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6年前的那场胜利,新疆做了什么?

2021年9月3日,

对全中国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今天,是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

英雄血泪,换我山河无恙。

而你知道吗?

来之不易的胜利背后

是鲜血、眼泪、勇敢与不屈

构成的可歌可泣的画面

不同地域和民族

共同的家国情怀

展现了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精神之火

而新疆虽处抗战后方

但没有丝毫的淡定与懈怠

当时不足500万人口的新疆

也竭力为抗日战争贡献着力量

01

抗日战争中当时的新疆,地处祖国西北一隅,经济生产均欠发达,但它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别的历史条件,发挥了特殊作用,为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当时中共中央应盛世才要求,抽调大批干部,一同参与到新疆各级政府、民众团体和学校、报社、部队等部门,帮助新疆开展工作。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毛泽民、陈潭秋、杜重远、萨空了、沈雁冰、张仲实、沈志远、涂治、赵丹等人。

在中共党员艰苦努力下,新疆的抗战宣传动员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形成了一种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御外敌的爱国真情。

为把抗日宣传引向农牧区,杜重远特别组织了“新疆学院暑期赴伊犁旅行团”赴北疆各城乡进行抗日宣传、演讲。

维吾尔族女舞蹈家康巴尔汗专门编排了抗日话剧,通过义演方式宣传和支持抗战。 

从苏联留学归来不久的赛福鼎・ 艾则孜与塔城维吾尔文化促进会组建文工团,创作排演了话剧《九・ 一八》《血迹》《未受邀请客人的礼物》反映的是东北人民抗日的故事,在塔城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

在抗战诗歌的园地中,被称为“抗日战争的英雄诗人”的维吾尔族诗人黎·穆塔里甫创作了《中国》《我们是新疆的儿女》《直到红色的花朵铺满了宇宙》《五月——战斗之月》《战斗意志》《爱与恨》《解放的斗争》《致人民》等诗篇。

与黎·穆塔里甫相似的另一位维吾尔族诗人尼米希依提发表了《伟大的祖国》《觉醒》等诗篇。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不义之战,诗人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伟大的祖国,我的爱母”(《伟大的祖国》)。

值得铭记的还有维吾尔族诗人安尼瓦尔·纳斯尔的《致东风》。该诗充满了战斗的豪情,歌颂了抗日前线英勇作战的勇士。

这些诗作彰显着新疆儿女对祖国的炽热深情,表达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乐观精神以及建设美好国家的愿景。

1938年冬,为了给抗日前方喋血将士以精神上的鼓励,新疆发起了给抗日军人写慰问信的活动。活动伊始,许多人动手动笔,把内心的敬慕化作千言万语,不数月,就收到群众用各种文字写成的慰问信10万多封。

当这些带着各族人民诚挚关怀的慰问信被送到前线将士手中时,他们深深地为关山万里之外各族同胞真诚情谊所感动,更激起了英勇杀敌的豪情。


2

因为宣传动员工作扎实,在后来的抗战捐助中涌现出太多的感人事迹。

居住在乌鲁木齐米东区的抗战老兵卓华,1928年出生于新疆木垒县,他的曾祖父卓麟举,清末时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来担任过清朝派驻新疆军队的管带。

卓华印象最深的是1938年的一个秋天,“我们来到一个店铺,见一位小脚老太太,我们就给她讲前线士兵有多么艰苦,他们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说着说着,老太太就开始用袖子擦眼泪,问我们要捐多少钱,我们就说你自愿捐赠吧,没有想到老太太竟然一下子捐了3000新疆银票,这在当时可是巨款啊!”

“我到现在还记得,老太太说,要是亡国了,钱留着有啥用!”

1938年12月8日,新疆民众抗日救国后援会收到了库尔勒后援分会的一份代电,电文写道:“一和田贫民艾沙供称,欲为前防将士捐助银两或物品,因家贫无力,不能达到目的,愿将一十八岁之子于素甫捐送前防,以力抗战日寇,牺牲国家,以顺其愿。倘其子不忠实抗战,打倒日寇,即系不孝,如无该子,宁死不见子面”。

温宿县农民巴海巴依,积蓄了一笔路费准备前往朝觐,途中因病返回,临终前留下遗嘱,让儿子沙海将路费捐助抗战,儿子沙海遵照父命携款来到县政府捐款,并表示:“全国抗战,民很愿意亲赴前方,共同杀敌救国,乃因交通不便并家务关系,未得前往,故将所有一半自愿捐助,以助前方多买几种枪弹,多杀几个敌人,好给我们中国报仇……

