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本味型1~3

1.咸鲜味型
咸味、咸鲜味(盐水或白油咸鲜味型)、鲜咸味(本味鲜咸味型)、五香咸鲜味(五香味型)、烟香咸鲜味(烟香味型)。

“腌咸菜”、“滑熘里脊丝”、“清蒸鲈鱼”、“五香牛肉”、“樟茶鸭子”等。

(1)咸味:食盐、酱油、酱类、豆豉等四大类。

(2)咸鲜味(盐水或白油咸鲜味型):鲜味调味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复合等三大类,包括味精、笋粉、蘑菇粉、香菇粉、菌油、蘑菇浸膏、素汤、腐乳、蚝油、鱼露、鱼酱汁、虾油、虾酱、虾仔、蟹油、蛏油、鸡精、牛肉精、肉汤等。
①咸鲜味(盐水咸鲜味):清香可口。食盐、味精、绍酒、芝麻油、葱、姜、胡椒粉、花椒。

咸鲜为主,“咸而不减”,适宜的咸度,保持原料的鲜味;味精提鲜,入口有感觉;麻油、胡椒粉、绍酒、葱、姜、花椒提鲜增香除异,不压鲜味以及不改菜肴。如:“水盆鸡或鸭”,葱挽结,姜拍松,与原料(鸡或鸭)一起焯水,趁热抹绍酒、食盐,再加胡椒粉、花椒、葱、姜、鲜汤,旺火蒸八成熟,晾凉斩条。原汁加味精、麻油调匀淋于鸡块或鸭块上。适合夏季以及鸡、鸭等本味鲜美的原料。
虽然清淡,最重“咸中有鲜,鲜中有味”,切忌感染异味,取原汁时,应将花椒、葱、姜等拣去。

②咸鲜味(白油咸鲜味):咸鲜清香。食盐、味精、胡椒粉、熟猪油、姜、葱、蒜。
突出咸鲜主味,余下各料入口略有感觉。食盐码味上浆;食盐、味精、胡椒粉、葱姜蒜兑汁;猪油烧菜,适宜油温(熘:三至四成热;炒:五至六成热;爆:六至七成热),滑熟或炒散断生,烹汁,收汁亮油。一般用于熘、炒、爆类菜肴(“熘鸡丝”、“炒肉丝”、“生爆肉花”、“白油肉片”、“油爆双脆”等)。此味平和清淡,有和味、改味之作用,与其他复合味均较相适,四季皆可,尤以夏季佐以酒饭、菜肴为宜。
(3)鲜咸味(本味鲜咸味型):是以鲜味和咸味调味品构成。一般鲜味重于咸味(例如复合咸鲜味当中的炝汁、豉油王、煎封汁等调味品)。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其风味特点是本味醇厚,鲜咸清淡。所用调料有味精、食盐、胡椒粉。
其原理是在调配中,一定要突出原料本味鲜美的基础上,要求鲜咸有味。味精、食盐、胡椒粉均应以菜肴入口就有感觉为好。在菜肴烹制过程中,应视具体原料烹制成菜要求,相应地加入以上调料并和匀。此味一般用于“贴、酿、汆等烹调技法的菜肴”以及制作“清汤、奶汤”还有“白汁鲜咸”等类菜肴的调味。此味和味、改味的作用也比较强,与其他复合味配合均不矛盾。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在烹制时,应选品质细嫩、本味鲜美的原料,调味品也应用上等,方能突出菜肴的特点。其次是操作中要十分注意清洁卫生,防止污染,保持此菜肴的成菜风味特点。

(4)五香咸鲜味(五香味型):五香粉(八角、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等)或多种香辛料(除以上五种外还有山柰、丁香、甘草、砂仁、老蔻、良姜、胡椒、荜茇、莳萝、芫荽、香叶等),配以咸味及鲜味。浓香咸鲜。以上述香辛料加入食盐、绍酒、生姜、大葱及水配制成卤水卤制成菜。肉类及内脏,豆类及其制品为原料(“五香牛肉”、“五香排骨”、“五香豆腐干”、“五香熏鱼”、“五香卤鸡”等)。

