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香婺城丨王晓明:阅读金华,探寻婺州人文精神

开栏语】每一座城市都有独属于它的文化读本。这片土地上,是谁燃起了第一缕炊烟,谁砌了第一块墙砖,又是哪年哪月有了这如许多的礼俗风化,又因了何许契机有了鸿儒论道的旷世奇遇?婺城融媒携众地方文化学者,以一个人、一本书,解锁婺城文化的一个面,带领读者循着书香读婺城。


金华是古老的,曾创造了诸如婺学、婺剧、婺州窑、八咏楼等灿烂文化,特别是“万年上山”更见证了悠久的历史;金华地灵人杰,历代贤臣名将、学者才俊、丹青妙手、民族英雄灿若星辰;金华山清水秀,云蒸霞蔚,黄帝与神仙文化缥缈其间;金华地沃物丰,既是火腿、佛手、茶花、兰花、葡萄、宣莲、香榧、香菇、药材之乡,又是木雕竹编、五金工艺之乡;金华宜居宜业,汽车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塑料制品等都是新兴的优势产业;义乌国际商贸城更享誉海内外,堪称“小商品的世界,购物者的天堂”……

早在2012年,金华知名作家王晓明就以一本《阅读金华——婺州人文精神探寻》,通过对金华历史人文资源的梳理,从历史和现实融合的角度,以散文的形式,深刻灵动地阐述了金华人崇德、尚学、勤业、创先的精神品格。

王晓明与金华的缘分开始于50年前,恰恰在改革开放大幕正要在神州揭开的时候,他来到金华这座城市。那时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市区起伏不平的道路,干道上那些膘肥体壮、拖着沉重大车的老黄牛,它们穿着和许多人脚上一样的草鞋,慢条斯理地走在闹市街头。路边不时还有几只品质优良的“两头乌”匆匆窜出,挨上一脚,便会没命地嗥叫着钻进小巷深处……时光荏苒,金华早已脱却旧时模样,变得美丽清洁,宜居多情。这常常让他思索,可以为这座城市留下一些什么。

“无论如何,我们都注定只会是这座城市一缕曾经有过的呼吸,婺江里一朵已经流逝的涟漪,或者天幕上一抹匆匆掠过的浮云,无声无息,挥一挥手,不带走半片云彩。可是,曾经也有一些历史的流云,在这片同样的天空里匆匆飘过,却为这片土地刻录下许多再也无法抹去的华美投影;曾有一些水滴同样匆忙地飘落,却在这片原野上催生出芬芳永驻的花香。”王晓明说。

于是,他在长篇叙事散文《阅读金华——婺州人文精神探寻》里饱含激情地书写着这座城市,譬如沈约,他在金华任太守五年,留下了千古流传的《玄畅八咏》诗章。又譬如李清照,她在离乡丧夫的巨大悲哀中寓居金华一年,却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几篇万古流芳的辞章。尤其是那“水流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绝句,更成为一代代金华人心头飘拂的旌旗,带给他们无数的骄傲与自豪。即使是陆游,当他在抗金的连营号角中匆匆路过,也给这片山水留下了许多大气浩然的精美诗句。也不仅仅是那些羽扇纶巾、满腹经纶的古代哲人,还有许多同时代的兄弟姐妹,他们刚刚和我们在城市的这个角落告别,便急匆匆地走进了古城那片永恒的记忆。例如当代军人孟祥斌,他和他的部队悄悄走进这座城市,宛如大地上一片新绿那样葱茏悦目却又无声无息。但他很快就用自己赤子的体温让古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2007年的那个冬天,婺江沸腾着,奔腾着,温暖了黄河长江,感动了整个中国。又譬如全国劳模陆乌铁,当这座城市因为优质的饮用水源而被世界所艳羡的时候,在每一缕清澈的流水里,我们都会看见这位前沙畈水库总指挥憨厚腼腆的笑颜。也不仅仅是这些英雄这些劳模,这些已经在古城心扉上或浓或淡刻录下自己姓名的人。古往今来,还有许多平凡普通,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小人物凭借自己的善良、勤劳、坚毅,让这座城市总是沉浸在经久的缅怀与感动之中。

在他的笔下,从地缘环境到城市发展,从历代人杰到风物特产,无不是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的城市性情,挥洒之间创造着属于浙江之心的中国奇迹。在他看来,所谓的城市性格,其实就是一座城市中文化、文明的集中表现,其内涵历经日积月累,千锤百炼,丰富多彩,深不可测。义乌、兰溪、东阳、婺城汤溪……有什么样的山脉,就有什么样的风骨,有什么样的水流,就有什么样的性格。即便是在八婺这样一个面积不算辽阔的行政区域里,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感受着同样的炎凉,饮用着同样的水流。每一座城市都仍然顽强鲜明地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人文性格,有形无形地踏出一条条各自交错重叠的发展道路,并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异彩纷呈的发展局面和前进的方向。

