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棚毛利25万,收入增加3倍多,体力却少一大半种菜还得靠年轻人
userphoto

2023.08.13 黑龙江

关注

站在村北头一处拆除了一半即将扩建为新式高标准大棚的老棚前,寿光市洛城街道68岁的村民李师傅感慨道,“以前种棚是凭经验、下力气,现在年轻人拿着手机、遥控器操控机器干,收益还高……变化是真大。

在寿光农村里,从两代人的对话中,了解蔬菜大棚发展的故事。

▲李师傅在拆除了一半的老式大棚前

变化一

过去,种1个2亩地的蔬菜大棚,需要两个人天天靠在棚里;现在,2个5亩地的大棚,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

在一个发展了20多年蔬菜产业的专业村,当“棚二代”们计划建设新式高标准蔬菜大棚时,几乎都遇到过父辈的“反对”。

在寿光农村,这个情况是真实的。核心原因是,新式高标准蔬菜大棚的种植面积往往在传统老式大棚的三四倍以上,老一辈菜农担心孩子们盲目求大,最终干不过来、受不了累,荒废了大棚。

这是老一辈菜农根据往年种棚经验作出的最朴素判断。但该村新一代菜农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老一辈菜农放下了心。

据李师傅介绍,最近四五年,村里一下子都换成了新棚。自己的老棚也让儿子建成了新棚,实种面积5亩左右,一次能种1.1万棵彩椒。

当日,大棚内满目翠绿。第一茬彩椒,李师傅家的2个大棚共卖了16万多元。二茬还没统计出来,三茬、四茬还未上市。

说起与父亲种棚的最大区别,他认为是标准和科技的更多应用,“就拿打药作业来说,已经换了三代设备,第一代是背式手动打药器,第二代是电动喷药器,第三代是轨道式喷雾器”。

▲李先生用遥控器控制轨道式多用途喷雾器

李先生手拿遥控器轻轻一按,棚顶的轨道式喷雾器就一边喷水雾一边沿着轨道缓缓前行,1个小时不到,这个160多米长的大棚完成了作业。

“用这个,可以喷水、喷药、喷水肥。如果还是以前的手动打药器,需要连续作业六七个小时,肯定累。”李先生说,过去种1个2亩地的大棚,父母两个人几乎天天靠在棚里;现在他一个人轻松管理2个5亩地的大棚,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天在棚里工作两三个小时,靠的就是这些现代化设备。

村民李福禄是东斟灌村第一批种彩椒的人,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回村创业,既搞农资销售又搞大棚种植。前几年,他准备建新棚,李福禄同样提出了异议:“扩大生产是好事,可面积大了、产量多了,天天用麻袋背椒子就够你受的。”

可李福禄没想到,建起新大棚后,儿子是骑着电动三轮车进大棚拉彩椒的。过去大棚小、门洞矮,进出都要弯着腰,运菜出棚基本靠人背,一麻袋最多60斤,需要一趟又一趟。现在用电动三轮车,一车能拉1000多斤,关键是不累人。

他们家新大棚的数据,长168米、宽21米、高9米,如此大的空间,让现代化设备有了安装的条件;留出来的生产路,也让电动三轮车等大中型设备可以轻松进出。在这里,使用手机控制大棚卷帘机,放风控温实现了自动操作;配备水肥滴灌系统,浇灌施肥基本不用人力……

与老式大棚相比,体力劳动减少了一大半,收入却增加了3倍多。”据估算,今年他家一个大棚的毛利在25万元左右。

变化二

过去,村民分散种植;现在,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向集约经营转变,实现了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在各顾各家的分散种植模式下,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往往会遇到三大难题:一是如何建设高标准大棚,二是如何种出高品质蔬菜,三是如何卖出好价格。这显然都不是农户个体容易解决的。

“我们通过村党支部领办果菜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把三个难题给解决了。”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说,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也加快了村民由分散种植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实现了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核心功能是对全村4486亩土地统一流转运营,破解了部分村民想扩大种植规模却又缺少土地的难题,让高标准大棚有地可建。而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妙处,在于让村民们摆脱了建棚初期资金缺乏的困境。

据了解,该村不少年轻人回乡建设第一个大棚的部分资金都是从合作社贷的款,这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村创业。

据东斟灌村党支部副书记介绍,该村原先的彩椒一般单果重200克至250克,得益于标准化种植以及新大棚的广泛应用,单个达到了300多克,并且形状更正,口感和色彩更好。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实现了有菜不愁卖。针对过去村民在田边地头卖菜没有竞价话语权,甚至被不良菜商恶意压价或欠款跑路等问题,东斟灌村依托果菜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交易市场,迈出了对外销售关键一步。

