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格尔论客观及对当代观察世界启示——再探“物质”概念
userphoto

2022.12.03 广东

关注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之中,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也知道,今天的世界正处在极速变化之中,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在以前只能是科幻片中的场景。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总会说要从客观的、实际的基础上来看。客观的、实际的,就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的思维前提。与之相反的,当然就是主观的,就是不从实际出发的,这当然就是错误的前提,而错误的前提必然产生错误的结论。

客观的、实际的,从我们日常的用语来说都是指在我们人的主观世界之外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其实依然是老话题,唯物论的问题。

然而我们知道,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没有给“物质”这个我们当今称之为客观存在的总称的集合,给予一个“概念”,我们现在大多都是使用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那个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参见《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换言之,我们站在这个物质概念的立场上来观察世界,就是客观的,是实际的。

但是这个看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其实已经给与了批判,马克思的意思是说只有神才能站在世界之外,而人永远站在世界之中。因此,如果将物质定义为在人的世界之外,那么,就将人定义为“神”了。因此,马克思说这个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是不是物质的,其实是一个经院哲学的问题,本质上现代大工业已经通过实践来回答了。

马克思这里是一个正确而又取巧的回答。但是实践本身自然又要上升到认识,从而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物质,客观,实际这样三个词汇自然有差别,但本质上是一个意思的概念内涵,依然面临着需要从哲学角度给予说明。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之“B.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中之“Ⅱ.批判哲学”下的第41小节,提出了三个“客观”的概念,我们这里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对物质概念的三个解答。对于我们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虽然《小逻辑》这部书非常常见,可是真正读的人却极少。而其中黑格尔对客观下的定义,其实也是对“物质”下的定义,长期被人埋没了。今天看来,也许黑格尔的概念才是正确的。

黑格尔说:

康德对于思维范畴的考察,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他没有从这些思维范畴的本身去考察它们,而只是从这样一种观点去考察它们,即只是问:它们是主观的或者是客观的。

黑格尔首先指出了康德观察世界的两个基本思路,就是主观的和客观的。这两个概念在我们现在也是大量使用的基本词汇,观察世界的两个基本立场。很明显,这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康德这里观察世界的另一个版本的说法。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黑格尔接下来首先谈了什么是客观的,而且是从日常的理解上来谈的,他说:

所谓客观在日常生活习 用的语言中,大都是指存在于我们之外的事物,并从外面通过我们的知觉而达到的事物。

黑格尔的这个看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对物质的基本概念,对客观世界的基本看法,也是我们日常使用“客观”、“物质”、“实际”、“存在”这几个概念的本质涵义。列宁的物质概念是在这个行列里面的。差别就是黑格尔没有提到什么人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也就是反应、复写等。在这里由于是我们日常都使用的看法,所以黑格尔没有多说,下面解释康德的看法,黑格尔进行了重点解释,因为这里本身就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黑格尔说:

康德否认思维范畴,如因与果,具有刚才所说的客观性的意义,换言之,他否认思维范畴是给予知觉的材料。反之,他认为思维范畴乃属于我们思维本身的自发性,在这个意义下,乃是主观的。但他却又称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思想内容为客观的,而称那只是在感觉中的材料为主观的。康德似乎把习 用语言中所谓主观客观的意义完全颠倒过来,因此有人责备康德,说他紊乱了语言的用法;但这种责备是很不对的。仔细考量一下,实际情形正是这样的。通常意义总以为那与自己对立、感官可以觉察的(如这个动物、这个星宿等),是本身存在,独立不依的,反过来又以为思想是依赖他物,没有独立存在的。但真正讲来,只有感官可以觉察之物才是真正附属的,无独立存在的,而思想倒是原始的,真正独立自存的。

在这里黑格尔提出了康德的客观的概念,并且对于康德概念给与了肯定。康德的客观的概念是“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思想内容为客观的,而称那只是在感觉中的材料为主观的。”黑格尔进一步解释说为什么是有必然性和客观性的思想才是客观的。他说:“通常意义总以为那与自己对立、感官可以觉察的(如这个动物、这个星宿等),是本身存在,独立不依的,反过来又以为思想是依赖他物,没有独立存在的。但真正讲来,只有感官可以觉察之物才是真正附属的,无独立存在的,而思想倒是原始的,真正独立自存的。”黑格尔这里实际上是谈的是什么是“客观存在”或者说是“实际存在”。这与我们的看法是截然相反的。我们恰恰认为如“动物”、“星球”、“石头”等等才是客观存在,而思想则是主观的。所以我说这里黑格尔讨论的是“存在”的概念。这里还是解释性的说明,接下来他给与理论分析,为什么康德是对的。换言之,这里黑格尔给出了自己的存在的看法。

因此康德把符合思想规律的东西(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东西)叫做客观的,在这个意义下,他完全是对的。从另一方面看来,感官所知觉的事物无疑地是主观的,因为它们本身没有固定性,只是漂浮的和转瞬即逝的,而思想则具有永久性和内在持存性

