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不尽金华小码头旧事

自马门头向西行至通济街拐角,约96步。再沿通济街约行400步,就到了通济桥……一张用脚步丈量的“金华小码头回忆图”,画出了几代金华人的记忆。对于这张图的作者邵皓老人来说,小码头更是见证他半生起伏的地方。如同他的笔名“码头过客”一样,在小码头生活的四十余载仿佛须臾而过,而那些船来客往的繁华,也在江水的冲刷下渐渐褪色,只剩记忆依然鲜活,成为他此生难忘的风景。

江水悠悠,往来客商忙

“排船满江,上下繁忙。”这是邵皓老人对小码头航运景象的描述。过去往来交通多走水路,无论是从上游东阳、义乌,还是从下游衢州、杭州来的船,不管客运、货运,都要在小码头下客卸货。趁着船停泊卸货的当口,船夫们就上岸来喝茶吃酒。

小码头的“酒文化”可谓十分丰富。据邵皓回忆,那时的小码头,除了6家饭店,还有9处酒家,另有一间酒厂,其中最有名的酒家当属“太白遗风”,牌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上书“文人雅士风流液,工匠粗人兴奋浆”,店内酒香醇厚,划拳劝酒之声不绝。除了酒家,茶馆也是很受欢迎的消遣去处,里面有说评书的,也有唱小曲的,点一盏茶就能坐一下午。直到1958年通了公路以后,航运事业逐渐萧条起来,船夫们大多把船卖了,到南市街做布鞋去了。

“那时的金华小码头,特别有名气。金华人去杭州、上海出差,那里人都会说,你们金华的码头很热闹。”物资紧张的年代,买什么都要票,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金华小码头却有一个“特殊市场”,可以拿钱买票,连自行车票都有人卖!因为商品丰富,所以经常会有外地人托熟人到金华小码头买东西,小码头一时成为声名远扬的“金华大集”。

一家小店,见证时代风雨

在通济街与横街交叉的拐角处,曾有一家叶金记炒货店,这就是邵皓母亲经营的小店,邵皓儿时的记忆也多半与这家小店相连。那时小码头的商铺,都是“前店后宅”的格局,邵皓一家便世居于此。邵皓的爷爷,13岁时从绍兴柯桥来到米行“毕横泰”当学徒,后来把这家店盘了下来,经过20多年的经营,生意越做越大,后在绍兴、兰溪开了分店。1931-1934年,由于“洋米入侵”,仓库里的稻谷囤积三年,都被虫蛀了,米行只好关门歇业。

1942年,该店面在战争中被炸毁,直到1947年邵家向地主“租地造房”(即不付租金用地主家的土地造房,使用几年以后房子归地主所有),店面才重新开起来。解放后,地主土地被没收,店面也变成了公房,邵皓的父亲便租下这房子,重新开了一家粮店。1950年以后粮食统购统销,金华所有粮店组建成了粮食群业公司,成为该公司职工需交300元股金,邵皓的父亲给店里的四个伙计交了股金,自己却因资金不足失业了。邵皓的母亲之前在店面门口摆小摊卖糖果、炒货,粮店没了以后,就在原来的铺子处开了叶金记炒货店。1958年之后,店铺又并入合作商店,邵皓的父母就此成为合作商店的员工。

三代人,一家店,见证的是金华小码头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包纸糖、晒冻米糖、洗芝麻、割兰花豆……从小在母亲店里帮忙,邵皓对这些活计印象很深。那时候小码头的商家们白天搞经营,晚上还要开大会,所以一到晚上,铺子里就是“小鬼当家”。邵皓小时候常趁大人不在,叫朋友来家里做“夹心饼干”吃,把饼干往麦芽糖里浸一下,再到装白砂糖的缸里一蘸,夹起来就变成“夹心饼干”。

“因为我家里做糖,菱角糖、棒糖、纸包糖,什么糖都有,连睡觉都吃糖,结果把四个门牙都吃掉了,我15岁就去镶牙了。” 邵皓不无感慨地说。

童真童趣,小码头乐事多

邵皓手绘“金华小码头回忆图”

