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海战役后,黄百韬临死前竟然说:我想不通,死不瞑目
懂历史辩是非
2020-09-08 07:10
原创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记载:“……20日晨攻占碾庄圩,聚歼兵团部和敌大部,黄百韬逃至大院上第六十四军军部继续顽抗。21日晚,再度对六十四军所驻大、小院上发起攻击。至22日,全歼守敌,黄百韬毙命。”

作为我国十大大将之首的粟裕,曾评价黄百韬道:“一对一,我不是他的对手!”

然而,作为一个如此优秀的将领,为何在淮海战役之后,黄百韬在临死前竟然说:我想不通,并且死不瞑目呢?

国军另类,走向了人生巅峰却遭遇灭顶之灾

黄百韬是国军中的一个另类,他其实并非黄埔军校出身,早年的他曾混迹于地方的军阀势力,是一个标准的杂牌将领。

但是,在他投靠了老蒋之后,黄百韬凭着其在战争的出色表现,以及其死心塌地的忠心,逐渐的获得了顾祝同的赏识器重。

顾祝同在国军当中资历以及威望颇高,不仅有着五虎上将之称,而且还是八大金刚之一。有了顾祝同作为靠山,黄百韬才得以慢慢在国军当中,有了一席之地。

在1948年8月时,老蒋整合军队,组建了若干兵团,而黄百韬在顾祝同的帮助之下,由整编二十五师(后又称为第二十五军)的师长,荣升为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


但是,或许当时黄百韬不会想到,他的巅峰过后即是低谷,在短短三个月好好后,他就遭遇了灭顶之灾!由此,黄百韬从一个势孤而降的杂牌将领,到大兵团中将司令,这在国军的历史当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而黄百韬也由此走到了人生的巅峰。

淮海战役被困碾庄,等不到援军举枪自戕

在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爆发了,黄百韬的兵团在驻地新安镇一带,他们在淮海战役爆发的前一天,就接到了向徐州收缩的命令。可是,正当他们准备率部开拔之时,却又突然接到了原地等待的命令。

原来,在黄百韬兵团的东面,还有第九绥靖区的部队,他们驻扎于海州和连云港一带,为了使第九绥靖区的部队,能够安全的撤到徐州,国军方面才给黄百韬兵团下达了原地等待接应,等到第九绥靖区的部队汇合之后,再一同撤退的命令。

而在两天之后,黄百韬终于等来的第九绥靖区的部队,但他也因此而白白错失了最佳撤退时机。之后,在撤退途中,黄百韬他们被包围在了距离徐州东部不到六十多公里的碾庄地区。

黄百韬第七兵团深陷重围,这直接打乱了国军方面的作战计划,他们被迫放弃了退守淮河的战略,转而从徐州出兵,救援黄百韬的第七兵团。

当时,黄百韬一面率领第七兵团各部死守碾庄,一面又站在碾庄的房顶上天天往西望,翘首以盼徐州方面的援军赶快到来,但是他每天只听见炮声轰隆作响,就是不见邱清泉以及李弥的部队打过来。

在那时,他突然想起了孟良崮上的张灵甫。结果,到了1948年的11月22日,黄百韬也没有等来援军,随着华东野战军攻破了碾庄,黄百韬在一片悔恨之中,举枪自戕而亡,时年48岁。

自杀之前留下遗言:三个“想不通”

在碾庄兵败之后,黄百韬在无奈之下举枪自杀之时,他的嘴里还唠叨着被后世史学家奉为经典的三个“想不通”。

第一个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第44军两天?第二个想不通:在新安镇等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知道早点在运河上架几座浮桥?第三个想不通:李弥兵团既然之后要来援救我,为什么当初他不在曹八集接应我撤退?


据《解放战争》记载,在黄百韬自杀的晚上,国军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被他的一个忠实的下属,和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解放军战士草草地掩埋了。掩埋的具体位置不清,大约在小黄庄以西、碾庄圩车站以北几公里处的旷野上。

小结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黄百韬最后的三个“想不通”可谓沉痛。黄百韬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为何会临战时犯下如此错误呢?

其实是因为军令难违,只以军人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称黄百韬为职业军人的典范也并不为过,但抗战结束后他坚持自己的信仰,最终也就成为解放战争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解放战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合围黄百韬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为何全军覆没在李弥的驻地看看李弥做了什么!
刘峙为了几间盐店,卖了44军,卖了7兵团,葬送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里的两个小事件,促成了黄百韬覆灭,直接点了国军死穴
在淮海战役中,我军为何能全歼黄百韬兵团?老蒋和刘峙功不可没!
淮海战役,黄百韬临死前说:我想不通,死不瞑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