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节凭吊屈原

一、屈原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距今约2300余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湖北省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二、文学成就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读屈原作追思怀远缅怀致敬先生

汉代贾谊写有名篇《吊屈原赋》,司马迁在《史记 屈原列传》中高度评价了屈原。还有许许多多关于歌颂屈原的诗篇。屈原的高风亮节与爱国情怀为后世无数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离毫端。“虽然,屈原生活在距今2300多年前,与今天的我辈早已不在同一时空,但是,读他的作品,我们依然能从内心产生深深的共鸣。当今时代的人们依然需要屈原伟大爱国情怀的滋养。

扈(hù)江(jiāng)离(lí)与(yǔ)辟(pì)芷(zhǐ)兮(xī),纫(rèn)秋(qiū)兰(lán)以(yǐ)为(wéi)佩(pèi)。朝(zhao)搴(qiān)阰(pí)之(zhī)木(mù)兰(lán)兮(xī),夕(xī)揽(lan)洲(zhōu)之(zhī)宿(su)莽(mǎng)。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先生的如兰君子气质令人倾慕;先生的文学风采令人称叹;先生的爱国情怀流芳百世,以至于民间将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沉江这天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来纪念屈原先生。这便是端午节的由来。

薋(cí)菉(lù)葹(shī)以(yǐ)盈(yíng)室(shì)兮(xī),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人人都各谋私利,独屈原忧国忧民,性忠且直,以至于为周边的人所不容。“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于是被小人诬陷遭流放。正如屈原《渔父》里所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古人经常感叹:“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俞伯牙与钟子期 “士为知己者死”;姜太公与周文王如鱼得水愿者上钩;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未必能有这样的好运。人活在这世上,最悲哀的事就是胸怀大志却无人能懂甚至处处遭人鄙夷排斥打压。因此精忠报国的岳飞也哀叹“欲将心事抚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历史上有许多有才华的人或遭人排挤或因某种原因而不被当权者赏识重用。他们郁郁不得志,比如李白、苏轼、曹雪芹等等。

作家梁衡在《觅度》一书中也有同样的感慨:“怀才不遇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实,也几乎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是社会矛盾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人们对这个主题的关注,正是期望社会进步和人的价值的实现,所以屈原、贾谊、司马迁总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瞿秋白也已经加入这个行列。”

也许是“文章憎命达”,仕途上的不得志反而成全了他们在文学领域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将内心的种种真情实感,以优美的语言文字付诸笔端形成文学作品。可悲的是,在他们当时那个时代,好的作品往往无人赏识,文人们甚至不名一文,穷困潦倒。正如曹雪芹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但是,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几百年甚或几千年之后他们的作品终于流传天下,成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得以代代传承。

四  对离骚的解析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它作于屈原流放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乃屈原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整首诗篇充斥着一股报国无门的忠怨之情。

诗题“离骚”二字有多种理解。一般认为:离者,离别也;骚者,忧愁也。就是离别的忧愁。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认为“离”是遭受,“骚”是忧愁。本人综合理解为:骚,骚乱、不平。屈原有一颗爱国爱民之心,有一颗忠君忠国之心,所以总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即便被放逐在外,也依然心系故土,“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的内心是感伤的是忧愁的,因此可以理解为离别时忧愁。

五、对《渔父》的另类解读

当时,楚国朝政被小人充斥,君主被小人蒙蔽圣聪,屈原忧国忧民,与那些自谋私利的群小肯定政见不合,于是他悲愤抑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眼看楚国一步步走向被秦国吞并的命运,他忧心不已,只有:“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于是,他哀叹“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面容憔悴来到汨罗江边,准备效仿前朝圣人彭咸沉江。

眼看一心为国为民的屈原就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善良的百姓自然是深感惋惜。前来规劝的渔父是一名普通的劳动人民,但也是一位智者。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为什么不能灵巧变通,换一种思维模式,而非得一根筋执着某一种理念?大丈夫能屈能伸,会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调整心态,以心转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或许作为楚国的三闾大夫,从小生活在上层社会,接受的都是儒家忠君爱国的正统理念,他的思维已经固化。在他眼里渔父的话只是一种底层人民明哲保身的庸俗思想,他或许打心底里有些蔑视,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至今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尤其是读书人信奉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理念,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自寻短见。

  渔父见屈原如此冥顽不化,只有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任何理念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都不应该过分执着,不然只会是作茧自缚。后期的文人士大夫多半奉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当仕途顺利时便奉行儒家思想为民造福,当仕途不顺的时候便奉行道家理念退隐江湖修身养性。或许屈原所处的那时代道家思想还未普及。
      总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理由去随意糟蹋甚至
放弃自己的生命。

我更愿意相信先生是羽化登仙,从此逍遥自在,无烦无恼,真真正正地离骚----远离烦恼忧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屈原《楚辞》中最经典的十句,字字皆动人,句句是人生!
《楚辞》名句赏析
5悲逸离骚——诗人屈原的哀叹
《楚辞》解读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屈原与楚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