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文章——约哈里窗户理论
约哈里窗户理论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鲁夫特和哈里顿﹒英格拉姆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人际交往中的“约哈里窗户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诚恳待人,心胸坦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他们提出了在人际交流的一个介绍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在此模型中,约瑟夫和哈里两人将人的自我表露比喻为一扇大的窗,即所谓的约哈里之窗[1]。1约哈里窗户理论的四个区域他们根据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相互了解程度,将人的全部自我信息区分为:开放区域、盲目区域、秘密区域和未知区域。开放区:代表人际交往中彼此都了解,即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那部分信息,属于共享信息。如彼此的姓名、性别、年龄等;盲目区:代表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如自己的一些习惯性动作、情感表露、认知误差等;秘密区: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如自己的一些内心感受、情感秘密、生活隐私等;未知区:指的是自己不知道, 他人也不知道的信息。如一些潜在特质、创造能力等[2]。根据上面的四个区域,研究人员发现在一般情况下,自我开放区域的扩大程度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呈正比关系。因此,我们如果适当且不失时机地暴露自己,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人传递自己的信息,就可以很快地缩小自己与特任的心理距离,增加彼此的踏实感。交往双方可以通过采用自我暴露的方式增加相互间的接纳和信任感和人机互动的亲密度。2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心理学家奥特曼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中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和亲密起来的。随着我们跟他人的交往逐步增多,信任感和亲密感程度提高,交往双方就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因此很多人就根据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来判断人与人之间关系“铁不铁”、“亲不亲”。自我暴露的增加并不是只停留在数量上,而是跟哲学上所说的量变引起质变。因而,研究人员将自我暴露分为四个层次。人际交往由低水平的信任和自我暴露开始,随着双方的程度越深,感情越好越亲密,自我暴露的层次也就越高。这就是自我暴露的“贴近效应”。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关于情趣喜好方面,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第二层次:是关于态度方面,如对政府的看法,对某人、某机构的态度或看法等等。第三层次:是关于自我意识和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社会关系情况,自己的情绪,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等等。第四层次:是关于隐私方面,比如自己的不为人知的秘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一些态度、想法和行为等等[3]。在美国心理学家西迪尼﹒朱亚德看来,自我暴露不仅能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还会增加彼此的喜欢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并不是自我暴露越多越好,而应凡事要讲究一个度。3应用约哈里窗户理论根据约瑟夫﹒鲁夫特和哈里顿﹒英格拉姆的“约哈里窗户理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只要能够运用得当,就能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受益多多。3.1扩大自我信息的开放区,适度自我暴露,充分展示自我的人格魅力前面说到自我信息的开放区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关于自我的信息。我们在进行社会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暴露自我信息的开放区,有助于自己和交往的他人更深入了解自己。在自我暴露的过程中,太少的暴露不利于和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但相反太多的暴露则会被看做难以与人相处,可能被认为是拥有唯我论的自我中心主义。因而,我们应该适时、适当地进行自我暴露。3.2注意倾听,缩小自我盲区“约哈里窗户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自我认知上的盲区,因此我们为了要不断完善自我,让我们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成为一个成功者,我们必须虚心向他人请教自己的不足或者看不到的方面,不断反思与改进,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多采用倾听与换位思考等方式来最大限度的缩小自我的盲区,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参考文献[1]冯晔平 . “约哈里之窗”对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人际沟通的启示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年8月[2] 张芝雄 . “约哈里之窗”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师生关系 . 科学教育家 . 2008年6月第6期[3]林左辉 . 社交要懂心理学 . 海潮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一扇窗户解决人际冲突
改善沟通只需要这一招
人际沟通的技巧——约哈里之窗理论
人际沟通中的“约哈里之窗”,HR你知道吗?
“乔哈里视窗”在人际沟通中的应用
人际关系的四层次理论(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