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幅传奇名画,被称为画中的兰亭序,现在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幅画,它名气极大,受无数人追捧,被称为画中的兰亭序。后来有个人要拿这幅画陪葬,就在大火烧起来的时候,被一个人救了出来,但画烧成了两半。而这两半画,现在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这幅传奇的画就是《富春山居图》。

全卷

这幅画的作者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在后世,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画家被称为“元朝四大家”,黄公望为元四家之首,因为他的作品无论是艺术造诣还是名气都堪称元代第一。

黄公望的人生其实很励志,他在四十五岁之前是个读书人,每天研究四书五经只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结果呢,屡败屡试,屡试屡败,然后他放弃了。五十岁的时候想学画画,于是找了一个老师开始学。没想到的是,当他到了八十岁的时候,便画出了享誉天下的名作《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想做一件事情,永远都不晚。

黄公望从构思到完成这幅画一共用了七年。为了画好这幅画,八十岁的黄公望每日都在富春江边散步,看山,看水,看鸟,看云。富春江其实就是钱塘江,钱塘江在杭州那部分叫做钱塘江,在富阳、桐庐一带叫做富春江,所以这幅画名叫“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很高。《富春山居图》里画了几百棵树,雄秀苍茫,一树一态,变化无极。明代大V画家邹之麟说:我和朋友们讨论黄公望,大家都说他是画画界的王羲之,而《富春山居图》就是画画界的《兰亭序》。

相比于这幅画的艺术价值,更有趣的是它传奇的命运。

黄公望画好《富春山居图》后,把它送给了师弟郑樗(chu1),这是这幅名画的第一位收藏者。黄公望去世后不就,明朝建立,这幅画又传到了明朝画家沈周手上。沈周很高兴,把画拿给一个朋友,想让朋友给他题字。结果朋友儿子是个熊孩子,发现这幅画值钱,偷偷拿去卖掉了。沈周知道后痛哭不止,但是没办法,画是找不到了,他只好凭借记忆临摹了一幅。

这就是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现在收藏于故宫。

沈周的仿图

《富春山居图》被熊孩子卖了后,又被明朝大画家董其昌获得。董其昌收藏了一辈子,晚年卖给了一个姓吴的收藏家。吴家就把这幅画当传家宝往下传,传到孙子吴洪裕的时候,惨了。吴洪裕这人比较私心,他当时收藏了两个名作,一个是《富春山居图》,还有一个是大书法家智永的真迹《千字文》。这个吴洪裕死前就告诉家人,把《千字文》和《富春山居图》都烧了给他陪葬。

吴死后第二天,家人开始烧,先烧了《千字文》,所以现在智永的《千字文》只有临摹本。烧了《千字文》就准备烧《富春山居图》,刚要把画丢进火里,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飞奔过来,把画救走了。

虽然从火里抢了出来,但是画中间已经被烧了几个洞,最后连不起来了,画就裂成了两半。后来吴家人开始整理画卷,前一半篇幅比较小,但是被烧得不严重,把烧焦的地方轻轻揭下来,几乎还和原作一样,看不出烧过的痕迹,这一半就被称为《剩山图》。

而后一半虽然篇幅比较大,但被烧的痕迹严重,很多内容被破坏了,只能靠后人不断地修补。这一部分被称为《无用师卷》,因为黄公望最早把画送给的那个师弟郑樗,字无用,所以叫《无用师卷》。后来乾隆得到了《无用师卷》,放在皇宫里保存了200多年,而《剩山图》不知去向。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剩山图》出现了,被画家吴湖帆得到,作为私人藏品。而作为宫廷藏品的《无用师卷》后来被国民政府带到了台湾。新中国建立后,吴湖帆在劝说下把《剩山图》捐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这就是《富春山居图》传奇的身世。小编我觉得,《富春山居图》这一生过得比人还精彩。

《无用师卷》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十大名画之首《富春山居图》全卷欣赏
台北故宫“压箱底”的一幅画,堪称无价之宝,地位相当于兰亭序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命运如《兰亭序》一般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長卷賞析』《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