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质”和“量”这对范畴为开端构建唯物辩证法体系探讨
userphoto

2022.07.30 广东

关注

目录

1宇宙的本原也是哲学思考的本原(引言)

2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改造的最为重要的地方是什么?

3“质”和“量”这对范畴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哲学的第一块基石

4对量子力学超时空问题再探讨

5资本论中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构建框架

6总结

1宇宙的本原也是哲学思考的本原(引言)

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局面进行思考。必须要有高度的哲学思维能力。对整个世界进行哲学思考,就要追寻哲学的本源。事实上,哲学的本原问题就是宇宙的本原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思维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是一致的。所以,哲学的本原和宇宙的本原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

哲学的本原的思考,从黑格尔之后,整个西方哲学——包含马克思主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向。这资产阶级哲转向就是以西方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为代表,他们不再去追求哲学的本原问题。将本原问题视作不必思考的内容。他们将本原问题放逐到物理学中去了。而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来说,也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面明确提到近代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唯物论的立场即是存在决定思维,人的思维是来源于客观实践,来源于客观实际,是来源于他的外在环境。正因为思维来源于存在。所以呢。存在的历史进程、存在的发展过程和思维的发展过程和思维的历史是一样的。这自然就告诉我们,他们的起点也是一样的,或者说就是一个起点。

2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改造的最为重要的地方是什么?

那么这个起点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实际上又回来到本文开端提到的哲学的本原这个问题,当然也是宇宙的起源的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排除有神论和不可知论。那么传统上来看,本原问题实际上大体上有两类答案。一类是元素论。一类就是矛盾论。所谓元素论就是,在逻辑上,现有元素后有世界,即世界是由元素组成或者说是宇宙有元素发展而来。有组成论和自我生产演化论两种。虽然组成论和发展论并不一样。宇宙万物是由元素组成这个基本结论在现代西方文艺启蒙以来。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当中,几乎是占主导地位。即使是在今天。也依然如此。例如在社会学中强调。人的状态是原子人,整个社会是有一个一个的人像圆子一样组成的。元素自我演化生成系统,这实质上是黑格尔的基本思想。在黑格尔的学说中,宇宙世界万物和哲学的思维,这一切都是从理念逐渐发展而来。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辩证法来源于黑格尔,但其实马克思的辩证法跟黑格尔的辩证法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根本的思维和存在这个问题以外。关于本原的问题,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就在于黑格尔始终没有解决他这个本原理念,自身为什么会有矛盾的问题,为什么会自我否定,自我运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恰恰是马克思解决了的。马克思观点是矛盾是世界或宇宙起源,即先有矛盾,后发展为浩瀚无垠的宇宙!理念既然是思维的产物,那后就是纯一,实质上就没有任何特征,不可能有矛盾。如果没有矛盾,那么他怎么会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所以,黑格尔采取了从外面进行思维描述的进程来勾画他哲学体系是由理念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个思想。

但长期以来,我们却没有根本深刻的理解马克思这个思想。这就导致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哲学起点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我们虽然认识到对立统一这种规律、这个矛盾体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但是并没有把它作为宇宙的起源的基本特征!。同时,我们只是把它作为思维方式。这样仿佛矛盾,也即対立统一的规律和认识方法只是思维当中的问题。如果是这么思考,那么对立统一这个矛盾范畴放在哲学教科书的开端、马克思辩证法的整个哲学的开端,自然就极可能形成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为你是从思维出发,即从抽象的大脑活动出发,这与黑格尔的那种从理念出发同样的抽象!

虽然马克思说过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实质上这是一个经院哲学的问题,现代大工业已经用它宏伟的实践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是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的开端,仍旧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这是毫无质疑的。唯物辩证法的开端并不因为它是人类思维对世界的辩证的反应。就会必然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学说构建也可能流为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这样的一个种下龙种收获跳蚤的可悲而荒谬的结论!

