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历史评论2018年度历史图书|书单

呈现在诸位眼前的这份年度书单,是我们自创刊以来第五次发布年度好书。六年以来,东方历史评论周六荐书栏目发布了数以百计的新书。我们的选择虽无固定不变的标准,却坚持自己的眼光和审美;我们相信,这些谈论历史的文章与书籍并不完全是拘泥于过去的“故纸堆学问”,它将帮助我们理解当下,进而慎重地把握未来。

 

2018年,很多人离开了这个世界。李敖、刘以鬯、金庸、汤姆·沃尔夫、奈保尔、斯坦·李、博纳多·贝托鲁奇、阿莫斯·奥兹……他们的离开让很多人意识到,那个创造了大众流行文化的20世纪后50年,如今成为了历史。这是时间的无情,也是新陈代谢的宿命。故人的离去从未意味着他们的思想化为灰尘,被扫入历史。在今年的年度历史图书中,我们依然能够继续回味那些已故政治思想学者、人类学家、文学家留下的言语,他们依然活在我们的心灵世界。

 

罗志田先生曾以六字总结近代文化之关键:“满汉中西新旧”。从今日中国的文化状况看,我们不得不说至今依然在“中西争论”的延长线上,当然,讨论的内容与方式比二十世纪更加深刻、具体了。王汎森称,“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点明了思想从来不是抽象的东西,它与复杂的生活、商业、社会变化息息相关。今年的推荐书单里既有探讨古代战争的著作,也有从秘密社会思考近代中国乡村暴力与秩序的好书。技术的改进、口岸内外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互动,是中国近代文化蜕变与新生的关键。而近代中国人在日本等外国学习、生活则直接地形成了留学生的日本观与中国观,改变了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上述内容均在入选图书里得以呈现。今天,中与西之间不存在绝对的边界,从思想文化到日常用品,一切都在融合,这也是浩浩汤汤的大势,无法阻拦,更无法逆转。


我们不相信没有任何世界历史文化的比较,可以有不言自明的文化特色,更何况所谓自身也一直在变化之中。读者会察觉到我们的公号文章这一两年多了不少关于美国、俄国、日本社会历史的内容。这种带有世界主义风格的变化并不是为了某种影射,而是力图将他者的世界真真切切地呈现出来,以便确认自我。中国从来没有孤立于世界之外,它在世界之中,既需要他人的包容理解,也需要理解与包容他国的文化、风俗、信仰和价值观。因此,罗马共和国的崛起值得崇敬,《战争与和平》中蕴藏的精神和俄罗斯五十年的历史有必要再次加以审视,东京都市一百年的沧桑,同样需要“敬意与温情”。在某种程度上,唯有历史能够让我们抵达自己和别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共通的声音。


农历春节期间,我们将推出入选图书的精彩内容选摘。



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



作者:(英)奥兰多·费吉斯

译者: 郭丹杰 曾小楚

出版方:理想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部关于俄罗斯人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历史。贵族小姐娜塔莎飞扬的舞姿背后是俄罗斯民族上千年的西顾与东望。作者融史学与文学写作于一体,用大量生动细节和充满美感的叙事勾勒出众多俄罗斯文化史上的代表人物。展现了俄罗斯灵魂的诗性与神性、孕育与失落、流亡与回归,以及它在亚洲与欧洲、贵族与农民、本土与异乡间的徘徊撕扯。对于想解开俄罗斯心灵之谜的人来说,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灵台无计逃神矢: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



作者:严安生

译者:陈言

出版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甲午战败以后,有感中国落后的官民士庶掀起了一股留学于敌国的浪潮,东京与横滨等地一时成为了中国进步青年的“神山”和“梁山泊”。在这里,他们见证了日本明治维新后体现出的文明与强盛,他们也遭遇了邻国力挫强敌后民族主义一发不可收拾的轻视与怠慢。敬仰、羡慕、愤恨、羞愧复杂的日本观感交相呼应,影响了秋瑾、宋教仁、鲁迅等留日者的一生,也间接地影响了近代的中日关系、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历史。严安生先生以生动的语言与丰富的历史细节,细致地描绘了晚清留日学生的众生相。鲁迅曾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了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的话语正是“救亡图存一代”青年人的写照。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



作者:萧公权

译者:张皓  张升

出版方:九州出版社


萧公权先生以《中国政治思想史》闻名已久,多数大陆读者却在2018年才得观其另一部学术代表作:《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尽管这本书英文版已面世几十年,但其中的问题意识和分析、判断并没有因此失去重要意义。


本书考察了19世纪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特别是国家控制乡村的统治,其中既有物质层面,也描述了清政府如何对农村进行思想控制。这种控制的合理性、效果以及乡村的“回应”,构成了本书核心内容和精彩所在。


乡村与城市、底层民众与政治精英的互动和关系变迁,可谓理解中国历史与当下的一种重要视角,过去如此,将来仍将如此。在此方面,此著将持续提供参考和启发。



椰壳碗外的人生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译者: 徐德林

出版方: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想象的共同体》闻名于世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出生于中国云南省昆明,相比起“民族主义专家”、“东南亚专家”等等外界赋予的标签,他似乎更喜欢以“椰壳碗外的青蛙”自况,地理的、历史的、语言的、规训的边界都无法束缚他旺盛的好奇和热情的思考。本书是他跳出“椰壳碗”的一生的回顾,它不仅仅是回忆,更是历史和反思。



