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赫崇明 | 屈子怨何深

               屈 子 怨 何 深

                               文/赫崇明

一九五三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这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和象征。

唐代诗人李白称颂:屈原辞赋悬日月。

近代文人鲁迅赞美《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可以无愧地说,屈原是战国迄今二千多年里中国文坛上,最伟大的诗人。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42年至前278年。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分化,大改组,大动荡时期。

胸怀大志的屈原,刚刚过了弱冠之年,便离开家乡秭归,来到楚国都城郢,梦想着在革新变法的政治大舞台上一展身手。

《史记》上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因此,很得到楚怀王赏识。

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年仅24岁的屈原,就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徒。他效法先贤吴起的变法,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变法活动。

在外交上,他推行“联齐抗秦”的政治路线,主张“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政治格局。在内政方面,他提出“明法度”,“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推行“举贤能,反雍蔽,禁朋党,明赏罚”的政治革新。

但是,他的政治主张,触怒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政治利益,因此遭到形式上看似腐朽,但骨子里仍具有一定能量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疯狂打击。

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屈原起草“宪令”,上官大夫夺稿未逞,遂馋言怀王,王怒而疏屈原。

仅仅五年时间,屈原的政治理想就化作泡影,雄雄勃勃的变法运动被顽固“党人”扼杀在摇篮之中,结束了他一生短暂而辉煌的政治生涯。

在长期的失意痛苦折磨中,和屡遭打击的忧愤挣扎中,屈原用心血和着泪水写出了中国上古时期最辉煌的史诗《离骚》。

《离骚》首先从他的身世说起,历数了他的品质才能,思想抱负,受人迫害的遭遇,他想要逃遁到南方去见舜帝,又想要上天求女,都不能如愿。

他两次向灵巫求卜,都说他远行大吉,于是他决定直奔昆仑西海,正步步升向天堂,忽然向下望见楚国,于是仆夫流涕,马也悲鸣,他又不想离去了。

《离骚》长诗,流露出他报国无门,又时刻心系苍生的悲愤,也混杂着一种重新幻想峰回路转被楚王启用的矛盾彷徨心态,当然也预言了最坏的结局——“从彭咸之所居”。

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国在丹淅大败于秦国,秦军斩将士八万,举国震惊,朝野反思。

这样,楚怀王又想到了被冷落的屈原,重新启用他出使齐国。后来,楚怀王被骗入秦之时,屈原仍苦苦相谏“无行”。

在馋臣当道,大厦将倾的楚国政局中,正义被邪恶奸污,真理被谬语毁谤,屈原一切的政治努力都是徒劳的。

当楚怀王客死于秦,楚国上下一片哗然,令尹子兰看到自己的处境危险,卒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这一道驱逐令,彻底结束了屈原的政治生命,距离他登上楚国政治舞台整整二十年,这一年是楚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

屈原怀着满腔的悲愤和末路穷途的绝望,离开了郢都——这个他曾经寄希望施展政治抱负,实现“纵则楚王”的地方;这个他曾经惨遭谗臣打击,直曲难辩,而又空怀一腔热血报国无门的地方!

他热泪横流,仰天长啸:信非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屈原沿长江而下,来到江西陵阳,在这里住了九年。九年里他目睹了国势日非,民族衰败,战事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残时局,他大声疾呼: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陵阳是战时的大后方,形势相对的稳定。

如果屈原要想在流放期间,平静地度过一生,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了。但是他不是苟且偷生之辈,他生就一副忧国忧民的衷肠,他的骨子里蕴含着与祖国共存亡的坚定意志,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社稷的安危和民族的存亡。

是时,秦国在秦楚西部边境一带,陈兵百万,亡楚之心昭然。

屈原思念废都丹阳,关注边关将士命运,他毅然离开了生活九年的陵阳,溯长江北上丹淅前线。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江水悠悠,长夜凄凄,勾起了他忧伤的哀思,他自喻:有鸟自南兮,来栖汉北,于是,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当屈原来到废都丹阳,拜谒楚先王宗庙时,看到墙壁上绘画的山川地理和历代圣贤,于是引发联想,向天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道出了他无可奈何而又不甘寂寞的凄凉心境。

终于来到了前线,站在丹淅战场被烧焦的土地上,面对楚军将士的累累白骨,屈原悲愤交加,挥笔写下《国殇》一诗: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悼念为国捐躯的八万英灵。

离开汉北,屈原沿汉水而下,来到楚国西南边防重镇溆浦 ,边关吃紧,秦兵磨刀霍霍。

想到谗臣当道,楚王昏庸,自己“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不能实现,江山岌岌可危,悲从心生。

凄凄然,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此时的屈原,已经看到国势倾颓,社稷垂危,意识里与祖国共存亡的信息,促使他再次下决心“愿依彭咸之遗训”为国殉节。

在屈原的作品里,有数十处提到彭咸,(彭咸乃殷之大夫,谏其君不成投水而死),可见在屈原的意识里,他早已将彭咸作为自己效仿的榜样,终于在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下郢都,昏王谗臣仓惶逃往陈去。

大厦倾,江山破碎,屈原无力回天,而又不愿做亡国之臣虏,他用尽毕生的最后一滴热血,写下了绝命诗《怀沙》:

知己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遂抱石沉入汩罗江中。

屈原作为政治家是失败者,但作为诗人他是成功的。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屈原被谗臣毁谤,被昏王放逐,结束了他的政治家生涯,但另一方面,恰恰造就了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文化巨人。

两千多年来,人民缅怀他、纪念他、歌颂他,每年端午节,全国各地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划龙舟、丢棕子……

屈子怨何深 ,屈原千古。

                     作 家 简 介

赫崇明: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城桥》《崇明岛之绿》《拾之穗》等小说、散文、译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屈原和他的“香草洁癖”
读史|端午之际,你是否听到了屈原这声穿越二千多年的悲怆呼喊声?
中国故事·爱国篇 1 屈原
因为你们,屈原才真的要去投江呢
《阅读与欣赏》讲稿(专题三:屈原与他的《离骚》二)
魂兮归来话屈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