什么是真正的存在呢?就是要有“固定性”,可以“永久性和内在持存性。”这样,我们说的那些具体的东西,什么“动物”、“星球”、“石头”等等我们随便举的例子证明的存在就变成了因为不是“固定存在”,不能持久永续存在,而成为非存在了,也就是没有资格承担物质、客观、实际、存在这几个最高级的概念的例子了。

下面黑格尔举例子说明:

这里所说的康德对于客观和主观所作的区别,现在即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思想中,也成为习 用语。譬如,在评判一件艺术品时,大家总是说,这种批评应该力求客观,而不应该陷于主观。这就是说,我们对于艺术品的品位,不是出于一时偶然的特殊的感觉或嗜好,而是基于从艺术的普遍性或【美的】本质着眼的观点。在同样意义下,对于科学的研究,我们也可据以区别开客观的兴趣和主观的兴趣之不同的出发点。

黑格尔这里的例子可以说是非常有力地证明了前面他所说的客观的意义。而他特别提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思想”。这就与只会从直接的生活面前举例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区分开了。

这里黑格尔举的艺术标准的例子,就是客观实际存在的,实际上也等同于物质,而这个标准可以等同于马克思所说的“价值”,都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你却是摸不到,不能感知的,只能凭借思想去把握的。这是物质形态的高级形态,而石头、树木,这些可以感知的则是低级形态。我们长期以来没有注意到这个区别。这个低级,乃是指其短暂存在,而高级存在是持久存在,且需要从思想来把握,而不是直接从感觉,乃是思想间接地从感觉把握的存在。这个高级的存在并不否定,而是包含了低级的物质观念。

实际上这个看法,并不新鲜,我们的《庄子-秋水》中明确提到这样的看法: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 道者,束于教也。

井底之蛙,这个小学生就知道的寓言故事,说到底就是在批评不能看到更为广泛的世界,也就是不能从普遍性去看,而只能从直接的经验来看。从经验来看,必然受制于经验而不能超越经验从思想上去把握更广大的普遍性的存在。

《庄子-秋水》本篇中特别给“物”下了一个定义:

夫 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可以说庄子这里的“物”的概念和黑格尔指出康德这里的“客观”的概念的合理性的一面是一致的,都是在强调“永久存在”这个基本特征。而这个特征恰恰是列宁的物质概念所没有的。

如果细看,庄子的这个“物”的概念似乎更为科学、准确。他首先强调了物质在数量上的无穷性。而且其次强调了其不停的运动特征,时间永续的前行。之后“分无常”,则是指其没有固定的形态,最后是无始无终,且其终始都没有一定的原因。这事在存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更为科学的概况。

庄子接着说: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 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 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 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 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 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庄子这里举的一大堆例子,其实都是在强调普遍性,因为普遍性乃是“大”的一个基本特点。比如我们当今谈论经济,必然要从全球化的角度去谈,因为经济的各国间的紧密联系,已经让各国的经济产生了全球化作用的普遍性了。在关起门来搞建设、搞经济,必然是让人笑话井底之蛙那样鄙视了。所以当今越是艰难,越要对外开放,这个政策是对的。闭关自守,自绝于全球化之外,就是走向灭亡大道了。因为你违背了普遍性,而违背了普遍性,就是违背了客观性。违背了客观性,当然就是违背了科学性。这样,失败、碰壁的结果不问可知也了。

这里需要我们再次提及的就是一国是否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今天,这个问题日益变得不可能了,社会主义,或者说共产主义日益体现出了他的全球性、世界性。经济不能在封闭性的一定民族国家搞好,共产主义社会也不行,而对全球化的这个条件的需求,必然导致共产主义革命走向世界,在世界出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这是由当今的经济全球普遍性决定的。因此,作为执政的共产党就不能放弃其革命性。如果放弃革命性,那么如何实现全世界的共产主义社会呢?经济的全球化只能是创立全球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前提,同时对全球内的社会革命、政治革命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因此,当我们把经济与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对共产党的革命性的一方面反倒要求增强了。“坐江山”这个阶段,对执政的共产党来说,远没有到来。相反,革命性的一面更加紧迫了,因为帝国主义开始走向衰落了,而且衰落的步伐还加速了,因此你这边的革命性就要加强了。

黑格尔强调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谈论问题的时候也习惯于以某种学科的原理作为依据,称之为理论依据。理论之所以是可以作为依据,当然是因为其是普遍性的。

至于黑格尔说的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兴趣和主观性兴趣,我想可以理解为长久的兴趣,还是偶然的冲动性的兴趣吧!

