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十场疫情。古中医对疫情发挥巨大作用

近两年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为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数百万人被病毒无情地夺走了生命、无数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全球多个地区出现爆发性疫情和经济危机······

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不乏大规模疫病的发生,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十场疫病是怎样的呢?而中国历吏上的疫情又是怎么样表现的?中医又对疫情起到多大作用?

一、史前瘟疫:约公元前3000年

大约5000年前,一场流行病彻底摧毁了中国的一处史前村落。

这处遗址现在被称为“哈民忙哈”,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史前遗址之一。

在遗址中,发现了老人、中年人和孩子的尸体,几乎整个村落都死在了这场瘟疫里,考古学和人类学共同研究表明:这场流行病来的非常迅速,居民没有时间来妥善安葬死者,后来也没人再在这里居住过,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疫病之一。


二、雅典大瘟疫:公元前430年

公元前430年左右,古希腊的雅典城迎来了一场流行病,持续了5年之久。根据推测,这次疫病的死亡人数高达10万人。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西得底斯写道:“身体健康的人突然就高烧发作,双眼充血伴有炎症,喉咙、舌头等内部器官变得血红,呼气带有不正常的恶臭。”

在疫病流行期间,希腊人与斯巴达人还在持续着战争,疫病持续了数十年,造成了大量的人口减少。


三、安东尼瘟疫:公元165-180年

当古罗马的士兵结束作战时,他们带回家的不止是胜利的喜悦,还有致命的病毒。

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安东尼瘟疫可能是天花引发的,这场瘟疫削弱了军队,夺走了罗马帝国超过500万人的生命。

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这场疫情是荣归故里的士兵第一个带回古罗马帝国的。这场疫情也导致了罗马和平的终结。


四、西普里安瘟疫

公元250-271年“肠道松弛成了持续不断的流体,体力随之而散,骨髓中升起的火焰发酵成了口部区域的疮伤。”这是西普里安留下的描述,他是一名主教,并称这场瘟疫预示着世界的终结。


五、查士丁尼瘟疫:

公元541-542年这场疫病发生在古代欧洲的拜占庭帝国,经估算,大约死了世界人口的10%。

这场瘟疫是用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来命名的。他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建造了宏伟的教堂。然而瘟疫过后,拜占庭帝国不断地折损土地,并从此由盛转衰。


六、黑死病:公元1346-1353年

黑死病就是臭名昭著的鼠疫,这场瘟疫夺走了欧洲近半数人的生命。这种疾病是由鼠疫杆菌引发的,靠染病的啮齿类动物身上的跳蚤传播。

黑死病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由于太多人死去,工人成为稀缺的劳动力,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促进了工业的革新。


七、可可里兹特利大流行:公元1545-1548

引发可可里兹特利大流行的疫病是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它夺去了墨西哥和中美洲1500万居民的生命。

通过研究受害者遗骨上的DNA得知,当年的居民是感染了一种沙门氏菌,会导致伤寒并引发高烧、脱水和胃肠病症,在今天仍是一个主要的健康威胁


八、美洲瘟疫:16世纪

美洲瘟疫是被欧洲探险家带到美洲的一些疾病,包括天花在内,这些传染病导致了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的瓦解。有些历史专家据此估计,西半球大约90%的原住民都被疾病杀死了。

在疾病的助纣为虐下原住民群体的抵抗力量被大大削弱,这也进一步导致了西方人入侵美洲。


九、伦敦大瘟疫:1665-1666年

这是黑死病在英国的最后一次大爆发,疫病导致国王查理二世逃离伦敦。瘟疫从1665年4月开始,在炎热的夏月中迅速传播。

大瘟疫结束的时候,大约有10万人丧命,占伦敦总人口的15%。在这次疫病之后,1666年9月2日,持续了4天的伦敦大火又烧毁了大部分的建筑。


十、马赛大瘟疫:1720-1723年

马赛是法国的一个城市,历史记录显示,马赛大瘟疫是从一艘名叫“大圣安托万”的船只靠港法国马赛后开始的。

通过这艘船,鼠疫传入了城市,在接下来的3年中,多达10万人命丧马赛及其周边地区。据估计,马赛人口可能因此减少了30%。


中国历史上的疫情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与病毒和疾病的争斗,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中国历史上也经历着许多生死存亡的疫情,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大小小发生了352场瘟疫,我们今天来看看历史上有多少次险些导致灭亡的大瘟疫事件。

一、东汉未年黄疸病

华佗治疗流行性“黄疸病”

神医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但擅长外科,还擅长治疗各种传染性寄生虫病。他发现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疸病”的疗法。现代研究从新鲜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为治疗疟疾的新药。

华佗 著:《青囊经》

是他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的一部医学著作,可惜没能流传下来。另外他发明了麻沸散,创作了五禽戏。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他的医学经验并没有埋没,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从上而下的由政府指导的隔离治疗。汉平帝的一则诏书中提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二、东汉末年的伤寒病