上图这张“金华小码头回忆图”,花了邵皓将近两个月才制作完成。邵皓笑称,能记得这么详细是因为他有一台“电脑”,这台“电脑”就是邵皓的好友郑康钧,许多店铺都是他回忆起来告诉邵皓的。“老郑他妈妈以前在我家店门口卖水果,他家就住在边上的禹王弄,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又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回忆起在小码头度过的童年,邵皓说他小时候几乎和整个小码头的孩子都认识。那时虽然没有什么玩具,却从来不乏乐趣。

小码头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好看的、好玩的自然也多。除了茶馆里说书唱曲的,码头上还时常有人演“布帐戏”。一个人躲在帐子里讲故事、唱歌、唱戏,每每说到关键之处,里面的人总是戛然而止,帐外的人就会让观众们“捧钱场”,有人出钱了才接下去说。还有一家“大众戏馆”,总是在戏快演完只剩十几分钟的时候,把门打开让人们免费去看,名曰“看开门戏”,实则是为了吊人胃口“打广告”。

小孩子凑在一起,自然少不了游戏,扎铜板、打弹珠、贴洋画……玩法奇多。有时家里生意不好,小朋友便到邵皓家进行“吃瓜子比赛”,每人100颗瓜子,看谁先吃完。有时吃得急了,连瓜子壳都吞了下去。夏天最有意思的是去婺江里抓鱼,那时码头上的大人会准备一种谐音叫“木力晕”的植物,捣碎加石灰装在小布袋里,系在竹竿上伸进水里搅拌,十几分钟后水里的鱼就纷纷浮上来,孩子们组成“摸鱼小队”,专门在浅的地方摸大人们没抓到的漏网之鱼,有时能抓到几十斤鱼呢。

店铺林立,时光里的故事

“金华小码头回忆图”上,密集地标注着111家店铺,南北货店、测字店、灯笼店、打铁店、篾具店……许多店如今已难觅踪迹,却见证着许多人重要的人生时刻。

什么是南北货店?“南来荔枝桂圆结良缘,北来核桃红枣准添喜”,曾经金华人定亲、结婚、生小孩,都要到南北货店逛一逛。除了连环糕、红回回等喜庆糕点,时令上南货店有绿豆糕、月饼、薄荷糕,过年时则有冻米糖、芝麻糖、米花糖等,货品总随时节而变。1970年,邵皓和妻子在小码头的家中举办婚礼。那时的婚礼十分简朴,“五块十块的,都算大红包了。在家摆一两桌酒席,请上隔壁邻居,就算是做了见证”。

小码头上还曾有一家测字店,名曰“铁口谈相”。1964-1965年间,邵皓的工作一直没有着落。当时,他的母亲还带他去测字店“摸骨”,那个算命先生说他要到30岁以后才能稳定下来。在艰难的岁月里,这点“封建迷信”倒也给人带来一些安慰。

那时,小码头的早餐比现在还要丰富,烧饼油条、馄饨面条、麻糍粽子、冷淘凉粉……甜咸兼具,冷热兼有,老少皆宜。邵皓家隔壁就有一个卖福建羹的小摊,由一个姓许的小伙子经营着。他是知青下放回来,和师傅学了做福建羹的手艺,支起一个小摊,靠着几年做福建羹攒下的积蓄转行做了水果生意,十分红火。

如今,小码头喧嚣的闹市声和谈笑声渐行渐远,周围已是高楼林立,商铺也依然繁忙,不过曾经鲜活的旧时光,大概只停留在邵皓等老一辈人的心中了。

邵皓手绘“金华小码头回忆图”

❖文章来自《金华晚报》2021年3月21日 06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申请再审!杭州方林富炒货“最”字案要打到省高院
天津良乡糖炒栗子不是天津的,你知道吗?
相关评论
【炒货店加盟】开家炒货店的前景如何?我从网上看到炒货店的
00017版:美丽乡村
太谷范村古镇 l 昔日的“山川码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