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血虚证,补益气血五】——经典处方

第六节    经典处方

◇四君子汤

【方剂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人参(去芦)10克,白术、茯苓(去皮)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共研为末,每次用6克,加入80毫升水煎煮至200毫升,温服。服用时间不固定。(现代用法:煎服。)
【方剂功效】益气健脾。
【方剂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气短乏力,低声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歌】四君子汤补脾气,参术茯苓甘草比。
【方解】本方主治脾胃气虚证。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虚弱,就会出现气血生化不足证,面色无华。脾又主四肢肌肉,脾失健运,水谷精气就不能濡养四肢,所以会出现神疲乏力,肢体倦怠的症状。脾肺相通,脾气能生养肺金,脾虚则肺气绝,肺气不足则会出现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的现象。脾失健运,胃纳不佳,就会浊内生,所以会出现饮食不佳,大便溏薄等等。所以,治疗脾胃气虚,当以补气健脾为主。本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胃,是本方的君药。《本草求真》中称白术“脾脏补气之第一要药”,其性味甘苦温燥,甘温补气、燥湿,即可补脾胃之虚,又能化脾虚而产生的湿,助脾运化,与人参同用,增强益气健脾的功效,为本方的臣药。茯苓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与白术同和,可以加强除湿化浊的力度,为本方的佐药。人参、白术以补虚为主,茯苓渗湿泻浊,这三味药配伍,补、燥、泻结合,补中有泻,补中有行,补而不滞。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本方的使药。四药配伍,药效温各,所名为“四君”,通过补益脾气,恢复运化功能,使气血充足,气虚得以补养而恢复。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本方时,当以面色萎白,食少乏力,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
【方剂加减】许多补气方剂,都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比如脾胃虚弱兼见湿内阻,症见恶心呕吐、咳痰稀白而苔腻者,可加陈皮、半夏组成“六君子汤”;牌胃建弱而装有气滞,症见院腹张满。可加陈皮组成异功散”治行:如果降胃虚弱,症见吸吐膜泻、四肢无力,或小儿发育不良,可以薏苡仁、山药、莲子、肩豆、砂仁、桔梗等组成参答白术散,可以长期聚用。另外,如果消化不良,爱腐吞酸。可加山楂、麦芽、神街等消食导滞的药物:发果胸隔痞满,可加行气宽胸的枳壳、陈皮;如果心悸失眠。可加酸枣仁宁心安神;如果兼有肾阳虚者,可加附子温助肾阳。
【注意事项】本方的药性平和,很少有副作用,所以称为“四君子汤”,以补益为主。但在补虚又祛除病邪时,不宜单独使用。方中的人参可改用党参,但功效要差一些。
【现代应用】作为补气的基本方,体质气虚、病后失调或久病气虚者均可服用四君子汤。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各种慢性消化道疾病、贫血、慢性胃炎、小儿营养不良、妇女妊娠呕吐、神经衰弱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等属脾气虚者。
【附方一】异功散
【方剂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6克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用6克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服。食前温服。也可按原剂量煎服。
【方剂功效】益气健脾,理气助运。
【方剂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症见胸脘痞闷,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附方二】六君子汤
【方剂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6克。
【用法用量】煎服。
【方剂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方剂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症见胸脘痞闷,咳嗽痰多色白,食少便溏,恶心呕吐。

