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邦封天下,卢绾韩信为王,萧何只是酂侯:他不封王,是福不是祸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在氾水之阳登基,成了大汉王朝的皇帝。在此前后,他陆续分封了一批诸侯王,比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和燕王卢绾等人,无一例外,全是他姓之人。待到次年十二月甲申,他才在长安剖符分封18位功臣为彻侯。这一次,丞相萧何被封为酂侯,食邑最多。许多读史的人对此有疑问:功劳远不如他的太尉卢绾封了王,与他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也封了王,为什么他萧何没有封王呢?明眼人也许会反问一下,封了王的卢绾韩信,他们的结局又怎么样了呢?萧何不封王,是福不是祸。
大图模式
氾水之阳,刘邦登基为皇帝
我们先看看此时大汉朝廷的政治生态,经过几年抗秦战争和楚汉战争,刘邦称帝后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它的内部包括界限分明的三个圈子:其一是自家人圈子,这些人主要来自刘邦家乡丰沛,是集团的核心层成员。他们都是与刘邦一同起家打天下的人,其中有萧何、曹参、周勃、卢绾、樊哙、灌婴和吕泽等。其二是追随者圈子,属于紧密层。他们多不是丰沛之人,而且加入刘邦集团较晚,但与刘邦的关系较为密切。他们中有武将韩信、彭越等人,也有谋士张良。其三是同路人圈子,他们与刘邦的关系最为疏远,彼此之间纯粹是以利益相合的。他们与刘邦在楚怀王大旗下共同抗秦,后来又同被项羽分封为王,彼此的地位原本是平起平坐的。他们中有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和吴芮等人,多是因不满项羽而加入刘邦集团的。
大图模式
萧何与刘邦
刘邦打江山,主要是倚重前两个圈子的人,登基后权力结构中也以他们为主。但是,他明白,没有第三个圈子的鼎力相助,他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消灭项羽的。然而,刘邦登基后,这些同路人就变成扎眼的异姓王了,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刘邦年事已高,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计,总有种时不我待之感。他的当务之急是大封同姓王,剪除异姓王。计划已定,进了第三圈子的人在劫难逃。刘邦对他们是毫不客气的,一定要根除掉的。刘邦的对手们也见微知著,寻得蛛丝马迹,于是惴惴不安,慌不择路。一时间,臧荼反叛,刘邦亲自率兵征伐剿灭;韩王信投了匈奴,刘邦追击到平城;英布反汉,刘邦扶着病体将其镇压掉……令人羡慕的第三个圈子,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受不了了,想冲出去;偏偏有外边的人心怀憧憬,想进来。原本属于第一第二两个圈子的彭越、韩信和卢绾,因为做了异姓王,也相继被杀或叛逃。到了刘邦去世时,除了吴芮,天下几乎没有了异姓王。
大图模式
韩信英气勃发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萧何一定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不会轻举妄动的。他知道,刘邦的心中,早已为旧日的功臣划定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受封赏,上限就是“侯”。功臣封侯,有丰厚的收益,养尊处优,不问国事,那才是全身之道。无论是谁,超越了“侯”这条线,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称王的,也不管你以前的功劳有多大,都要被剿除掉的。所以,贵为开国元勋,萧何从未在封王之事上动过心思。伴君如伴虎,萧何察言观色,能猜透刘邦的心。萧何知道,沛县亭长出身的刘邦,最崇拜秦始皇,最能从秦朝兴亡故事中找寻有益的东西:他学习秦始皇的经验,像消灭六国一样消灭自己分封的诸侯王;他汲取秦始皇的教训,大封同姓王来藩卫朝廷——有了同姓王,他还会要异姓王了吗?