这个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理解,只要彻底坚持世界是矛盾的这个基本观点,那么这个观点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就是唯物论的观点。宇宙是矛盾的,这个观点不仅是辩证法的观点,不仅是思维观念,他同时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整个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体系构建中,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这个回答。

这个回答就体现在对商品的分析之中。

我们中国人普通受毛主席的《矛盾论》的影响,一般的学者呢,又受中国的古典哲学影响大,所以一般认为研究矛盾就是应该研究矛盾双方的结构和彼此的关系,比如阴阳、阴阳相生、矛盾双方是互相制约,既对立又统一等等这样的关系。但我们恰恰要注意,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研究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实质上已经在黑客那里都得到解决了。其基本思想,即使是在我国古典哲学实质上也基本上解决了。因为对立统一体的基本问题就是事物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双方共同处在一个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中。

所以马克思本人的辩证法或者说是对世界的思考,并不是从研究对立体双方关系开始的。从哲学的思维角度上来讲,这虽然是必要的,但在马克思这里不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我们总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上黑格尔这些影响,似乎马克思只是引用了黑格尔的哲学的观点,其实绝非如此。马克思之所以将黑格尔哲学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并不仅是承认了物质世界的第一性这个问题,同时对辩证法本身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理解马克思的这个彻底的对辩证法进行唯物论的改造。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改造的最大的特点,其实在于是彻底的坚持了辩证法思想。

其次,马克思还对黑格尔哲学的一个最大的优点进行了继承,那就是系统化。正是在彻底的坚持辨证法立场与系统化这两个基本观点之上。马克思就使自己的哲学牢牢地建立在唯物主义哲学立场之上。

3“质”和“量”这对范畴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哲学的第一块基石

马克思的巧妙就在于它实际上是把质和量这对矛盾放在了整个哲学体系的第一位置上!。任何物质性的东西都必然有质和量这两个基本要素,而这两个要素恰恰是是神学和唯心主义所不具备的!

实际上,也正是从商品具有质和量这两个要素开始入手,分析商品具有使用价值,而后从使用价值进入到商品交换价值。最终得出劳动价值论。从质和量开始分析起事物、分析宇宙、分析哲学的起源,也恰恰是我们将自己的思维建立在从具体开始,而不是从一般与抽象开始,这个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分野之上!

在辩证法和唯物论中,量这个范畴似乎容易被我们忽略。相对来说,我们一般认为量更是一个处于相对附属地位的一个范畴。然而,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表现来看,正是量这个范畴,使马克思在《资本论》对商品的分析的框架当中,紧紧的把握住了辨证唯物论这个基本的立场!。在一定意义上讲,量这个概念是最为、最为关键的。如果确立对量这个范畴的考察,那么对质的考察就必然是抽象的!。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对量的考察使此一事物必须建立起来和其他事物之间一定的关系!从而使对立统一体必然产生。

这是因为具有某种质的事物的量需要经过测量!。而量的范畴的引入。同时,就与人建立了必然的联系,因为量的测量是需要有人来完成的!。因而量的概念后面必然包含着人的实践的这一过程和范畴!

此外,对量的测量必须要引入等价物这个新的范畴。我们只有通过等价物才能得到这个事物的量,甚至是质的考察也是这样的!因此,等价物这个概念实际上不仅是一个商业概念,才是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用铁做法码对塔糖重量测量的例子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也就是我们初中物理学的天平秤重量的原理,一侧放需要测量重物,另一侧放标有各种刻度的砝码,通过计算砝码来得出被测量物体重量。

对事物量的这种测量的性质,测量在哲学范畴中,实质上是引入了形式和内容(或本质)这对范畴!形式和内容,或者是形式和本质这对范畴实质上是一种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透过形式看内容,透过形式看本质。这样,形式就成了本质和内容的镜子、表现物、等价物。在《资本论》中我们是通过等价物来认识事物的量的。这样就在此一事物,即作镜子功能的等价物的事物与另外一被测量事物的关系当中,产生了反映和被反映,或者是表现和被表现这样的关系!换言之是镜像关系,如人照镜子的那种情况。

因此,量的这一范畴,天然表现了此一事物必须要和彼一事物建立某种关系!由于这种关系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所以他们的本质是同样的东西。类似人照镜子,镜子里面的人和镜子外面的人是一样的。因此,量的后面必然包含着一种镜像关系、反映关系。而镜像关系或反映关系(表现与被表现)必然是一种以一对儿一对儿的形式出现的!——镜子外面的物和镜子中的像。在这里必然产生一对事物出现的机制即镜像关系,也就是反映关系,这与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完全一致!唯物论和辩证法得到了完全的重合!

唯物论必然坚持反应论,而反应论也必然产生矛盾论,即产生事物是成对儿成对儿出现的这种状况。这样,反映论实质上也是事物必然以矛盾出现的机制!