(5)烟香咸鲜味(烟香味型):是以烟熏味、咸味和鲜味调味品构成。是特指以腌制或烧烤以肉类为原料的菜肴,分别使用稻草、柏枝、松叶、茶叶、竹叶、樟叶、花生壳、糠壳、锯木屑等熏制材料。在熏制过程中的熏料与涂抹了调料的动物性原料(如鸡、鸭、鹅、猪肉、牛肉等),结合而产生的烟熏味道。如用樟树叶与茶叶熏烤的“樟茶鸭子”、用青树枝与柏树枝熏烤的“烟熏鸭子”、用糠壳或锯木屑熏烤的“腊肉”、用柏树枝熏烤的“香肠”,“邦邦肉”等,都各具不同的烟香味道。这种味型的风味特点是咸鲜醇浓,独具芳香。

2.咸甜味型
咸甜味、咸鲜甜味、酱香咸鲜甜味(酱香味型)、糟香咸鲜甜味(香糟味型)。

“糖酥桃仁”、“烧鱼枚”、“酱爆肉丁”、“糟鸭”。

(1)咸甜味:

咸甜并重,但有所侧重,兼有鲜香。多用于热菜。食盐、白糖、胡椒粉、绍酒(可酌加姜、葱、花椒、冰糖、糖色、五香粉、醪糟汁、鸡油)。

冰糖肘子、樱桃肉、板栗烧鸡、芝麻肘子。

(2)咸鲜甜味:咸甜鲜香,醇厚爽口,咸为主,甜为辅。食盐、冰糖、冰糖糖色、绍酒、五香粉、醪糟汁、花椒、味精、胡椒粉、葱(挽结)、姜(切块)。
食盐定味,咸度恰当;冰糖和味提鲜,入口带甜;冰糖色提色,不可太浓,银红色;五香粉、花椒、葱、姜除异增香,用量宜小。绍酒除异、渗透味,烧类尤其重要,用量要足;胡椒粉与味精提鲜,胡椒粉还能除异,入口有感觉为佳。

在烹制过程中,先将原料入锅,烧沸,掠净浮沫,放入冰糖色、绍酒、葱、姜、花椒、醪糟汁、五香粉和第一次加食盐,用量以微带咸味为度;原料烧至即将成熟时,加入冰糖和第二次加食盐,用量以咸甜味正确为准;收汁味浓即将起锅时,拣去葱、姜,加胡椒粉、味精搅拌均匀。此味清淡、浓厚兼有之,四季适宜。一般用于烧菜类菜肴,佐酒、下饭均可。例如:“红烧肉”、“锅烧河鳗”、“鱼羊烧鲜”、“南煎丸子”等。
但要注意的是原料一般应先经汆、焯后再烹制;若无绍酒,可用醪糟酒代替;若无冰糖可用白糖代替;若无冰糖糖色可用白糖代替;还有如:“酱肉丝”、“酱爆肉”、“粉蒸肉”等属于咸甜味的不同类型,应归属于酱香咸鲜甜味(俗称酱香味型)。

(3)酱香咸鲜甜味(俗称酱香味型):是以酱类(例如豆酱、面酱、复合酱)、咸味、鲜味和甜味调味品构成。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此味风味特点是酱香浓郁,甜咸兼鲜。多用于热菜。以酱类、食盐、酱油、味精、芝麻油调配而成(因不同菜品风味的需要,可酌加些白糖或胡椒面以及葱、姜等)。
在调配过程中,需视酱类的质地、色泽、味道,并根据菜肴风味的特殊要求,决定其他调料的使用量。如果酱类的酸度过重,则应适量加些白糖;如果酱类色泽过深,则可用芝麻油或汤汁加以稀释,使颜色稍淡一些。
应用范围是以鸭肉、猪肉、猪肘、鱼、豆腐、冬笋等为原料的菜肴。例如:“酱烧肘子”、“酱烧鸭子”、“酱烧豆腐”、“酱烧冬笋”、“荷叶蒸肉”、“酱汁鱼”、“京酱肉丝”、“酱爆肉丁”、“酱爆鱿鱼卷”等。

(4)糟香咸鲜甜味(香糟味型):是以酒类、醪糟、香糟、咸味、鲜味和甜味调味品构成。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此味风味特点是醇香咸鲜而回甜。通常是热冷菜都可用的味型。以醪糟或香糟、食盐、味精、芝麻油调配而成(因不同菜式的风味需要,可以酌加胡椒粉或花椒、冰糖及葱、姜)。
在调配过程中,要突出醪糟或香糟汁味的醇香。应用范围是以鸡、鸭、猪肉、兔等家禽、家畜肉类为原料的菜肴,及冬笋、银杏、板栗等蔬果为原料的菜品,例如:“香糟鸡”、“香糟鱼”、“糟蛋”、“香糟兔”、“香糟肉”、“糟醉冬笋”、“糟醉银杏”等。