◇补中益气汤

【方剂出处】《脾胃论》。
【方剂组成】黄芪24克,人参15克,白术,当归各10克,陈皮9克,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煎服。如果作蜜丸,需要加大剂量。
【方剂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剂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菱黄,精神倦怠,体倦肢软,饮食减少,少气徽言,舌质淡嫩,脉象缓弱:气虚下陷证。症见气虚不举,院腹坠胀,子宫脱垂,脱肛,久泻,久期等气虚发热证。症见发热。自汗,口渴气短乏力,舌谈,脉虚大无力:气不横血证。症见尿血,便血,肌衄,血崩,乳汁自出,溺后精出等。
【方歌】补中益气术芪陈,升柴参草当归身,气虚下陷成诸疾,益气升陷法宜遵。
【方解】本方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升用举陷的作用。本方所治一切证候,都属于中气不足、清阳下陷导致的。《脾胃论》这样记载脾胃虚弱的成饮食不节则胃病”,形体劳倦则牌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阴用升座的关健点。一旦脾胃气虚,就会出现不荣、不固、不摄、不举、不升、气郁不达,从而出现面色无华、心悸气喘、少气懒言,久泻、久有、尿频等多种症状。治疗此证时宜用甘温性燥之品,以补益脾胃之气和升举下陷的清阳,以恢复脾胃运化的功能。本方中,黄芪用量较大,其药性味甘微温,人脾肺经,补肺气,实脾气,具有补中益气,升举阳气的功效,为本方的君药。人参能补下焦元气,壮脾胃谷气,益上焦肺气,白术和炙甘草健脾益气,与人参配伍,使脾肾生机旺盛,为本方的臣药。当归营血和营,养血调肝,与黄芪配伍,可以补气生血;升麻升发中焦脾阳,柴胡升发下焦肝气,协助黄芪加强升阳举陷的功效;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助运,使诸药补气而不滞气,上几味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任本方的使药。全方配伍,补益、升提、燥湿、行气全面兼顾,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使诸证自愈。
【辨证要点】临床使用本方时,当以面白无华、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使用本方可灵活加减。如果兼有头痛,可加入川芎和蔓荆子止痛;如果头顶痛,可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如果兼有腹中痛,可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如果兼气滞,可加枳壳、木香宽中理气;本方加少许苏叶可以增加辛散的功效,可以治疗体虚感冒。
【使注意事项】本方中多甘温性燥的药物,因此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现代应用】现代本方在临床中应用甚广,凡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所致的病证,如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妇科中的子宫脱垂、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均可加减治疗。

四物汤

【方剂出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方剂组成】熟地黄(酒酒蒸)12克,当归(去芦,酒浸炒)、白芍各9克,川艺6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共研为末,每次用9克,取400毫升水煎煮至200毫升药液,去药渣空腹热服,每天早、中、晚三次。(现代用水:煎服。)
【方剂功效】补血和血。
【方剂主治】营血虚滞证。症见心悸失眠,头晕日咳,头痛,面色苍白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方歌】四物归地芍与湾,阴血不足此方宗。
【方解】本方能补血和营,理血调经,是治疗营血虚滞证的基础方。本证是因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肝主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如果肝血不足,不能上行荣养头日,就会出现头朵日眩,头痛,两目干涩,麻木等症状。心主血藏神,血虚则无法濡养心神,会导致心神不宁,心悸失眼等。营血亏虚,无法濡养唇爪,面色苍白无华;女性以血为本,营血亏虚,冲任失养,则会出现月经不调,少经、痛经、闭经。而舌淡细涩,是血虚的证象。因此,治疗本证,当以养血和营为主。
本方中,熟地黄味厚滋腻,《本草纲目》说它“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滋阴补血,填精益随;当归可补血、活血,兼能养血润燥,又能测经,为本方的君药。白能酸,养血柔肝,敛阴和营:川芎辛香走窜,有活血行气,开郁止痛的功效,辛温主场.补血之中又兼能活血,为本方的佐使药。本方配伍,祛撕生新,补血而行血,活鱼则不伤血,燥润相济,相辅相成,共同达到养血和血的功效,补血虚,润血燥,通血海。止道溢,为后世理血方的基础方,也是调经地要方。
【辨证要点】临床使用本方时,当以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舌淡,脉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使用本方时,可以根据本方灵活加减。比如,本方中加入艾叶、身胶,就成了胶艾四物汤,主治血虚而兼有下焦寒盛,症见小腹疼痛发冷,月经量少而色淡,经期推迟等;加入红花和桃仁,就成了桃红四物汤,主治血虚而兼有瘀血者,症见月经色紫质黏稠,腹痛严重,血行有块等。如果瘀血较严重,还可加人桂枝、丹参、乳香等;本方中加入黄芪和人参,就成了对愈汤,治疗血虚而兼气虚,以致不能固摄,证见月经先易,量多、经色淡。如果血虚而兼有郁热,可加地骨皮、黄芩、丹皮皮清热凉血:血虚有寒,可加肉桂、炮姜、吴茱萸以温通血脉;妊娠胎漏者,可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注意事项】本方以养血和营为目的,因此方中的许多的药物性质滋腻域或酸涩,牌骨虚弱、病邪尚盛或消化不良的病人不宜服用。另外,方中的熟地、当归都有通下大便的作用,如果大便稀溏则不宜使用本方;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也不宜使用。
【现代应用】四物汤是补血和妇科调经的常用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营血虚海所致的各种贫血和病后虚弱病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妊娠腹痛、胎产疾病、尊麻梦等慢性皮肤病等。本方加减,还可治疗鼻衄、神经性头痛、过敏性紫复、百日咳、血管神轻性水肿等多种疾病。
【附方一】桃红四物汤
【方剂组成】四物汤加桃仁6克、红花4克。
【用法用量】煎服。
【方剂功效】补血、活血、祛瘀。
【方剂主治】妇女月经病证,症见超前,量多,腹痛,腹胀,色紫质粘调、或有血块。
【附方二】胶艾四物汤
【方剂组成】四物汤加阿胶8克、艾叶10克。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加入阿胶溶化,温服。
【方剂功效】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方剂主治】妇女崩漏下血,淋满不止,月经过多,或妊娠下血,腹中疼事,产后流产下血不绝。