在解释完康德的客观性含义后,黑格尔对康德概念进行了批评,指出其不足:

但进一步来看,康德所谓思维的客观性,在某意义下,仍然只是主观的。因为,按照康德的说法,思想虽说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范畴,但只是我们的思想,而与物自体间却有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着。

这里黑格尔支持康德意义下的客观依然只是在思想范围内,而不是世界存在本身。这样,我们就有趣地发现,黑格尔站在了唯物主义的立场了。下面是黑格尔自己给的客观概念,也是所谓的物质概念:

与此相反,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ansich),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客观与主观乃是人人习 用的流行的方便的名词,在用这些名词时,自易引起混淆。

黑格尔的概念是在康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康德客观性只是在思想范围内,而黑格尔则进一步认为思想所把握的内容其实就是客观现实,因为思想所把握的就是事物自身,自然就是物质了。或者用中国的庄子术语就是“物”。因此思想不是脑子中简单的想一想而已。如果我们把握了思想所把握的物自体,那么前面我们对康德的关于普遍性的论述在这里依然是适用的。

黑格尔这里与马克思所差的,只是对“物自体”的把握的方式不同,黑格尔依然是用思想来把握,而马克思的基础则是用实践来把握。思想中不包含实践,但是实践却一定包含思想,因此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上卖出了决定性的革命的一步。对世界的把握不再是局限于思想,不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从实践去把握,要通过改造世界的方式来把握了。

下面是黑格尔自己的小结:

根据上面的讨论,便知客观性一词实具有三个意义。第一为外在事物的意义,以示有别于只是主观的、意谓的、或梦想的东西。第二为康德所确认的意义,指普遍性与必然性,以示有别于属于我们感觉的偶然、特殊、和主观的东西。第三为刚才所提出的意义,客观性是指思想所把握的事物自身,以示有别于只是我们的思想,与事物的实质或事物的自身有区别的主观思想。

如果套用黑格尔的说法,什么是物质?那就是用实践来把握的事物自身。反过来说如果实践不能把握那么就不是物质了,比如我们说的不能去抓一个玉皇大帝这样的神仙,所以我们说他是不存在的,是虚构的。

这种以“实践把握的事物自身”的物质概念,也是客观概念,或者说是实际概念,就首先包含了前面康德提出的“普遍性”特征,只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宇宙自身必然包含牛顿力学这个普遍性。

既然这个概念包含了普遍性,当然也包含了时间上的无限性、运动发展的永续性。这就打破了世界只是局限于经验之内的经验主义。我们之所以需要不停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本质上就是物质自身不停的变化运动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是物质自身特点的反应。是客观的世界的反应。因此,对事物的认识就不能停止。

然而这个事物自身的核心概念,有包含生命周期的意思,因为一个事物只有在其存在界限内存在,而其界限外不存在。这里的客观的事物的界限当然就是主观世界。就是思想。思想可以把握客观世界,但是同时也可以把握不是客观世界,可以凭空幻想。黑格尔用思想把握的事物自身作为客观的概念本身就已经将客观或者是物质和思想或者是主观分割清楚了。黑格尔要的是把握事物自身的思想,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思想。

事物自身的概念,用马克思自己对《资本论》的概况,就是“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反过来说具有自然发展过程的就是历史,而这何尝也不是物自体?物质呢?自然发展的过程就是事物自身的特点。连上面的庄子都明确说了物具有“始终无故”的特点,这里庄子强调了“物”是有“始终”的,只是“始终”的原因不确定。无疑,这里的始终,其实正是物质自身变化的特点的表现、反应。

为什么说《资本论》贯彻了唯物主义?就是因为这个基本特点,即他描写的是资本主义自身。这个自身是有发展变化的自身,不是一动不动的自身。从而《资本论》中贯彻了自古到今的一句耳熟能详的哲学:“万物皆变,惟变不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描述资产阶级社会自身的发展过程为例来说说明其在哲学上对黑格尔的“物自体”、“客观”,甚至是“物质”概念的把握。如果我们领会了黑格尔的这个客观的概念,那么我们就领会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核心思想正是上承黑格尔这里对“客观”概念的把握。因此,我想,马克思之所以没有单独将“物质”这个困扰我们的概念提出来,其实是因为黑格尔这里已经给了解答。当然,马克思进步了,他的特点是强调了实践,这点又使他与黑格尔划清了界限,所以,他在,《费尔巴哈提纲》的结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ā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确实是革命性的,是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

这样,对事物整体的考察才是我们考察一个事物的终点,在此之前我们就不得不冒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主义的错误,并且依赖经验在实践中摸索了。

当今时代,对于未来世界的把握,自然是要以客观的立场为前提,而客观的立场就是事物自身的立场,这个事物自身,就社会来说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全世界的主要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阶段为依据。因为这是客观的依据,事物自身的依据。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依据。比如资本主义现在是处在中壮年?还是步入衰老的时期?这样,我们对未来的安排当然也会不同。这,无疑是我们未来百年计划的总依据: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阶段。列宁正是在资本进入垄断这个社会主义之前的历史阶段勇敢的领导了十月革命,让人类迈入了共产主义的大门。这个历史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无疑让人类历史再次步入了一个质变的阶段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逻辑读后感
§20【说明】【说明】哲学的工作:表象(观念)、抽象思想、概念,思想的能动普遍性和思想的规定普遍性是一致的
哲学思维的三大特性
黑格尔美学思想概览
在小逻辑中黑格尔认为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是概念的三个基本环节。概念的普遍性,绽出事物的特殊性,进而绽出事物的个别性。
《黑格尔哲学》读书心得(第四编精神哲学——客观精神之道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