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哲民其人其字




张哲民其人其字
文:江泛

      张哲民是我中学时期的同学,性情相近,四十多年来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络。他给我的最大印象是乐观开朗,比如,我们一起聚会,常能听到他各类笑话或段子,他好酒,好茶,还抽烟,他喜欢打牌,有时会玩到后半夜,他也喜欢钓鱼,有时会约上三五知己开车到千岛湖或更远的出海钓,一连几天。在生活中,他绝对称得上是个大玩家。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情趣的人,对书艺的探寻,又会是怎样的一番疯狂呢?
       

      多年前的一天,我还在北京混日子,他忽然来电话说要来看看我,起初还以为他在逗我玩,想不到是真的。这让我又惊又喜。我放下手中的活,陪他去向往已久的荣宝斋,晚上我就带他去了后海。后海的夜是迷人的,似乎整个空气都弥漫着荷尔蒙,我们在酒吧与堤坝上穿行,看着各种人等,有艺人、歌星、演员、商务人员、男男女女以及洋人,在紧迫、喧嚣的生活脚步中,我们仿佛进入了另一个频道,狂欢、兴奋,几乎忘我。
       我们边走边聊,聊天聊地聊男聊女,却始终绕不开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彼此回望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我们都曾经面临过纠结与彷徨。这种纠结,多源于我们自身理性的“失重”而一度陷入混沌,有时踌躇满志,有时又一筹莫展,我们都曾被无可奈何或不能自拔过。最终又重回天性,彰显本真。而触动生发内心“本真”的因子,是生命中自然流淌出来的纯和心态。那么,唤醒本真中的固有,回归自然的坦诚,所有的一切,首先应该感恩岁月,是天地、自然对我们的心灵进行了洗涤,才让我们的内心得到重塑。这如同那天晚上后海的夜色,充满了自然的天人合一。

      我回金华后,常去古子城书协的那方老宅,张哲民是书协的副主席,又是秘书长,因此,他成了那方老院的方丈,每次过去基本都能碰到他。那是一个徽派建筑的老庭院,年代有些久远,进入院子,在天井处放着两口鱼缸,鱼儿灵动而安详,穿过天井,就是厅堂,这里摆着一张巨大的书桌,可同时容纳多人开笔,每天创作习字都在这里。客人来了,哲民会在边上的茶桌上泡茶。有朋远方来,不亦乐乎!来的基本是书家,切磋技艺或探讨书论。我常见到的人有杨守春、朱元昊、张凤鸣等,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适合修行,与金钱无关。
      有一次,我去满堂书苑参观金华四翰子书法展,他们是张哲民、张雄华、刘去非、张风明四人,我和其它几位相对不熟,所以主要是冲着张哲民的作品去的。我对张哲民的简约惜墨又不失浓郁的书卷气、且又法度严谨的作品大为赞赏。
      他说:“天地的简淡从容、空旷豁达,如同众生的度己阅人、度人阅己,作品也应该是绝无设计意味的取巧,期间的天然冲和、冷暖甘苦,无时不是彼我对此我的相互提醒。”
      我陡然间觉得,邀圣哲印心、伴山川赋诗、逐江河吟唱、随花鸟欢歌、挽日月对酌、入洪荒、寻古道、临奇观、领风骚……妙境时来,自有主宰,日深月久,心音骤开。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有人看过我的作品后,问我,书为何体?源于何碑?每每遇此,总令我窘态难言。其实,度曲见志,落笔生花。中国书法注重对物质世界的精神表达,提倡人文精神的不断提升,寻找内心原初之美,以东方式的哲学思辨去阐释人与自然、与灵魂的关系,由此,古人的诸体诸碑虽令我匍匐膜拜,但并非我效仿关注的焦点,书写过程,容不得带有任何设计意味的取巧心里,一笔落下,笔笔生发,从容写意,率真为本;心神互融,黑白通透。期间充满期待与发现,更贴近精神与生命的律动。”张哲民如是说。
       我听了,感到玄之又玄,作为艺术作品呈现时,作品的世界便是心性过滤后的“精神世界”。或美或丑、或善或恶,品者结论不同却是自然之事,如人的眉宇紧锁、眼眸闪亮、神色忧郁……岂有类同?如此,褚体诸碑也就不再“姓甚名谁”了。取法不同,因缘有别,心迹流淌,天机无限。事实上当我们面对佳作而情有独钟时,我是谁?在哪?都已经无处可寻或不再重要。

      最近一次,张哲民约我一同去看望一位87岁的老先生,回来的路上,他大谈人生的感悟。一会儿,我们的车子就到了他在樱花公园边的工作室,巨大的书桌上,放着正在看的《国画之民学》,他说这里面有黄宾虹在70年前的一段话,很有意思。于是他兴致勃勃,找出老花镜,摊开宣纸,挥毫染翰,一气呵成,抄录如下:。
“近代中国在科学上虽然落后,但我们向来不主张以物胜,物质文明将来总有破产的一天,而中华民族所赖于生存久不灭的,正是精神文明。艺术便是精神文明的结晶,现时世界所染的病症,也正是精神文明衰落的原因。要拯救世界,必须从此着手。”
此刻,我觉得,他那忘我的书写,不是纵笔时的“奇思妙想”,而是在唤醒本来的心有所仪、情有所归,还原着潜藏在心底积淀与心灵碰撞的一次高潮自慰,不经意间,一幅好的作品在不可言传的独白中完成了。这是人文精神的一场恋爱,也是文字对心灵的狂欢。
他把这幅作品送给我。我当然视若珍宝。他把我引进喝茶间,泡了一壶小青柑普洱。我们继续聊天。
他说,“行里有句老话,人寿百年,纸寿千年。一张纸可以比人的寿命还长,任何一笔一划都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否则,怎么传承千年? 自古以来,每一幅能留传下来的好作品,都有其当时的故事,比如王羲之记叙兰亭山水之美和集会的欢乐之情,书写了《兰亭序》;颜真卿于亲人罹难、“父陷子死,孤城围逼”的情况之下,书写了《祭侄稿》表达出悲愤;苏东坡于困顿之中,书写了《黄州寒食诗》,将失意旷达之情倾泻于笔端……”
      千年书法之美已经融入到张哲民素净的心灵中,长空碧洗,身心如沐,念净无役,得之殊胜。一切造化都源于天地、启于心灵。他于读书治学之余,挥毫染翰,字里行间传达出自己对宇宙、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从力、气、韵、势、节奏的追求中,体验着生命的丰富;穿插、藏锋、避让,又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伦理。

      我渴望他在身体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书写更多完成自我领悟与精神释放的佳作。

2018/9/12
于青春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度 - 莫邪书法评论工作室学术展 | 陈宇
书者散也
浅谈庄子自由本性的审美境界
美是融进自然的心灵
《眷恋的蒙昧》
画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由夏佩珊的创作想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