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青年十二种病,他90年前就写信预见到了

提及朱光潜先生,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美学”一词。

自然,朱光潜先生在美学领域的造诣不必多说。

毕业于港大,后留学英法的他,以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深湛研究,无疑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座桥梁,奠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的理念基石。

正如他在《谈美》的序言里写到的那样: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和那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里。

而今天,我们要推荐的,则是朱光潜先生的另一本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十二封信,是他在1926年至1928年旅欧期间所写,从海外寄至杂志刊登,算是一种身处异乡与祖国青年的遥远对谈。

哪怕已经时隔90年,而信中那些关于读书、艺术、人生等多重话题的探讨,依然适用于今日,并无过时。

他所提出的现代青年弊病——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虽是民国青年的困境,放在当代却更加贴切。

更难能可贵的是,朱光潜先生始终以一种真切又娓娓道来的口吻,如良师,也如益友般,与我们诉说。于是也有人把这本书称为朱老的“箴言集”,举重若轻。

于是心想,将这本书,在第100个五四青年节之际推荐给大家,实在合适不过

为了装X而读书,还是省省吧!

在谈到读书问题之时,朱光潜先生非常诚实地表示,读书的兴趣应该在年轻时期培养,不然越老越麻木,远没有年轻时候那样兴味淋漓。

再来呢,读书这件事儿,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更何况,许多学问都是在忙碌中做成的。

倘若总是以没有时间为借口,那多半只是一种搪塞的借口。尤其是在我们注意力不断被分散的当下,“没有时间”几乎都成了大家回避阅读的头等理由。

朱光潜也在信里直接抨击了现在年轻人只为了赶时(zhuang)髦(x)而读书的风气。他直言不讳道:“别的事情都可以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赶时髦。”

在择书的问题上,也应该对那些赶时髦的书报以警惕,因为那样的书往往是速食的产物,无需浪费过多的时间于此。

朱光潜写到:

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把相同的时间,花在一部经典著作上。与其粗略翻看十本书,不如静下心来,细细读一本书。

其中,他还谈到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怎么样能够把书咀嚼于心,并且希望青年们可借鉴,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人生第一桩事儿,应该是生活

作为学者的朱光潜先生认为,在生活这件头等大事面前,学问与事业只能算是人生中的第二桩事。

但这生活二字,远不止是柴米油盐那么简单。在老先生看来,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总之就是有情趣地去面对生活。

他说:

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要是一个人,只顾往前,而忘了生活本身,那也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生活的单调乏味,容易造成认知的肤浅狭隘,如果不“广”,哪里来得“专”呢?

学问这件东西,先要博大而后能精深,朱先生如是说道。

不懂“静”,也难免浮躁

朱光潜先生提到的这点,简直直指当代生活的死穴。

他在信里提及年轻人一定要学会领略“静”的趣味,一般人缺少对趣味的感知,多半是因为心太忙,心太忙所以太满,不空就缺少灵的存在。

现代生活熙攘繁忙,年轻人也多浮躁。毕竟身处洪流之中,也难免跟着乱嚷。若不懂得闹中取静,偶尔偷闲,那身心都容易劳累。

他对“静”的概念解释到: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

“效率”绝对不是评判的唯一标准

科学的进步,无疑象征着人类征服力的提升。大家都把效率的提高,看作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但这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也并非没有弊端所在。他说:

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对应大家都在讲求“效率”的当代,朱先生的话一样具有很强的关照性。大家都在高速的驱使下,忘记了一件事该有的内里,只把效率作为至高的评判。

对此,朱光潜毫不客气地写道:

“效率”决不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尤其不是最高品的估定价值的标准。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着重人的成分,遇见一种工作不仅估量它的成功如何,还有问它是否由努力得来的,是否为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如果它是经过努力而能表现理想与人格的工作,虽然结果失败了,我们也得承认它是有价值的。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享福

朱光潜先生说了一段特别有意思的话: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这种坦荡而豁达的态度,不免透露出朱先生的乐观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回避人类的痛苦,他坦言,人生来并非只是享福,所以别把痛苦当成一件怪事儿。

再来呢,还有一种减少苦恼的方式,就是别把自己看得比旁人重要,也别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能。不然,只会徒增烦恼。

苦闷总比麻木不仁好,苦闷是青年必经之阶段,这意味着你对现实感官的敏感,但这只是一个阶段,不能长久停留不前。

但是呢,就是要记住: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以上,只是我对朱光潜先生观点梳理的一小部分。毕竟十二封信的含量,远比上述提到的还要丰富。

除此之外,先生还在书里谈到谦虚,谈到理想青年该具备的品质,谈到摆脱,谈到升学与选课的抉择,谈到人生的十字街头与多元宇宙……

可见,这十二封信,无疑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放在今日,它依然对青年的人生之旅有着不少的哲思与启迪。

青年总是与迷茫相伴,总是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作何选择,总是摇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困顿,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这十二封封信,往往能带给我们一些光亮。它不是工具书一板一眼的说明,而是一个毫无说教的过来人,分享他一路走来的感悟,经年累月,为你提供一份参考。

你未必会全盘接受,但那些和你生活恰如其分的部分,无疑让人受益良多。

一个世纪过去,青年们丢了五四时期那种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的无畏,却多了当代世俗挤压下的急功近利,离所谓的理想与热血越来越远。

但此时,他却仍不忘在耳边告诉你,“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无央丨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大家|90年前朱光潜写给青年的书信,今天读来依然受用
青年人坐下来,和朱光潜大师好好谈谈心
一场穿越百年的书信对话
朱光潜:读书好比探险,不能全靠别人指导
朱光潜先生的谆谆教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