这本长篇叙事散文《阅读金华——婺州人文精神探寻》于2012年出版,一经推出即成为书店当月“全市最畅销书”。

全书构思精巧,铺陈精妙,在开头部分就创新地采用了楔子的方式,描画金华历史的一个节点。正如副研究馆员吴奕宽在一篇评论中所说:“在苍茫的历史帷幕上,打进几个小小楔子,开启几扇透明的天窗,让叙事的阳光投射进去,在一刹那间照彻那些被尘封和凝固了的往事,激起那些早已泯灭了的声音,借助片言只语和散落文字的叙述,引领我们迈开那如今开始的蹒跚的脚步,去追寻那些渐行渐远的先贤,那些正在消逝的背影,那些或许是人们此生此世都不能不知道的精彩故事……”随后,作者用《天堂的向往》《盛产“天才”的土地》《思想的城市》《丘陵上的立体记忆》《我的火腿我的城》《凤仙花,蓬蓬开》《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血火岁月》《一半是火焰,一半是碧水》九个章节,循序阐述金华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时任上海《萌芽》杂志总编、金华籍著名作家俞天白评论这本书:“这是我读到介绍地区书籍中最有质量的一本。其质量,首先是对金华人文景观、人文精神的全面勾勒,从骆宾王、宗泽到尚健在的冯志来;从生于斯长于斯的陈望道、冯雪峰、艾青,到做客婺水之滨而成就其辉煌的李清照、黄宾虹;从婺学的形成,到婺剧和民歌小调;从蜚声海内外的金华火腿,到磐安药材;从婺窑、黄酒,到东阳的竹木工艺、永康的五金和义乌小商品的崛起……无不详细介绍,让我不能不由衷地发出如此慨叹:我的故乡原来如此多娇,真正是地灵人杰,俊彩星驰,很后悔没有经常回去多看看多走走,故乡的人文精华,要比任何地方都有价值;而此书之所以有如此高质量,是因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拨动游子心弦的,让我在感受故乡之美、人文精神源远流长的同时,显示了作者取精用宏的史家风范,及其刻苦认真的治学态度。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引发读者去深入地思考。尽管这种魅力,在表述时往往以批评质疑的方式出现。而这,正是一本好书的真正魅力。”

时任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省文艺评论协会副主席,文学博士卢敦基评价这本书:“这本书收罗宏富,重点突出。不满足于各种文化现象的描绘,而是时时努力将笔头延伸到历史深处、寻觅种种深层的解释。本书第一章第一节专写丘陵,一般人会以为无关大节,我则以为极为需要,非此不可。金华文化诞生于丘陵,成长于丘陵,诸多文化现象必须从这片土地上才能找到解释,特别是金华人的勤奋、厚重、务实,离开了亚热带丘陵地带的劳作,根本不可能解释。在我们这里,既没有冰天雪地的严寒,大家只能蜷缩在家中大炕上吹牛侃大山;也没有热带的酷热与繁茂,一切植物都蓬勃生长争结饱人口腹的果实,一切一切都得我们自己耕种出来,而且一年到头都可以耕种。正是这一点铸就了金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品格。本书第九章专辟一章,给予每个县一节篇幅,追寻其人文精神的成因与发展脉络,写来丝丝入扣,严整周密。它虽然没有像法国历史巨擘布罗岱尔般就金华的地形地貌展开地质学的分析,但是与高山、平原、大海的比较,却也道出了金华人文精神的基础的地理成因。而且寓至理于美文,缓缓道来,让人惊喜不断。”

【学者名片】王晓明,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金华市文联主席,市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省文联委员,省作协委员等职。从事文艺创作四十年,创作涉猎广泛,至今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约350万字,有中短篇小说集《至死无悔》,长篇小说《国宝谜中谜》《漂泊的年华》,散文集《文化的金华》等十余部作品,音乐作品二次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创作一等奖等。十余项作品被省文化厅、省文联授予一等奖等大奖多项。

(记者 张苑)

一审丨张  苑

二审丨盛琳虹

三审丨方  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遍中国】金华婺城古城
浙江金华婺城八咏楼
(1)金华赋
风雨同舟,奋力前行!一一写在金华市淳安商会成立之际(文/浙江金华 商宏韬)
新起点!金华这所学校将于年底开工建设
柳州九阙府丨用文化精神勾勒家的肌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