梁启超全集



作者:梁启超

编著:汤志钧、汤仁泽

出版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绕不开的百科全书式人物,本书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的一种,不仅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最全面的梁启超著作集。在内容结构和点校质量上,也堪称迄今梁任公文集中最佳版本。全集五大类二十集,超过1500万字,收录了1889年以前至1929年梁启超所见全部著述,并对此前的《饮冰室合集》、《〈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全新校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袍哥



作者:王笛

出版方: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部微观文化史佳作,读者可以从本书20多页的中文、英文和日文的征引资料目录看到,一个微观的小问题如何转换为一种近代中国秘密社会的宏观思考。通过“袍哥”,人们不仅可以“进入”川西秘密社团,更可以看到文化中的某些传统因素,即使经历岁月无情扫荡,仍可顽强地传承下来。正如作者王笛所言,“文化是最顽固的因素,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之中,不可能像政治那样在短时间内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潜移默化的”。


本著可视为中国学者与西方新文化史研究范式进行的一次“对话”,其中很多视角和文本方面的尝试,值得更多关注。



口岸往事:
海外侨民在中国的迷梦与生活(1843- 1943)



作者: (英)吴芳思

译者:柯卉 

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一旦拥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标签,近代中国的那一段景象,也就像被裹住了一张单色而无光的包装纸。而在《口岸往事》里,知名汉学家吴芳思恰好扮演了一位向导的角色,带领读者寻访、观览了这些“半殖民地”里的五色图景。从1843年五口通商,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方大国决定撤离条约口岸,整整一百年里,海外侨民在中国的生活,不光与各种大事件难脱关系,也丰富了近代中国的城市日常光景。借助吴芳思的成果,我们可以遥想当年热闹的世界文明大融合,更能沿着她提供的大量线索,打捞品玩更多历史细节,为未来增添另一种想象。



李鸿章张佩纶往来信札



编著:姜鸣 

出版方: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搜集李鸿章张佩纶的往来信札,时间跨度达二十八年。这对晚清著名翁婿,皆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二人之间持续的私人沟通,足为研究晚清史珍贵的一手材料。


这些通信几乎涵盖整个光绪朝,为研究晚清政局嬗变、朝廷人事和人物性格,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而以往容易被脸谱化的李鸿章、张佩纶,其个人才情、政治识见,也在这些信札里有了丰富的呈现。



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



作者:(日)丸山真男  

译者:陈力卫  

出版方:商务印书馆


丸山真男这本书迟到了数十年,自身亦成为了政治思想史匍匐前行的见证者。丸山透过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思想棱镜,审视极端国家主义、日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战后日本右翼运动等现实政治。与学院派写作风格不同,此书结集的文章未见“体系”分析,而以洞见取胜。读丸山的书,常会让人想起阿伦特,甚至那些更早的启蒙思想家。也许这是因为在今天看来,丸山真男没有什么时髦的概念,但是却有立足民族,关怀世界的现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作者:苏精 

出版方:中华书局


有着千年历史的雕版木刻印刷如何在晚清被古腾堡在四百年前发明的西式活字印刷术所取代?传统的中文印刷如何建立起现代出版的一套技术和体制?苏精查阅了大量传教士书信手稿、年度报告等第一手材料,拨开了诸多历史疑云,为我们细致描绘了1807年以来那60多年间,马礼逊等传教士是如何一步步在重重困难中,建立了如墨海书馆等印刷机构。扎实的档案文献梳理功力,加之对历史人物的生动呈现,足以让这本书成为出版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帝国:俄罗斯五十年



作者:(波)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译者:乌兰 

出版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卡普钦斯基可谓波兰国宝级的记者、作家与诗人,在其数十年的记者生涯中,见证过七十二次革命事件,四度被判死刑,并连续数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进行写作,从1939年7岁目睹苏联入侵波兰,直到苏联解体,从波兰到西伯利亚、从布雷斯特到马加丹,他的足迹遍及苏联的中心与边缘,庙堂与江湖。尽管作者自称这并非一部历史著作,而是旅行、谈话与阅读后的私人笔记,但恰恰是从这份“笔记”中,后来者得以窥见那个真正的帝国。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



作者: (英)玛丽·比尔德

译者:王晨 

出版方: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玛丽·比尔德凝聚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的全新罗马史,作者以丰富的考古资料与文献史料,对许多伟人宏业进行再审视与去魅,致力于为读者呈现一部关于元老、贵族的真实历史,以及一部平民视角出发的罗马时代生活史。作者不仅是治史严谨的古典学者,也是一位公众知识分子和女权活动家,她书写罗马历史的同时,也能以古观今,针砭时事,讨论了现代社会的民主、自由、少数族群权益、移民等诸多社会问题。



东京百年史:从江户到昭和 1867-1989



作者:(美)爱德华·赛登施蒂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梁启超为名的悲喜传奇丨第54期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梁鸿 | 给年轻写作者的书单:在真实和虚构之间
2017年度好书评选 |年度不能错过的10本小说!
今天你该读本书了:7本一晚上就能看完的经典著作
书单 | 业余爱好者的艺术史入门读物
读 • 中国 || 2019年度“通识阅读”书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