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志勤:当消费失去“冲动”时,经济会怎样?
userphoto

2022.08.28 广东

关注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25日“善哉贤话多”头条号。

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将决定现在的三大消费主力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推动经济真正复苏的真正动力 !

为了促进“消费”,让“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三大动力之一,政府真的是想尽办法,八仙过海,出台各类促消费鼓励政策。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整体来看,“消费”劲头依然不足,消费情绪没有上来。市场发现,人们现在对“消费”的“冲动”减弱了——这是“消费”疲软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的社会融资不及预期,远低于市场需求。这个事实说明,“消费侧”出现了“病变”:原来促进“消费”的良性群体的积极性收到了伤害,人们原先高涨的“消费冲动”逐渐退潮。原来专家们在社会消费高潮期一再鼓动“不要盲目消费”,转为“理性消费”的呼吁,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人们过于“理性”的消费,让消费市场出现不应当有的疲软,过度理性消费,开始转变为“冷性消费”,让市场复苏蒙上一层阴云。
其实,如何让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直是经济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不可否认,消费是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特别是公众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热情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特点,它不可能永远都处在消费高潮期。如果把经济发展完全寄希望于消费市场的发展,务必会形成一个华而不实,或虚假繁荣的景象,会误导市场和政策制定人的准确判断。美国在2008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美国过度刺激市场消费,特别是购房,购车,奢侈旅游消费,让美国消费群体陷入“信用透支”的泥坑,造成了“消费与支付”之间的不对称,失衡发展。如同现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拒付房贷”的现象,为后来发生的金融危机埋下祸患。
但是,中国的社会消费市场依然十分肤浅,主要集中在“吃喝玩乐康”这五大类上。纵观中国近代史,我们会发现,当人们都沉浸在享受“吃喝玩乐康”时,社会表面上会出现歌舞升平,一派祥和小康气氛,似乎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无忧无虑的地步。但是这一切可能都是假象,它可能掩盖了真正的危机正在暗流涌动的积蓄之中。在美国发生的危机就是实例,美国现在还在经历着几乎同样的危机威胁。
这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观察窗口期:中国的消费市场怎么了,为什么中国的消费“冲动”降温了,冲劲不再 ?
政府为了推动群众消费热情,各地出台不少刺激手段,如发放消费劵,推动电子货币消费,鼓励打折促销,真的是使足了各种招数,虽有一定促进,但是市场反应并不特别积极,有点市场反应平平。消费市场似乎要进入新的“等候区”。
现在来看,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面前,只靠公众的“吃喝玩乐康”式的消费,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大盘的发展“胃口”,靠这类“软件产业”的消费,提升整体经济,的确有如小马拉大车,勉为其难。我们需要有真正的“硬性消费”。
谈“消费”,就要谈清楚谁是“消费市场主体”。
这个“主体”不仅仅是公众的日常生活消费,如“吃喝玩乐康”,还有另外两个重要消费主体或主角:政府和企业,它们应当是“消费市场”的主体: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设备,技术,人才,原材料,物流等领域的投入(即“消费”),构成了消费市场里的主力军,是有效的“硬性消费”。
事实上,公众的“软性消费”冲动和热情,往往依附于“硬性消费”提供的各类方便与可能。如“吃喝玩乐康”的场所,环境,技术,舒适,功能,安全等条件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完备,是促进公众消费的重要前提。
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消费主体有三大群体:政府,企业,个人。我们不能只把眼光盯在“个人”身上,因为“个人”在消费市场里永远是“弱势群体”,没有其它主体的积极投入,“个人”的消费冲动永远都处于“待机状态”。企业不生产好的,新的手机,汽车,个人不会消费去购买;国家没有提供好的,安全的交通,人们懒得去买车,政府不放开购房限制,大家只能望房兴叹,遥看海市蜃楼。
可见,现在中国的消费冲动,还没有被完全解放,释放出来,需要大力,全方位鼓励国家,企业,个人建立“消费共同体”,才能让国家经济真正体验“内循环”的强大功能。
中国的消费积极性依然很高,问题在于如何发掘它的潜能。尤其在政策层面要善于调动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在形势下,要特别,特别避免一些地方政府“华而不实”的空谈,甚至出台一些“自相矛盾”的政策:一方面为鼓励生产,消费“加温加热”,另一方面又出台“泼冷水”降温措施( 如这也不能买,那也不能购 ),让市场消费无所适从,不知所以。
对消费积极性的最大破坏,莫过于对“未来信心”的破坏。因为人们的消费潜意识,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将决定现在的三大消费主力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推动经济真正复苏的真正动力 !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PTPP与中国加入的五大硬性要求
市场环境不好,经济压力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节流
市场主体过亿 经济活力凸显
注意:要做好“潮水退去”的准备?内行人:今明两年最好抛掉这3样东西
分享经济: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12-25:盘中提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