塔城的俄罗斯族医生格林肯一直以行医为生,本身并不富有,但面对日寇进犯,国家危难,他在已经用“药资数十万两捐助救国”之后,又决定将节省购得的25头牝牛捐出。

惟民并非资产阶层,素以医为生活,在每年过程中节得牝牛廿五头,谨献我政府,并请转送前方病院,聊表敬意。”——捐牛抗战的格林根医生

1939年8月,新疆各族民众捐款购买了10架战斗机,命名为“新疆号”,送往抗日前线参加武汉保卫战。

1943年,新疆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一县一机”运动,各族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无私的爱国情,不但完成了“一县一机”的号召,捐献飞机144架,捐献新币537万元,超过原计划64架的一倍还多,仅仅莎车县一个小县城就捐出飞机4架。

当“新疆号”新疆霍尔果斯号”“新疆温泉精河号”“新疆博乐号”“新疆巩留号”“新疆宁西号”“新疆巩哈号”“新疆昭苏号”“新疆新源号”和“新疆特克斯号”等飞机翱翔在中国蓝天上,保家卫国也有了新疆人的一份力量。

“新疆虽僻处边疆,抗日救国为吾人之夙愿,誓与国人共同奋斗”的爱国抗日的坚定决心,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熊熊燃烧。

新疆抗日捐献是在新疆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条件下进行的,但参加人数之多,阶层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久,对当时的新疆来说,都已达到了极限。

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富裕,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新疆各族人民深明大义,克服种种困难,铢积寸累,把爱国之心外化为壮举,上演了一幕幕新疆现代史上的爱国主义正剧。它所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光辉,必将光耀千秋,成为后世楷模。

03

近代战争,前线拼杀重要,但物资保障同样重要,物资运输线相当于一场战争的大动脉!

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沿海港口、滇缅公路基本被日军控制,国际援华物资只能通过陆路或西部航线运输,当时的国际物资运输线有三条:

1、从苏联到霍尔果斯,霍尔果斯到星星峡,再到兰州后向前线各地分发。

2、中印国际运输线,美英援华物资进入印度后,从印度列城穿越喀喇昆仑冰川到新疆叶城,然后经喀什、阿克苏、吐鲁番到兰州,这条路山高路险,翻越冰川基本靠牦牛、骆驼。

3、空中运输线,从阿拉木图到哈密、再到兰州、重庆。

这三条路,每一条都与新疆有关,付出了新疆人民太多的的汗水和鲜血!

第一条路从霍尔果斯穿新疆到甘肃,即使在今天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人口不足500万的新疆投入了50多万人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35天内打通了从伊犁霍尔果斯到甘新交界的星星峡1500多公里陆地通道,源源不断的苏联援华物资车队才能越过这个天堑东去,抵达抗日前线。

当第一批苏联援华物资车队进入中国境内时,果子沟下了一场大雪,车队发现山沟里躺着13具尸体,他们是连夜清扫积雪的修路队队员,被冻死在这里,至今还是无名的英雄。

从1937年到1941年,大部分国际援华抗战物资是经新疆通过西北国际大通道运送到抗战前线,中国抗日战场上80%的国际援助物资来自苏联,其中90%以上经新疆通过西北国际大通道运送而来。

第二条路落在了陆振轩头上,他1902年出生,1921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获得里昂中央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理学学士学位,以及机电工程师学位,时在交通局任职,可以说绝对的青年才俊。陆振轩勘探路途,招募驮工就花费一年多时间。

这支运输队由1300匹骆驼、马匹、牦牛,以及180名由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以及塔吉克族驮工混编组成,他们不仅需要克服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需要沿途一路做记号,埋藏好回程的草料、口粮,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还好领队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人,他叫木沙。

陆振轩踏勘手稿,来源于@中红网

回程从列城往北不远,一行人需要翻越海拔超过5000米的卡尔东山口,陆振轩在《1943驮工日记》描述到,“一路上气压低,人总是喘不上气,驮队中没有人再说话,只听到人和牲畜大口的喘气声。我的身体一直有着强烈的高山反应:头痛、胸闷、恶心、吃不下东西”。