大图模式
燕王卢绾
萧何在荣誉面前头脑清醒,不做非分之想。事实上,他获得了许多令人相如的恩宠。刘邦置酒洛阳南宫,夸赞道“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于道,吾不如萧何”;排定18位功臣次序,有人不服萧何居首,鄂千秋力排众议,称萧何立下的是万世之功,理应第一——刘邦立刻高喊了一声“善”。此后,萧何获得了“带剑履上殿”的特权,十余户家人也都分得了封地,萧何可谓位极人臣。他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己若利令智昏,不知进退,一门心思,奔着那个“王”字去,再往前迈一步,后果就跟卢绾韩信一样,死无葬身之地。
大图模式
猛将彭越
卢绾则不是这样去想,这样去做的,他没有萧何的睿智与淡泊。实际上,他与萧何一样,都属于自家人圈子,也因为有功被封为长安侯。恰逢臧荼被除掉,刘邦就赏他补了个缺,做了燕王。当时,众人只是艳羡,并没有什么意见:卢绾与皇上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是邻居,又是同学,一直跟随皇上,伴随左右,忠心耿耿。高抬一级,封他为王也不算过分。问题在于,卢绾一时陶醉于受封的喜悦,沾沾自喜,没有换位思考一下:这高抬一级,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像鸭子一样,从鸭群中抓出,扔到火炉上去,命运任由人家摆布了。待到他看到一个个异姓王被刘邦残忍地铲除掉的时候,才有兔死狐悲之感,才想起:刘邦来日不多,一旦吕后专权,自己的好日子就结束了。想来想去,无计可施,无路可走,他只得在仓皇之中背井离乡,投奔匈奴,老死异域——若不是为着一个“王”字,他又怎么能落得如此地步呢?
大图模式
蒯通献计,韩信走上不归路
韩信的情形略有不同,他的的大错早已铸成,不在于把他由楚王削为淮阴侯之后是否有异心。那还要追溯到楚汉相争战事胶着的时候,只为一个“王”字,韩信连续做错了两件事,事事都让刘邦刻骨铭心。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采纳蒯通之计,突袭齐国,企图据为己有。这一下子坏了刘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事,还把前去齐国游说劝降的谋士郦食其搭了进去。我们猜想,刘邦对此肯定大为光火,气得咬牙切齿。此时,韩信又辩称,齐人阴险狡诈,没有个假王在此,就镇不住他们。听了使者的传话,刘邦气得大骂:想让你来为我汉王解困,你却要自立为王!张良陈平再三劝导,用人之际,还是忍一忍。刘邦这才想通,平复了心情后,爽快地封了韩信做齐王。刘邦真是大度,一封,还就封了个“真王”。
大图模式
谋士张良
次年,刘邦追击项羽,追到了固陵。此前,他与齐王韩信、魏国相国彭越相约,一同围攻项羽。不料,二人的大军并未如约而至,以致刘邦孤掌难鸣,大败于项羽,痛失好局,不得不坚壁自守。此时,又是张良,猜透了了韩信的意图,他告诉刘邦:项羽的西楚即将破灭,韩信想回到家乡做楚王。你若不许诺分封楚地给他,与他共享天下,他肯定不会来帮助你的。刘邦无奈,再一次听从了张良的计策。如法炮制,刘邦又封彭越为梁王。二人欣欣然地赶赴战地,在彭城之围、垓下之战中逼得项羽走投无路,最后自刎乌江。不过,韩信彭越最得意到时候,也是他们灾难的开始——不为别的,只因他们虎口抢食,争来个异姓王——一个“王”,让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畸变,结果可想而知。
大图模式
彭城之战
“王”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身外之物。既然不该属于自己,就不要求取。萧何明白这一点,得以善终。卢绾韩信彭越,不懂这一点。他们生,为了这个王;他们战,为了这个王;他们身败名裂、不得善终,也是因为这个王。
分享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邦分封的七大异姓王简介:仅有一王善终
同为刘邦沛县起兵骨干,为何只有卢绾获封异姓王?萧何等只能封侯
揭秘刘邦杀了哪些功臣?刘邦成功后为什么杀功臣?
卸磨杀驴:三个草根皇帝个个都是老狐狸
刘邦身边谁最聪明?都说是张良、萧何,其实都不是,而是一个女人
汉初三大功臣中,为何只有韩信要被除掉?真相如今终于被说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