三国时期,疫情导致建安七子之中死了五人,事情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气候反复无常。《后汉书》中提到:“建安二十二年,是岁大疫”。现在已经有理论表明有些病毒在寒冷的条件下更活跃

曹植的《说疫气》对这次大疫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 著:《伤寒论》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为了对付瘟疫,张仲景曾发明一种药叫“祛寒娇耳汤”,也就是最早的饺子。这种饺子的皮是面皮,但馅却是煮熟切粹的羊肉、辣椒和配制的祛寒药材。得病的百姓吃了张仲景的饺子,全都病愈。张仲景于200年一210年左右,著成中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书中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了

也就是说,这场瘟疫导致了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亡,十分之七的人口感染了瘟疫。这一方面说明当时的医疗水平之低,一方面说明此次瘟疫的严重性。

整个东汉末年,加上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战火连天,加上这次瘟疫,中国人口缩减了4500多万。


三、东晋疟疾

322年-356年

东晋元帝到成帝时期偶发瘟疫

322年,元帝司马睿元永昌元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河溯亦同”;330年,成帝司马衍咸和五年,“五月,大饥且疫”;347年,今曲靖到广南一带发生疟疾“兴古现瘴气”;356年,“时多疾疫。朝臣有时疾,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皆不能入。”——《宋书》卷三十四卷《五行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隔离出现)

341年

葛洪 著:《肘后备急方》

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中医免疫学先驱,在传染病学、寄生虫病、症状学、治疗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约341年,葛洪著成《肘后备急方》一书,书中有许多关于传染病的记载,其中许多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首次记录,有的还是世界医学史的最早记录。书中首次记载了结核病、天花和恙虫病。他曾进行过试验:把疯狗杀死,取出它的脑子,用来敷在被狾犬咬伤的病人的伤口上。这一对狂犬病采取的预防措施,称得上是中国疫苗的萌芽。此外,葛洪还提到过用青蒿治疗寒热诸疟,其法是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用青蒿治疗骨蒸,先用它与童子便相和火煎,再配其它药。用青蒿治疗蜂蜇,将青蒿嚼烂,然后敷在患处。现在研究表明,青蒿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疟、抗寄生虫、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附有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屠呦呦,药学家、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1971年,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此受益。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因青蒿素的应用,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四、唐朝麻风病、天花病

唐太宗时期频发瘟疫

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636年,“贞观十年,关中、河东大疫”;641年,“贞观十五年,三月,泽州大疫”;643年,“贞观十七年,夏,谭、濠、庐三州疫”;648年,“贞观二十八年,卿州大疫”。——《唐书》卷三十六《五行志》

652年

孙思邈 著:《千金方》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于约652年,写成《千金方》一书,在书中留下了许多防治瘟疫的方子。孙思邈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他也是我国第一个麻风病专家,他对麻风病进行深入的研究,治疗的麻风病有六百余例。在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方面,为后世对麻风病的研究积累了珍贵的史料。

655年-682年

唐高宗时期偶发瘟疫

高宗李治在位时期,655年“永徽六年,三月,楚州疫”;682年,“冬,大疫,两京死者,相枕于路”。——《唐书》卷三十六《五行志》。此外,高宗李治永徽六年,也就是655年,据《肘后备急方》卷二记载,天花病传入中土,天花从西东流,遍于海中


五、南宋火热病

1107年-1276年

南宋恭帝德祐二年发生瘟疫

南宋恭帝德祐二年,“闰正月,元军包围了临安府,德佑二年闰三月,临安府大疫”。根据《宋史》记载并统计,南宋时期,流行病较为猖獗,共达28次,占宋王朝流行病总数的67%,平均5年多就有一次流行。

1186年

刘完素 著:《素问玄机原病式

刘完素,宋金时期医生。于1186年写成《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该书深入阐发了火热病机等有关理论,重视以寒凉药物治疗外感火热病,为后世瘟病学派“治热以寒”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六、元朝黑死病

元武宗至元文宗时期瘟疫频发

元朝统治末期,瘟疫频发,尤其是1308年、1313年和1331年。《元史》记载:1308年,“春,绍兴、庆元、召州大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1313年,“京师大疫”;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又发生疫灾,死者十九”。

元末,由于元廷统治不力,再加上战事频发,造成腐尸骸骨多现遍野,这亦是造成疫疠流行的一大原因。


七、明未鼠疫

崇祯时期瘟疫频发

明思宗崇祯执政时期,瘟疫频发且疫情严重。据统计,共发生大瘟疫达六次,尤其是明末1643年,北京、天津两地,分别于二月和八月发生流行性鼠疫,据《明实录》记载,“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鼠疫或是致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学者曹树基根据华北地区明朝末年地方志以及一些明代人的记录,首次提出了“老鼠亡明”的观点。明末鼠疫发生于1633年的山西,并于1641年蔓延到华北地区。1644年,鼠疫在北京达到流行高峰,累计已造成北京20-30%的人口死亡,出现了“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人间地狱景象,

