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病”还是“致病”?差别就在这一念之间!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 岳少杰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 丁颖 医师

前几天

美国肯塔基州州长在一次讲话中

公开表示

他认为不应该给孩子们强制接种疫苗

为了强调自己的立场

他甚至大喇喇地公开

为了不给自己的9个孩子打疫苗

他竟让这9个5~16岁的孩子

去主动接触感染了水痘的邻居

来获得“免疫力”

这段讲话

在网络上激起了网友的愤怒

大家纷纷指责这位州长

将自己的孩子

甚至全州的孩子

置于危险的境地

外网对这位“奇葩”州长的报道

这次州长“语出惊人”

就是因为此前在这个州的

一个天主教学校里

32名学生感染了水痘

但该州卫生部门

并不禁止感染的学生继续上学

一位叫孔克尔的学生忍无可忍

将卫生部门告上法庭

 州长这才有这么一番惊人言论

这位网民挖苦说,等将来马特·贝文的孩子染上了带状疱疹,他们一定会“感谢”自己父亲当初“机智”的决定

但为什么网友们会这么生气呢?

这是因为

由于在美国

很多家长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不给孩子接种疫苗了

而那些在美国绝迹十几年的传染病

在最近几年

死灰复燃

比如2000年

美国宣布

他们花了40年的努力

在美国全境消灭了麻疹

结果在2014年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了644例麻疹病例

创下14年来的最高值

而且情况还在逐渐恶化

2019年2月14日前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

仅10个州(美国共有50个州)

美国就报告了

127例麻疹病例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电视台对麻疹的报道

这个消息震惊了很多人

一个已经在美国国内消失14年的传染病

仿佛一夜之间

就回来了

而多年不达标的疫苗接种率

就是罪魁祸首!

为什么孩子要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防止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是当今时代最有效的医疗干预。

疫苗是将某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采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某种传染病的一种主动免疫制剂。

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抗原性,但不具备致病力,即接种后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具有抵抗力、但不致生病。

那么,什么叫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它一定会出现吗?

虽然疫苗接种为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历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疫苗接种并非绝对安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人在接种后者会发一些接种后的反应,其中绝大多数为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的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但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极少数人群可能出现概率极低的异常反应,据上海市2016年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结果显示不足1/10000。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严重残疾或死亡,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多需要临床处置。异常不良反应较多见为过敏性反应与无菌性脓肿,在及时就医的情况下较易获得治愈。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因疫苗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可因喉头水肿导致死亡),发病率也仅为百万分之一,且即便发生通过快速使用肾上腺素也可使其迅速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偶合反应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偶合反应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或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偶合发病(包括复发或加重),因此偶合反应的发生与接种疫苗本身无关,但由于时间上正好与接种有密切关联,非常容易被误解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有副作用,而有些病患病率那么小,我的孩子不打也没关系吧?

家长

目前,社交媒体上关于疫苗副作用的言论甚嚣尘上,并出现了鼓吹不接种疫苗的不当言论。

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

疫苗造成自闭症?假的!

欧美等国家的反疫苗运动最早是由宗教人士带领的反政府运动,后来上升为所谓“自由权”的斗争。反疫苗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索是1988年英国的医生Wakefield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Lancet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佐剂中的汞与儿童自闭症相关。

该论文发表后得到了大批反疫苗人士的拥护,也一度成为欧洲及美国等发达地区父母反对疫苗接种的重要依据。但2010年针对该研究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34处研究信息存在造假,且Wakefield接受了论文中疫苗损害赔偿律师团的资助,因此法院裁定撤回这篇论文并吊销了Wakefield医生的医生执照。

这人就是Wakefield,他一手炮制的谣言不仅影响了美国,甚至整个欧美都深受其害,在他的言论甚嚣尘上期间,伦敦部分地区的MMR疫苗接种率甚至跌破了50%。

此后,各国医疗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表明,接种麻疹疫苗并不会造成自闭症。

传染病不会找上你?不一定!

接种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接种疫苗可使人群对特定的病原体免疫,产生人群免疫屏障,人群免疫屏障建立后,将使传染病的患病率大幅降低。这种患病率降低并不是该病原体的致病力低下,而是人群免疫屏障的建立。而产生人群免疫屏障需要保证一定的疫苗接种率,接种率下降可造成人群免疫屏障降低,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从而产生爆发流行,一旦流行暴发,最易发病的就是免疫力偏低的儿童。

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疾病而非治疗疾病,疫苗产生的效果并不像药物那样显著且容易被差别。在后疫苗时代,大多数人对曾经造成大规模死亡的烈性传染病缺乏明显的直观印象,但中国人对于乙肝疫苗对乙肝的防治应存在强烈感受。

乙肝是我国先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社会负担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约有1亿左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人。在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以上将发展成慢性乙肝。如患乙肝后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四分之一最终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公众对乙肝也是谈之色变。

1992年1月1日, 我国开始实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政策,此后乙肝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根据 2015 年卫生部公布的卫生统计年鉴数据,自我国儿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以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从 1982 年的 8%~15% 降低至 2015 年的 1%以下。乙肝发病率的下降,相信每位中国人都有所感受。

因此,疫苗接种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但发生几率并不大,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在严密观察与及时就诊的情况下,不良反应是在可控范围内。而不接种疫苗可能引发传染病的流行甚至爆发,危害的不仅是其他人,可能正是自己,毕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预防接种要按计划进行

我国规定儿童需要接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麻疹疫苗等,2007年根据WHO的要求,增加了腮腺炎的麻腮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

这些疫苗有不同的规定注射时间和注射次数。家长们在焦头烂额照顾宝宝的同时难免产生混淆——好在每个宝宝出生后都会拥有“儿童预防接种证”,详细地记录了疫苗接种的种类与时间。这本预防接种证不仅是孩子上幼儿园、小学读书的必备证件,也是出国时不可或缺的“第二护照”。

儿童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需要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接种前若发生发烧、拉肚子现象,需要推后接种时间。延迟接种时间对接种效果不会产生影响。

接种过程中,出现低热、疲倦、局部过敏的状况是十分正常的,家长们不必过度紧张,原则上39°C以下的中低烧都不必处理,因为发热是机体抵抗病毒的正常反应,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便可;家长带宝宝接种后应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若宝宝没有出现异常反应,才能离开,若是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反应,及时向医生求助。

 指导 专家 

岳少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

教授

擅长: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抢救及新生儿领域中的疑难杂症,对重度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重症新生儿溶血病、胆红素脑病、极早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新生儿脑水肿和肺损伤的防治独具特色。

文章 作者

丁颖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

医师

擅长:早产儿救治、早产儿出院后随访、新生儿颅内感染救治等。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确接种疫苗 呵护孩子健康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乙肝疫苗要注意5个禁忌
疫苗:呵护孩子健康
药娃说疫苗 | 神奇的疫苗,竟是免疫力的“陪练”,不打疫苗有多危险?三分钟读懂!
1岁内儿童要接种15针次疫苗
震惊!别的公众号要钱,这个公众号要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