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假:微表情、肢体读心术,到底有几分可信?

“读心术”似乎总是个充满魅力的词汇。仅仅观察一下别人的微表情,或者肢体动作,就能看出他在想什么——啊!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技能!

经过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分析,我们特意总结了一些读心技能:

类似上面这些“读心技巧”,我们随手还能再举出一堆例子——

单肩抖动意味着不自信;

说话时揉鼻子是为了掩饰真相;

摸脖子是典型的强迫行为,表示在说谎;

摩挲双手说明很紧张......

托媒体宣传的福,人们很愿意相信这些技巧,并且乐意在生活中应用。

但真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绝大多数“读心术”都严重缺乏依据,出现判断误差的概率很高。

比如,很多人相信,“说话时眼睛向左看在说实话,向右看则是在说谎。”

但根据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的研究结果,眼球运动与思维确实存在一些关系,但这个关系非常复杂。眼球向右看时也许是在想象一个“经过思索的事件”,但并非说谎。

那么,真的没有靠谱的读心术吗?

其实有的。

真正科学、权威的“读心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比如下面要介绍的“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 。

在这套权威的“微表情”读心体系中,每个“微表情”的持续时间都被限定在“1/25~1/2秒”。

FACS的准确性,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心理学家按照人的面部肌肉,将人脸划分成大约 46个“动作单元(Action Units,简写AU)”,再经过大量实验、人工标记录像带上的特征运动点,才总结出的结果。

下图展示了AU1、AU2、AU4、AU6、AU7这五个动作单元的位置。

按图所示,这一张脸的状态被认为是无表情的“基线状态”。

当人们出于某种心理活动,反映到面部表情时,通常是多个“动作单元”同时发生运动。

想通过一个人的“微表情”读心,就必须非常仔细的区分各个“动作单元”的变化。而一个心理情绪体现在“微表情”上,往往会涉及多个运动单元。

仅仅要判断别人是否“害怕(Fear)”,就要观察至少7个动作单元才能做出判断。

图片来自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

但这还没完,更复杂的是,每一个运动单元的运动幅度,还需要更微妙的被区分为ABCDE五个等级......也就是说,你不仅要判断一个人的“AU 1”是否动了,还得判断它到底动了怎样的幅度。

所以,朋友们,读心术是个细致活儿啊!

那有人又问了:如果潜心死磕,完全掌握了这些运动单元的分辨,是不是就能做到精准读心了?

说句丧气话,也不是......

且不说微表情的持续时间如此短暂,正常生活中很难去捕捉,即使你学会并且捕捉到了,也未必是真的。毕竟很多表情细节可以被“后天训练”,有些人的确能做到“内心翻江倒海,表情却毫无波澜”,也就是所谓的“反侦察”......

比如著名的美剧《别对我说谎》(Lie to Me),演员就精准活用面部肌肉表演了每一种情绪,并且做到了这些被表演出来的表情仍然被观众准确识别。

即使是心理学著名的“读心术”应用,例如犯罪心理学家们的“犯罪侧写”,也必须经过大量、系统的学习,还要结合犯罪嫌疑人的个体性格、行为习惯,才能做出判断。

(实习妹妹小声说:即使这样,准确率可能还是不高。)

一旦某些更严肃、更需要“微表情”的情况,还需要采集其他各项生理指标,比如皮肤电、脑电、心率变异性等等生物反馈技术。

看完这些,再看市面上那些“5分钟教你学会读心术”、“惊!原来这样就可以成为读心专家”,实在就太野鸡了。

所以,求大家千万别再问学心理的朋友:“猜猜我现在在想啥?”

各位父母亲戚,也不要在家庭聚会时,让学心理的倒霉孩子”给大家表演个读心术“了。

我不行,我没有,我不会,我做不到,饶了我......

空罐儿 ✑ 插图

瑾+酒鬼 ✏ 撰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理心的重要性——FACS解读你不善于撒谎的身体
社会行为学和心理学(zz)
【观相识人】微表情分析|讲解Lie to me系列02
微表情读心术:一分钟让你成为心理学专家!
32个动作教你看懂微表情读心术
关于微表情的书,学哪一本最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