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状元答卷曝光,字迹端正漂亮,专家:大陆现存唯一孤本状元卷

唐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科举制度就是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各方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经过数层的选拔,最后在殿试中夺得头筹,才能当这万众瞩目的状元郎

科举制度源于约1300年前,期间大概产生了700余位状元,但为何现存的状元试卷却少有呢?这几百年前的考卷与现代的试卷有何不同呢?

“文曲星”和“状元郎”

1983年,一名男子向青州市博物馆,捐献了珍藏了400余年的状元卷,正当大家好奇状元卷一般都是被保存在宫内,怎么会流传在外之时,男子揭开了这张卷的神秘面纱。

这张试卷正是明代万历年间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而该男子正是赵秉忠的后世子孙,这张状元卷后来也被专家鉴定为,中国大陆地区现存的唯一孤本状元卷

赵秉忠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其父亲赵僖曾任礼部右侍郎。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赵秉忠自幼便饱读诗书,通达各类国家制度,寒窗苦读九年的时间,于24岁中了举人

在当时,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赵秉忠又于25岁参加殿试时,一举考取了状元

自古以来,殿试题目都是皇帝亲自拟定,赵秉忠殿试所回答的题目,就是皇上所提出的《问皇帝之政和帝王之心》。

出此题目,皇帝主要是想考验答题之人,处于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如何去掌握这至高无上的权力,用什么思想去领导臣子,去实施这些治国方针,属于时事政治题目。

因为赵秉忠自小崇敬朱元璋,觉得朱元璋具有较高的谋略思想,擅长运用奖惩机制治理臣子,对于表现优异的臣子,褒奖后以作榜样示范;而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施以惩罚,好用来警告其他蠢蠢欲动的官员。

在殿试时,赵秉忠心中犹记朱元璋治国的精神,赵秉忠在卷中答曰,想要国兴旺,繁荣昌盛,就必须要拥有“实政”“实心”

这里的“实政”,意思就是国家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将这些制定出来的法律条例,昭告天下,要让每一位百姓不仅熟悉规章制度,还得自觉遵守

所谓“实心”,就是要激励能干机灵的人,改变那些原本懒惰的人,当人们的精神意志达到一致的状态,万人拾柴火焰高,那么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有了能够约束天下的法令条规,以及国民思想的统一化,这样国家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得到改善,才能达到长期的兴旺昌盛的局面

正是赵秉忠这样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心中,对于国家治理的建议以及具体实现治理的措施,所以皇帝在阅览后,频频称赞。

表示赵秉忠的治国理念是难得一遇之妙议,而赵秉忠的一手好字,也是皇帝在看这份卷子时,能够多做停留的原因。

这份状元卷是由宣纸作为纸材,底面都由桑蚕丝所做的绫来装裱长3.3米,宽38厘米,一共19折页,卷面的第一页,首当其冲的是万历皇帝朱批“第一甲第一名”。

正文则是赵秉忠使用的馆阁体小楷,一笔一划书写,最后是9位阅卷官的职务与姓名,共2460字。

字字都写在万历皇帝的心里,仿佛“答疑解惑”一般,将帝王所忧思忧虑的事情,全都写在这长长的一份答卷上,字迹端正漂亮

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阐述出自己的宏大远见治国言论,还能书写的整齐划一实属难得

赵秉忠中状元后,入朝为官,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也正因其秉直的个性,在得罪同僚后,被诬陷,最终于1622年被削职还乡

赵秉忠因病于1626年逝世,时任的皇帝明思宗赠予赵秉忠太子太保的头衔,还将其官复原位,为赵秉忠证明其清白。

这些流传下来的珍贵至宝,都是作为见证我们历史的遗留物,但是很多物品在经历改朝换代,战争战乱之后,多数都遗失民间或者毁于战火之中了,还有很多我国的珍贵国宝遗失海外。

我们应该珍惜目前大陆仅存的唯一一件,可以窥见当年盛世的学子阐释对于国家的治国之道,以及自己对于普罗大众真正需求的理解的一张试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一保存至今的科举状元答卷,字迹比印刷体还好看,如今状元汗颜
明朝存世的状元真迹,字迹让现代人汗颜,由其第13代孙捐赠给国家
古代唯一传世状元答卷曝光,字迹让现代人汗颜,远胜许多书法名家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答卷:字迹工整,和电脑打印出来一样
“状元”一词始于唐代宋朝时最“拉风”【3】
中国历史上唯一保存至今的状元答卷,大学生看了都羞愧的低下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