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鞅、范雎、李斯,秦国丞相结局凄凉,秦法下的陷阱始终无法绕过
一水清浅2019-09-23 16:08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后一个敌人齐王建主动打开了临淄的城门,向长驱直入的大秦锐士投降,七雄并立的战国时代结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出现了。战国初年,秦国还是一个内乱频仍,积贫积弱,在魏国强盛的兵锋之下,几无立锥之地的偏弱小国。那时的秦国,或许都算不得是“战国七雄”之一。然而,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发生了深刻而彻底变化,以无可阻挡之势迅速崛起崛起,之后代代开拓,世世进取,最终才有了始皇帝那六合归一、光耀千年的灿烂辉煌。
大图模式
在战国那样一个群雄逐鹿的大争之世,秦国能脱颖而出,除了切合乱世,被称为秦国根基的商鞅之法,还有其他许多更为深刻的原因,比如,秦人那“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战斗精神,连续七世明君雄主的罕见局面,惊世名将层出不穷的大秦锐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自商鞅之后,接踵而至的秦国客卿丞相,如收回河西的公孙衍、提出连横的张仪、远交近攻的范雎、千金买国的吕不韦、推进一统的李斯等等。这些外来的丞相,在秦国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没有他们,纵然秦人再是英雄善战,也不能建立巍巍赫赫的大秦帝国。然而,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丞相们,几乎全部都结局凄凉,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图模式
在秦国功勋卓著的相国之中,公孙衍因不愿与张仪同槽争食,主动离开了秦国,并走上了合纵抗秦的道路。秦惠文王死后,声望太过的张仪因与秦武王不和,被排挤出了秦国,一年后在魏国终老。甘茂在秦武王死后,因屡屡被谗言诋毁,逃出了秦国,辗转流离数国。楚系外戚魏冉,因成为秦昭襄王掌握权力的阻碍,被赶出了秦国,在封地郁郁而终。他们的结局虽不免凄凉,但起码保全了性命,与他们相比,商鞅、范雎、吕不韦、李斯等人就要凄惨的多了,无一不是极刑,无一人得到善终。
大图模式
开秦国的变法之先的商鞅,在秦惠文王继位之后,仅仅因为一句“商君欲反”的诬告,就被处以诛族与车裂之刑。帮助秦昭襄王从以宣太后、穰侯等为代表的楚系外戚实力中夺回大权,为秦国提出远交近攻大策的范雎,因为举荐了王稽、郑安平等人,被“以其罪罪之”,和王稽一起被处死。一手将秦庄襄王嬴异人推上王位,亲自率兵攻灭东周,夺取了赵国、韩国的大片土地,为秦国设立了三川郡、太原郡、东郡,为秦始皇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吕不韦,因受嫪毐之乱的牵连,被贬出咸阳,不久又被贬往巴蜀,随后饮鸩自杀。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提出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废分封,行郡县的李斯,因被赵高诬陷谋反,被诛族腰斩。
大图模式
这些客卿丞相们,之所以每一个都结局凄凉,是因为他们始终无法躲过秦法之下的两个陷阱。第一个陷阱是商鞅变法时提出的那一句“有功于前,不为损刑。有善于前,不为亏法”,只要做出有违秦法的事情,无论之前立下多大的功劳,都无法逃脱秦法的制裁。这些丞相们有的是真做过有违秦法的事,也有的是“被认为”做过这样的事,但终究都会被秦法制裁。第二个陷阱是,战国时期的丞相制度,无论是丞相还是相国,都是单独开府理事,拥有的权柄仅次于国君,想要有所作为,必须得到国君的全力支持,一旦稍有猜忌,必然万劫不复,而当全力信任他的国君死去,新王往往不会继续信任他们,所以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事情。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孝公在《求贤令》的诺言,每一代秦王都贯彻的很好,商君、武信君、穰侯、应侯、文信侯,每一个为秦国做出贡献的“客卿”都得到了相应的爵位与荣耀。同样的,“有功于前,不为损刑”的商君之法,每一代秦王贯彻的也很好,这些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丞相们,始终无法绕开秦法之下的两个陷阱,前赴后继的走向飞蛾扑火的道路。
分享至
投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鞅,张仪,范睢,李斯,秦国四大名相的功绩与结局如何?
作为“法家三杰”的李斯,是怎样从落魄到辉煌再落寞的?
李斯被车裂而死,死法比商鞅更惨烈,但临终遗言却感动无数人
商鞅吕不韦李斯都是秦国功臣,为何都不得善终?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是法家,但悲惨的也是法家人,大多没好结局
秦朝准太子扶苏为何没能顺利登上皇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