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方】海南《我的母校——附中情结(上篇)》作者:程占兵 朗诵:蕙泽兰香

作者:程占兵

主播:蕙泽兰香

编辑:小鹿

我的母校  

——附中情结(上篇)


母校,是一个浸透着情感和温度的字眼。是莘莘学子不能忘怀的求知园地和成长摇篮,承载着几度青春年华的回忆。我的母校是哈尔滨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就是现在的哈师大附中。我在这里度过了三年高中岁月,母校附中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是我命运的关键节点。尽管时光流逝,可附中这个情结在我心中积淀愈来愈浓。

那是1965年的夏秋之交,来自省城的一张高中录取通知书,插上了我理想的翅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的哈师院附中,那米黄色的教学大楼把我们迎进大门。作为外县普通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孩子,进入省城读高中,是祖祖辈辈破天荒的大事。我真切体验到了优质学习的成功,这是我人生中值骄傲自豪的经历。

哈师院附中,当年是第一批全省重点校。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贫下中农子女有更多的上大学机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补上短板,就在大城市定点专门招收一批农村贫下中农子女上高中,每年一个班。我们绥化地区13县的40名农民子女齐聚高一、三班。之前已招收两届,一位老师的诗歌“你们来自松花江畔、通肯洲头,身上映着火红的高粱、沉甸甸的大豆”就是对我们农村班的诗意写照。一个县里能考入2-3名,可谓凤毛麟角。就读附中,我们满怀感恩,励志勤学,“一颗红心向着党,两种准备进课堂”。母校领导和老师对这部分学生关心照顾有加,全班同学都享受政府给予的助学金,让我们无后顾之忧,与现在的宏志班差不多。高中跨县招生,是那个时代的首创,也是不可复制的绝版。 

在附中,我们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软硬件在全省是上乘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校园、一流的校舍、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管理。刚走进校园,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与农村学校简陋条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踏进附中,就如同走进了神圣的殿堂,走进了人生的春天,我们在这里求知进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理想和信念在这里交融,梦想与情感在这里汇合。在这里,老师的谆谆教诲指引了我们人生的方向,同学间的热烈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校领导和老师对我们几届农村班也是高看一眼,照顾有加。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文体美全面发展。板报墙报琳琅满目,校园广播清脆悦耳,运动场上龙腾虎跃,校图书馆书香弥漫。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赋予了我们不凡的气质和境界。就这样,早操的鸣笛声开始了我们一天天的学习生活,落日余晖伴随我们一次次谈心漫步的身影。我们保持农村孩子的本色不变,艰苦朴素,刻苦读书,成绩全学年名列前茅。我们参加小南沟秋忙等各种义务劳动,干劲十足,热火朝天,这对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附中校园,录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印下我们的进步足迹。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和深情,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定格。

我们学校地处哈尔滨市区,坐落南岗学府路,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水利学校、哈尔滨机械化学校、省委党校等名校云集,弥漫着浓郁厚重的人文气息和宁静高雅的学府氛围。休闲时光,我们进书店,游公园,看电影,逛哈百、秋林,漫步和兴路、中央大街,浏览科院古刹,击水松花江上探秘曾经的俄罗斯风格喇嘛台......于是,在小屯落曾向往的“楼上楼下”、“灯红酒绿”的城市人生活变为眼前的现实,省城附中就读的三载春秋,大开了我的小农眼界,初尝了丰富多彩的大都市生活韵味。

原创

首发


作者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高中时代(下)
聊一聊:“双一流”倒计时,你的母校冲刺了吗?
第三次浅说10个“说白了” (关于我的母校情结)
出身在农村,想考进985等一流大学,有多难
我的四十情结[1]
潘大丰:母校情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