到了高山冰川,无论骆驼还是马匹,自身行进都已非常困难,更别提大体量负重。没办法,驮工们只能把货物全部卸下,并装运在更能适应高原环境的牦牛身上。这一顿操作,不仅极大地消耗了驮工们的体能,对于数量并不充沛的牦牛,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高山冰川以及皑皑白雪,此时也毫无美感可言,冰川在强烈光线的照射下,有经验的人,赶紧带上护目镜,或者扯下牦牛毛遮挡,没来得及或者缺乏条件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前进,这也直接导致,有相当一部分驮工,后来患上雪盲症,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

但没有一个人在困难面前退缩,以沿途的荒冢和白骨为指引,就着简单的奶茶和馕饼,整支驮队不断将巍峨冰川、万丈深渊以及湍急的河流,踩在脚下。不过,最令人惋惜的是。在翻越桑株达坂,也就是此行最后一个海拔较高的山口时,年过五十的领队木沙,应声地下,再也没有爬起来。

陆振轩非常伤心,他在木沙的尸体前久久不愿离去,他还告诫同伴,“假如我也倒下了,就算我也为抗战做了最后的努力了,但轮胎一定要运出去,踏勘纪录一定要带回去”。

参与当年驮运的少数民族驮工

徒步翻越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脉超过1000公里的漫漫路途中,人畜伤亡率达到10%,但这丝毫没有打击队伍必胜的信念,他们终于完成了这次伟大的驮运之旅。

第三条路空中之路,但沿途要有机场,给飞机加油补给。

乌苏县城,当时只有区区几千人口,但一经动员,300多青壮年自带工具,云集20多公里外的奎屯河东岸戈壁上,滴水成冰就用开水和水泥,仅用10天就修起一座占地6平方公里的简易机场。

哈密动员了机关职员、城市市民、学生及农民500余人,自带工具、口粮,冒着摄氏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仅用一周时间,修成一条长千米、宽80米的简易跑道,接着又修建了6座轻型轰炸机和12座战斗机的停机棚。

新疆当时新建5个航空站和11个客运中转站。

苏联在乌鲁木齐的头屯河修建了飞机装配修理厂,组装修理的飞机也从这里起飞源源不断供给前线。

三条物资运输大动脉,将新疆和内陆紧密连接起来,保障抗战运输线的畅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得到了最好体现。

4

因战时所需,新疆的马匹品质优良,所以当时号召新疆捐献战马,新疆计划为抗战捐献4000匹战马。

作家王星泉有部小说《白马》,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骑兵团戚连长与一匹新疆白马的动人故事。

八路军要建一支骑兵部队,派出连长戚念冰等人前往新疆伊犁大草原的尼勒克去选马。

戚念冰选中了一匹叫飞飞的白马,此马野性难驯,但灵气十足。经过人与马的多次较量,飞飞与戚连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飞飞经过耐心调教,屡立战功。

在一场与日军黑森骑兵的激战中,飞飞大显神威,积极配合戚连长,把日军炮兵阵地搅得大乱,我军大胜。

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白马为救助负伤的戚连长,毅然引开搜捕的敌骑而不幸被俘。


日军骑兵团首领黑森男爵是个酷爱骏马的行家,他认定飞飞不是凡马,把飞飞送进了金碧辉煌的殿堂,给它准备了上好的玉米。


只可惜白马绝食了,十五天后,白马终于支撑不住了,突兀的骨架或许更能令人体会到忠贞的精神。

黑森害怕了,他敞开了大门,对白马庄严的一个骑兵礼。白马奋奋的站了起来,高声地嘶鸣,走出了马厩的大门。飞飞挣扎着奔向草原深处,不久就倒了下去,带着不容征服的傲气,长鸣而逝……

抗战很快结束了,黑森忧郁的逃回了日本,在黑森临终之际,他颤巍巍的、似有还无地说:'……那匹白马……一匹白马尚不能征服……何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呢…… '

新疆在抗日战争时期

不同民族、各种身份的人

不分老幼

尽管各自有着不同的情况

但殊途同归

他们在抗日这面大旗下

出钱出力甚至牺牲生命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在这场民族救亡的战斗中

他们的功绩将铭刻于历史!

来源:新疆我的家—蚂蚁上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导图:加油,霍尔果斯
霍尔果斯口岸
新疆边境霍尔果斯,对面就是哈萨克斯坦,站在中国就能看到国外!
抗战时的第三条援华物资大通道:昆仑山驮马古道
在西北边疆,明暗两条线汇成民族“生命线”
醉美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回顾2000年故乡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