4对量子力学超时空问题再探讨

表现和被表现、反应和被反映这一基本的矛盾形成机制是不以时间和空间为条件。因为镜像关系是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他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条件。而不是以特定的时空存在的条件,虽然。物质是物质性的,事物总是要在一定的时空中存在。但他却不会说时空的影响。仿佛鱼儿自然要在水里生存,可是鱼在水里的上下游动却不说不会受水影响一样。这样在宇宙中出现超时空的,互动的现象,实质上就是互相表现的。比如量子力学量子纠缠的例子中,会出现两个粒子超时空的影响彼此影响就是这种原因!以两颗向相反方向移动但速率相同的电子为例,即使一颗行至太阳边,一颗行至冥王星边,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下,它们仍保有关联性(correlation);亦即当其中一颗被操作(例如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时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如此现象导致了鬼魅似的超距作用之猜疑,仿佛两颗电子拥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一般,似与狭义相对论中所谓的定域性原理相违背。这也是当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同僚玻理斯·波多斯基、纳森·罗森于1935年提出的EPR佯谬来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的理由。总体来说,所谓的不受时空限制,实质上还是因为两个事物仍处于整个的系统当中。是处于和两事物共在的时空限定的系统当中罢了!

如果我们看EPR悖论(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的含义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悖论其实就是将整个宇宙给与机械的按照我们可理解的欧氏几何空间,也就是我们日常的空间的可划分性进行了划分。EPR悖论是E:爱因斯坦、P:波多尔斯基和R:罗森1935年为论证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而提出的一个悖论(佯谬)。EPR 是这三位物理学家姓氏的首字母缩写。这一悖论涉及到如何理解微观物理实在的问题。爱因斯坦等人认为,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其中有它的对应量,即完备性判据。当我们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却能确定地预言某个物理量的值时,必定存在着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对应于这个物理量,即实在性判据。他们认为,量子力学不满足这些判据,所以是不完备的。EPR 实在性判据包含着“定域性假设”,即如果测量时两个体系不再相互作用,那么对第一个体系所能做的无论什么事,都不会使第二个体系发生任何实在的变化。人们通常把和这种定域要求相联系的物理实在观称为定域实在论。而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至大无外的整体。既然是整体,那么其中的任何成分都实际上是宇宙的元素,彼此必然都处在一个互相的联系之中。可以说,宇宙自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庞杂的无法分解的超级巨大的“量子纠缠”,是所有的量子纠缠的共同体!其实系统的元素和整体不可分这样的思想,一般的学者都是认可的,这已经是常识了。那么,如爱因斯坦等仍旧将整个宇宙系统要进行确定空间的思想上的切割,那么就是在以机械物理学的思想来衡量以辩证法为根本特征的宇宙、有机的宇宙,而不是一个可以随意瓶装拆卸的如积木一样的宇宙。这样,超光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理解的,由于我们也陷入这种机械的宇宙观,认定光速最快,那么两个量子以超光速的距离作用就显得不可理解。在这里爱因斯坦等人犯了庄子提到的给混沌凿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最后让混沌死掉的那个错误。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必须以将宇宙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来研究。我们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就是要有吞吐宇宙星辰的气魄和胆识!恩格斯当年提醒过,对于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古人比现代人更正确。这就是因为古人是以整体的思想来看待自然宇宙的,而这点到了牛顿力学以后就不是如此了,就是进入了万物皆是机械的机械理论称霸的时代了。到今天,机械的世界观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幸运的是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到来,人类正在世界观上结束机械的世界观这一个过去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但是在今天已经垂垂老矣的思想。

因此,反映论作为机制必然使事物是一对儿一对儿的形式一起出现。而且彼此共同处在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中。当年热论的所谓的事物无限可分的思想我想可以转换为事物必然是以成对的形式出现更为准确。无限可分的思想包含了二元论的思想,也就是说矛盾是两个外在的事物组合而成,因此可以拆开。可是要知道,如果拆开,那么彼此就都不是对方了。辩证法的重要思想是矛盾的双方是以对方的存在为条件的。如果你分开双方,就意味着对方可以不存在,自然,当对方不存在的时候,这一方面的存在的条件就没有了,这一方面当然就不存在了。换言之,辩证法自身早已经回答了事物是否无限可分的问题。

因此,対立统一体或者说是对立统一关系,不存在是以对立一方为主还是以统一一方为主的问题,他们始终是以对立统一体的方式存在、发展、衰落与消亡!

