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民族大揭秘——鲜卑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

鲜卑壁画

商周时期游牧于蒙古高原东部,战国时期为东胡的一部分。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强盛,击灭东胡,鲜卑人东逃至大兴安岭,首领毛及其家族住进大石室(俗称嘎仙洞,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匈奴鼎盛时,曾经臣属于匈奴。

西汉中期,匈奴在汉朝的进攻下衰落,鲜卑脱离匈奴,逐渐南迁至西喇木伦河与洮儿河一带。公元前71年,鲜卑曾配合乌孙、丁零,西攻匈奴,使匈奴遭到重大损失。

东汉初年,大将窦固北征,逼使北匈奴日渐西迁,鲜卑占据蒙古高原东部,于是,有十余万户匈奴人投归鲜卑,鲜卑势力有所发展。

东汉末年,首领檀石槐统一各部,东击扶余,北败丁零,西逐匈奴、败乌孙,创建了鲜卑汗国。国境东西二万余里,南北七千余里,其西部边界为车师后王国西境(今新疆玛纳斯县一带)。

檀石槐将国境分作三部,西域属于鲜卑右部。檀石槐死后,鲜卑因内乱而衰弱,蒙古高原的大人步度根、轲比能各拥部众,分别为政,附属曹魏,西域则为鲜卑右部大人所统治。

孝文帝

东晋和南北朝时期,拓跋、宇文、慕容、乞伏、秃发等部或西徙,或南迁,在今华北和西北建立了北魏、北燕、西凉等地方割据政权。

后逐渐融合于汉族中,右部鲜卑先归附于晋朝,后臣属于柔然,又归属于高车王国。突厥崛起后,逐渐融合于突厥。鲜卑因为是“东胡”,其语言应为胡语,即与匈奴语相近,从《晋书·石勒载记》中所记佛图澄对石勒所说相轮之音来看,则是标准的突厥语。

石勒是“羯胡”,为匈奴的一支,可见鲜卑也应操突厥语。但是由于鲜卑曾长期居住于大兴安岭和西喇木伦河一带,与肃慎、契丹、奚等东夷民族杂居,其语言又受“满—通古斯语”的影响,这在鲜卑的慕容、宇文等部落的语言中尤其明显。

由于鲜卑族政权的建立,各个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草原上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等族有什么关系?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有何关系?他们是同一民族,不同称呼吗?
草原民族融合的集大成者:曾征服亚欧大陆的蒙古族是如何产生的?
一篇文章读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的关系
一篇文章读懂:什么是匈奴、鲜卑、契丹、女真?
第六编  东北亚民族史研究(二.蒙古族的多源多流)[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