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明德,即和道也

《传习录》二则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

什么是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

王阳明说:良知就是仁义礼智这四心。

义 通宜。意思是宜于做什么。

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

孟子把义叫作羞恶之心。

礼通理。

是非之心智也——什么是我的最佳利益。

心就是仁;就是义;就是理;就是智。

——仁义礼智不是由外在渗透给我的。不是我去学仁,我就得到了仁;不是我学习一些礼节,我就具备了理;也不是我学经验技能,我就具备智慧了。

这些本就是我固有的,只是我没认识到。

所以,仁义礼智,不是外来的。仁义礼智是良知光明之后,自然会呈现的。

道德 就是一心三藏,色空不二。

道:是体、高维、本体、空;

德:是用、三维、妙用、色。

在这个三维世界,最高的能量就是明德 厚德 上德 玄德 全德……

明明德 就是合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亚圣孟子最经典的语录,值得收藏,一读再读!
人有四端
高二语文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实用优秀课件
恻隐之心
人性善恶论汇总(上:先秦至东汉)
第09章 人性之辩 尽心之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