5资本论中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构建框架

在《资本论》中,商品具有价值,可是价值是抽象的,是人类平均劳动的耗费和凝结,但是却不能被看到、不能被感知到。因此,商品的价值需要一个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商品的表现形式的本质含义是一个商品的形式却需要以两个商品交换的方式来体现。例如他的最著名的例子:20码麻布=(等号就是交换的意思)1件上衣。20码麻布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是要表现价值的商品,即被表现的商品、被反映和表现的物。1件上衣是等价形式,也就是起镜子作用的商品。而一定量的等价物其实就是价格,如果我们定位到20麻布和1盎司黄金交换,我们就清楚了。这个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最终,我们正是通过等价物来知道这个商品的价值是多少。马克思正是通过商品的表现形式分为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反映两个商品进行交换这样的关系,也就是两个产品以互相交换而发生社会关系的这种现象!从而使商品建立在矛盾体的关系这中!

如果细看《资本论》马克思正是在论述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物的时候实际上描绘了矛盾的问题,即矛盾内部的结构和矛盾双方彼此的关系,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矛盾论》。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确实是普遍的,但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构建体系中,在人的思维的过程中却不是首位的。人的认总是先从一个具体特定的某物开始,而后逐渐发现其内在的矛盾。这点,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已经谈的非常的好了。其实从大的思路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构建的体系也是如此,第一位的是作为具体实在的物品的商品,而后逐渐分析其存在的交换的关系。马克思并不是一上来就谈商品交换的关系,这点恰恰是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史学的思路:在谈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的时候他们总是从商品交换开始,认为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源,从而回避了雇佣劳动才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特点,商品交换只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分析表明,极为能体现马克肆对矛盾分析的思考却没有放在整个资本论的第一位,第一位的是商品 的质与量这对范畴。他的整个看法是正确的,是不能违反的。我们确实要清楚的是我们现在的马克思哲学的教科书是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为框架的。是恩格斯和杜林论战的产物。恩格斯本人也明确说过他的《反杜林论》的内容是受制于杜林本人的书的。此外,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具有想广大工人和青年学生普及马克思基本思想的任务。因此,《反杜林论》的内容和结构是受到这两方面的制约的。作为普及马克思的思想的《反杜林论》其价值在今天依然重大,那是马克思思想的入门必读读物。但是却不是马克思本人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性思考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没有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开讨论的意思。因为《反杜林论》的写作马克思是参与的。换言之,《反杜林论》的内容和结构马克思是认可的。这与他在《资本论》中构建的体系不矛盾,因为二者的任务不同。《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本,入门读物。而资本论是创新的内容,是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对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思考的立论性的光辉著作。因此,我们的基本的对马克思基本原理的把握还是要回到《资本论》来。而不是局限于《反杜林论》这个层面。

在整个的资本主义社会机体的构建中,商品的表现形式,即20码麻布=1件上衣这个例子,马克思称之为简单商品形式。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就是在这个简单商品形式的运动上发展起来的。但是马克思称简单的商品形式为偶然的商品形式,因为两者交换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出现是偶然的,他对应的正是历史早期的 商品交换阶段。从辩证法看,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简单的,是偶然的存在。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成长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我们长期以来似乎都没有把这个他认为最重要的思想看作是基本的原理内容。他的这个看法体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可惜的是没有成为《反杜林论》的一部分。因为当时马克思本人也没有打算发表。

之后就是扩大的商品形式,就是麻布可以和很多商品交换的形式,麻布的可以交换 对象,也就是等价物增多了。马克思举例说明:z量商品A=u量商品B,或=v量商品C,或=w量商品D,或=x量商品E,或=其他(20码麻布=1件上衣,或=10磅茶叶,或=40磅咖啡,或=1夸特小麦,或=2盎斯金,或=1/2吨铁,或=其他)此时的等价物,马克思称为特殊等价物。换言之,此时的形式是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对应特殊等价物。即对应大量对彼此不同的商品等价物。从有机体形成的阶段看这是有机体系统内部的子系统迅速形成但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阶段,彼此的距离和矛盾还不少,联系还较弱的阶段。

从形式看,将这个扩大形式掉过来就是第三种形式,即一般价值形式,如下图

一般价值形式

实际上只是将麻布的位置换做黄金,那么就进入了我们最熟悉的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

所有的商品都与黄金相等,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与货币相等了。这样,整个的经济机体就集中表现在一个货币——黄金上了。之前联系不够紧密的系统中松散的部分此时完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的联系,这样,整体就形成了。