3.咸酸味型
有咸味和酸味调味品调制而成,主要呈咸味和酸味的味型。常见味有:咸酸味、咸鲜酸味、鲜咸酸味(兑姜汁俗称姜汁味型)。代表的菜例有:“咸酸泡菜”、“焦熘里脊”、“龙女斛珠”、“姜汁豇豆”等。
(1)咸酸味:是以咸味调味品和以醋为代表的酸味调味品构成。酸味调味品有许多种类,常用的有醋、醋精、柠檬酸、柠檬汁、浆水、酸菜汁、番茄酱、番茄酱沙司、山楂酱、酸梅汁、酸梅酱、橙汁、菠萝汁、橘汁、苹果汁、杨梅汁等。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此味风味特点是咸酸味浓,回味鲜香。常用于冷热菜。以食盐、酱油、醋、味精、绍酒调配而成(因不同菜品的风味需要,可酌加姜、葱、白糖、胡椒粉、芝麻油、花椒、蒜、辣椒等)
在调配过程中,咸酸比例基本上是相等。其他辅助味能起到提鲜增香和味的作用。应用范围,以猪肉、猪肘子、鸡、鸭、鱼、蔬菜等为原料的菜肴。例如:“焦熘里脊”、“醋烹猪肉”、“炝白肉”、“凉拌肘子”、“春笋白拌鸡”、“武林熬鸭”、“宋嫂鱼羹”、“砂锅鲥鱼”、“生拌胡萝卜丝”、“醋溜银条”等。
(2)咸鲜酸味:咸酸并重,兼有鲜香。多用于热菜。食盐、醋、味精、绍酒调配而成。
在咸鲜味基础上突破酸味。因不同菜品的风味需要,可酌加姜、葱、白糖、胡椒粉、芝麻油、花椒、蒜、辣椒等。调配时,咸酸二味可有所侧重,或咸略重于酸,或酸略重于咸。其他辅助味能起到提鲜、增香、和味的作用。
应用范围是以猪肉、猪腰、鸡肉、鱼、蔬菜等为原料的菜肴。例如:“白云猪手”、“温拌腰丝”、“葱油蒸鸭”、“东安子鸡”、“锅贴鱼片”等。
(3)鲜咸酸味(俗称姜汁味型):是以鲜味、咸味和酸味调味品构成。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此味风味特点是咸酸微辣,姜味浓郁。成菜食用时有鲜香、清爽、不腻之感,尤能诱发人们的食欲。广泛应用于冷热菜式。以食盐、姜汁、白酱油、醋、味精、芝麻油调配而成。
在调配冷菜时,其原理须在咸味的基础上,重用姜、醋,突出姜、醋的味道。用食盐定咸味,白酱油辅助定味并提鲜。用味精提高姜、醋的浓味,缓和烈味。再点缀以芝麻油之香,这才使姜、醋味郁宜人,香味突出,酸而不酷,淡而不薄。味汁组合以掩盖原料本色为准。其调制方法是先将生姜洗净、去皮、切成极细的末,与食盐、醋、白酱油、味精、芝麻油调匀即可。此味型味清淡,和诸味与其他复合味均不矛盾。宜应用于凉拌菜肴,春、夏最适宜,尤以佐酒为佳。
应用范围是以鸡肉、兔肉、猪肘、猪肚、绿叶蔬菜为原料的菜肴。例如冷菜中“姜汁豇豆”、“姜汁嫩肚丝”、“姜汁鸡丝”、“姜汁菠菜”等;热菜中的“姜汁热窝鸡”、“姜汁肘子”、“姜汁螃蟹”、“姜汁赤贝”等。

注意要点是味精的用量不能过大。一定要突出姜与醋的混合味,虽属清淡,绝非淡薄无味,否则风味全失;而在调配热菜时,则只突出姜味,并根据不同菜品风味的需求,还可以酌加郫县豆瓣或辣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看你用惯了各种调味料,可你真的了解这些调味剂的具体功能么?
凉菜味型分类
咸味的调味技术——食盐
味与味之间的相互作用
【调味品大全】厨房调味料有哪些 用对调料,烹制佳肴更有滋味
[转]肉制品加工常用辅助材料——调味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