鼠疫导致北京防备松弛,造成李自成大军轻易攻陷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

吴又可 著:《温疫论》

吴又可,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被称为“治温证千古第一人”。他在1642年著成《温疫论》一书,创制了不少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疫方剂。《温疫论》是我国医学文献中论述急性传染病的一部划时代著作,至今仍可用来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吴又可打破陈规,跳出千年来一直恪守的伤寒论,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他的治疗理论一直被后世推崇,被推广应用到多次防疫斗争中。

非典时期,他的成方“达原饮”作为卫生部推荐中药方,在各大药店中熬煮,他对流行感冒的辩证和用药也是现代光谱抗病毒中成药一连花清瘟胶囊的重要支撑


八、清朝天花病、湿热病、暑热疫、霍乱

  • 清政府肯定人痘接种技术

中国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有组织的民间力量开始在救疫中发挥作用。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受到天花威胁,清政府在1681年充分肯定了人痘接种技术并列入政府计划予以推广。1742年,清政府正式颁布的医学百科全书《医宗金鉴》中也详细记载了人痘接种技术。


乾隆二十一年、五十一年发生两次大瘟疫

清高宗乾隆一生掌舵大清朝64年,各地瘟疫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约22次,但最为严重的是乾隆二十一年和五十一年。据《清史稿》记载,这两次传染病大流行造成“阖家尽毙,无人收殓者”;此外,还伴有大旱灾情“沛县,夏大旱,有青蝇结阵如密雨过,大疫,随之邑人多死(《沛县志》)。苏州大疫,米价腾贵。”

薛雪 著:《湿热条辨》

薛雪,清代著名医学家,古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薛雪擅长治疗湿热病,早于1756年著成《湿热条辨》一书,该书对温病学贡献非常大。薛雪对湿热病的研究,解决了湿热病的证型辨析,有利于临床应用。在治疗上,不拘泥于固定成方,体现了湿热病治疗的特点,成为后世治疗湿热病的规矩,影响极其深远

叶桂 著:《温热论》

叶桂,清代著名医学家,古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叶桂著的《温热论》首刊于1777年,该书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而且还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

余霖 著:《疫疹一得》

余霖,清代医生。1794年写成《疫疹一得》。他根据暑热疫的病证特点,创立“清瘟败毒饮”一方,以重用石膏为主,为温疫病的辨证论治开拓了新的境地。

吴鞠通 著:《温病条辨》

吴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古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1798年吴鞠通著成《温病条辨》一书,与汉代的《黄帝内经》、《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必读的“四大经典”。吴鞠通使温病学更加完整和系统化。

他所推荐的治疗瘟疫后期症状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现在仍然在临床使用,称为治疗瘟疫的三宝。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流行霍乱

自清仁宗嘉庆二年至二十五年,各地流行病频繁发生,大小疫病事件约12次,尤其是嘉庆二十五年,福建、浙江等地发生大规模霍乱疫情。据《清史稿》记载,“七月,长乐县吐泻盛行,人死极多;八月,乐清大疫,时患霍乱转筋之病,犯者顷刻死,几遍里巷;秋大疫,其病霍乱吐泻,脚筋顿缩,朝发夕毙。”

王士雄 著:《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王士雄,清代著名医学家,古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王士雄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理论研究,对温病学说的发展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1838年写就《霍乱论》书稿。1862年,他旅居沪地,正值霍乱猖獗,而“司命者罔知所措,死者实多”,于是将原书重订,更名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对霍乱的病因、病机、辨证、防治作出了系统论述。他重视环境卫生,对预防疫病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九、民国鼠疫

民国时期瘟疫频发

资料显示,民国时期,瘟疫占自然灾害的比例高达25%,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瘟疫。1917到1918年,发生于山西、绥远地区的鼠疫,是二十世纪初较东北鼠疫后又一次恶性传染病事件,造成14600余人死亡。1921年,云南猩红热疫情爆发,连“云南省长刘祖武全家传染此症不治死亡”。1932年,霍乱在全国横行,至少有40万人因此丧命。民末,由于战事频发,统治者阶级不力,所以疫情末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疫情肆虐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这么多次瘟疫,可以发现这些大瘟疫,每次史料记载的都是感染者十之七八,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旧薪火相传到现在,始终没有中断传承。而对比国外历史上每一次瘟疫,中医可谓是居功不伟


现代史上,我们经历着霍乱,非典,流感,疯牛病,挨博拉,艾滋病,新冠肺炎的肆虐

小基再次提醒大家:抗击新冠疫情人人有责,防范疫情风险从我做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溯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疫情,当时中医们功绩
避秽化浊:中国古代的瘟疫与防疫政策
盘点人类史上最严重的十大瘟疫
《人类与瘟疫》 | 白环
瘟疫漫谈
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的瘟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