李福禄说,最初要拉着蔬菜四处找市场。如今,骑着电动三轮车5分钟就能赶到交易市场,种植的彩椒在市场集中装车,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发往成都、贵阳、兰州等地。

菜商李总干这一行近20年时间,最终选择在东斟灌村交易市场常驻。“'斟灌彩椒’名气大,品质好,不愁卖。在我们这个市场,如果说发了几车彩椒走边贸,这个车肯定是一次拉17.5吨的半挂冷柜车。”

“年后的彩椒价格一直在涨,最近黄彩椒收购价最高到了每斤11元,红彩椒收购价最高到了每斤7元。”李总的仓库里,工作人员忙着把收购的红彩椒装箱。

2022年,东斟灌村果蔬合作社实现销售额1.5亿元。这一年,寿光有1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额过亿元,跻身“亿元俱乐部”。目前,有1487家果蔬合作社活跃在“田头市场”,农民参加合作社比例达到85%以上,彻底扭转了原来蔬菜生产“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局面

变化三

0

“新农人”成为该村蔬菜产业发展主力军

在不少农村发愁引不来、留不住年轻人的背景下,东斟灌村这几年回村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大棚里安装的自动化防风机控制器

1989年出生的孙先生已经建了4个长260米的大棚,却仍不满足,每年都在盘算如何再建几个大棚。他的长远打算是建个彩椒产业园。

孙先生最初是船员,回村创业后,投资建设了4个新式高标准大棚。“别看棚多,有现代化设备加持,我有把握做好。”孙先生说,4个大棚每年的毛利共计100万元左右。

年轻人思想解放敢于投资,随着回村创业“新农人”的增多,东斟灌村的蔬菜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建设的大棚越来越好,采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收益越来越高。

“上午摘了4000斤,卖给边贸菜商,一斤6元,共24000元。”“80后”李先生先跑运输,后来回村建大棚。

他的大棚东西长400米,实种12亩地,能一次栽种3万棵苗,单棚年毛利在70万元左右。400米长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也是最大的,他一次建了2个。

这个当前的“寿光之最”,除去现代化设备不谈,在大棚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排列整齐的彩椒一棵连着一棵,一排接着一排,一眼望不到头。

对于超大面积大棚的出现,李先生并不意外。他说:“过去种棚,村民赚的多是自己的劳动力价值。现在年轻人种棚,靠的是先进设备、社会化分工以及国内外市场,赚的是产品价值,规模越大越挣钱。”

“棚二代”在奋进,“棚一代”也没有被淘汰。随着大棚的升级,东斟灌村里两代种棚人形成了互补关系:老一辈虽然思想相对保守,但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与年轻人的有想法与有冲劲相结合,构建起了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产业分工体系。

▲大棚里管理彩椒生长

孙总、李总等人,实际上已经等同于企业里的负责人了,把更多精力放到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和新市场的开发上,也带动解决了一些富余劳动力。”李总说,在该村,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新农人”跑得更快、更远

2023年第62期中国(寿光)中荷无土栽培创新技术

时间:8.18号-22号

培训班正在报名中!

培训内容

1、高架草莓高效育苗生产技术;

2、草莓春季延后采收技术分享;草莓育苗常见模式与创新技术应用;

3、沙培西红柿亩产5万斤管理方式及投入剖析;

4.无土栽培椰康条西瓜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5、高架草莓及地栽草莓常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6、盆栽蔬菜、盆栽韭菜高效益种植管理及营销方法;

7、绿色无公害蔬菜防控新技术、高压喷雾降温系统、基质消毒、有机农投品等植保方式及机械;

8、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9、无土栽培设施成本核算及全国棚型设计规划;

10、熊蜂与天敌昆虫在草莓大棚的综合应用

11、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净化水设施选择;

12、水培叶菜、基质培茄果类蔬菜营养液配比与实践应用;

13、高、中、低端采摘园适用的新品种展示与选择;

14、温室结构优化与配套栽培技术模式;

15、熊蜂生物授粉技术及在蕃茄上的应用;

16、水培叶菜类集装箱(植物工厂)的推广与市场,主走海外;

17、30亩以下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家庭农场规划与设计;

18、蔬菜检仪、检验与有机、富硒认证;

19、设施作物(果、菜 )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设施土壤生态改良与地力培肥(炭基肥、土壤调理剂、新型肥料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种菜十年不赔,凭了啥?
地下温室大棚的致富人——河南马伟国(图)
寿光200m*35m*7.8m超级大棚,占地竟达十亩
大棚升级新寿光
贫困村里的“聚宝棚”
蔬菜大棚里的“洋柿子”种出一条致富道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