黄金代表整个财富的时代,就是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这不少因为黄金成为货币,而是因为黄金成为普遍的等价物,成为货币背后的社会条件发生了之前没有的变化,第一就是交换普遍化,其次就是可以购买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从而可以产生剩余价值,最终使资本主义生产生产以扩大的资本在生产的方式发展壮大直到最后走向崩溃解体。换言之,如果从辩证法的角度看,矛盾的普遍化就是产生了新的增长机制。在资本主义社会这里交换普遍化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最终形成机体的扩张发展的,当然是因为剩余价值的积累。

如果我们注意到马克思正是在谈完货币转化为资本之后,才谈的劳动问题。也就是说实践问题。因此,实践的范畴根本不可能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起点范畴,不言自明。货币变为资本才意味着资本社会中劳动者和劳动条件产生了结合,劳动者实践的社会条件才具备,才可以进行社会实践。开篇就谈实践,却没有谈实践的条件,那么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固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但是却不是构建整个哲学大厦的第一块基石。人民大学当年有个小本子的马原教材就是以实践为开端 的。当时就有人说如此开端容易掉入唯心主义的泥潭去,因为实践是人进行的,人是受思想支配的,这样思想就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了,自然掉到唯心主义的泥潭中去。

6总结

以矛盾为起点,而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的建立是以质和量的范畴为出发点的——从简单到复杂为根本方向,以简单、特殊、一般为发展路径,最终形成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其中运动的方式是扩大的循环的方式。经济循环正是资本论第二章的内容。资本论第三卷的内容是作为生产和流通的综合体的发展演化,是资本主义自己的更多的彼此关联的范畴的演化。这点我们就不多说了。

说到底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构建的开端难点在于是如何规避哲学的唯心主义的陷阱。作为头脑中的活动意识形态在形式上规避确实是非常难的。从物质概念开始,人家必然说你的物质概念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与黑格尔的理念的抽象本质没有区别。所以,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开端的构建,关键是如何规避抽象的问题。而规避抽象的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从具体出发,用恩格斯的 话说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如果不从抽象出发,自然就从实际的具体的出发。但是凡是具体的事物自然就有质和量的两个方面。作为方法论,作为指导原则,我们对陌生的事物的认识也从总是先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开始的。这种思维 的认知甚至是与东西方具有的故老的洪水创世神话传说相一致,因为洪水同时满足了质与量两个范畴。水是质,洪水则是量。我国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印度的四要素论(风、火、水、地),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的世界如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也同时兼具质量合一的特征。古希腊 原子论其实都具有质量合一的特点。(原子是一个一个的)

可以说从具体出发,是构建马克思哲学体系最为切实可行的思路,这也是马克思本人的思路,是他在《资本论》中已经得到证明的思路。当今的各种部门哲学,而非那种包罗万象的哲学的出现,也印证了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哲学思路的生命力,当今可以看到大量的各种如宗教哲学、经济哲学、管理哲学、科学美学、科学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哲学、历史哲学、语言哲学等等。哲学的繁荣的根本特点就是从研究具体的问题开始,从中寻找一般理论。因此我们的哲学体系的构建也必须以质和量这两个范畴构建的具体开始,而不是从容易产生空谈的概念开始,比如物质这个范畴。列宁的物质定义在不是终极问题上是可以使用的,作为普及的和入门的唯物主义的教育是可以的。

此外,马克思的从质和量开始的思路也是从现象开始的思路,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路。所以马克思开端在资本论说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是其要素。这就是从现象开始的。而从现象开始,其实意味着我们对他并不知道,日用而不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你只知道是现象,所以真正的对现象的分析就必然是从质和量开始。

最后补充下马克思的一个解释:马克思的这个从质量两个范畴开始构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路他明确给过解释:对事物的逻辑构建的过程是与对事物分析的过程不同的因为对事物的分析是事后,即在事物成型后才开始分析的,他说商品价值的发现也正是通过商品交换这个形式发现的。其实这正是马克思没有将矛盾论放在他 哲学的第一块基石的原因。矛盾的分析方法是事后分析的方法,是对事物的反思的结果。我们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总结了大量的例子的结果,可是我们没有证明矛盾为什么必然出现,和矛盾为什么是普遍的。这两个问题都是毛主席的《矛盾论》没有提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列宁对黑格尔哲学体系思想的批判继承
坚持客观地运用唯物辩证法
列宁在分析经济政治形势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
4、【闵家胤】《对系统论的哲学考察》
卜祥记|《资本论》理论定向的阐释维度
如何用《逻辑学》读《资本论》:开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