◇归脾汤

【方剂出处】《济生方》
【方剂组成】白术、茯神(去木)、当归各9克,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12克,人参、木香、远志(蜜炙)各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加生姜5克,红枣三枚,以煎服。
【方剂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剂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症见心悸怔仲,健忘失眠,面色菱黄,盗汗虚热,体倦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症见便血,妇女崩漏,月经先期,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皮下紫瘢,舌淡,脉细者。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方解】本方是治疗心脾不足、气血两虚的常用方。由于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导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如果心思劳倦过度,损伤了心脾,就会使气血生化无源,脾虚则气衰血少,就会出现健忘、心悸为主,逐步产生各种气血亏损之证和脾不统血而致的出血症证。因此,治疗本证,当以益气健脾,养血补心为主。
本方中,龙眼肉甘温,补养阴血,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两味药共为本方的君药。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同用,可加强补脾益气的功效:当归味辛甘性微温,能滋养营血,与龙眼肉同用,可以增加补心养血的功效。上三味共为本方的臣药。酸枣仁、茯神、远志能宁心安神;木香,既可理气健脾助运化,又可防止补益气血药滋腻而气滞的现象发生,上四味为本方的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能调和诸药药性,为使药。煎煮时加姜、枣调和脾胃,可以助生化。全方配伍,补益气血,尤其善于健脾养心,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旺而血生。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诚】由于临宋上气血两威证较多见,但是具体表现却又不尽相同,因此本方适有时变化较多。如果血虚偏盛,可加入熟地、枸杞子以养血:如果下血过多,可加血余装、精节炭、阿胶珠等止血:如果州漏下血偏寒,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如果有热,症见面赤、五心烦热,可加地骨皮、丹皮清热河火:如果兼有水肿,可加茯梦、洋润以利水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时,可加人龙骨、针斯:气血不足面虚阳外越,症见发热面泰,如渴欲饮,脉洪大而虚,或者妇女月经来潮时血虚发热头痛等,可重川黄花、当自,成为当归补血汤,补气养血。
【注意事项】木方是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剂,药性平和,但如果有中气下陷,病吊未尽症状,不宜使用本方:病人脾胃功能不好,食少便清或痰多湿盛者,要慎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多用木方治疗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所致的功能性子宫出盘、妇女带下、盗汗、神经衰别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戚、肠溃疡出血心整病及慢性心衰等多种疾病。

◇八珍汤

【方剂出处】《瑞竹堂经验方》。
【方剂组成】人参、当归、白术、白茯苓、熟地黄、川芎、白芍药、炙甘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煮,加生姜3片,大枣5枚,去渣温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方剂功效】益气补血。
【方剂主治】气血两虚证。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征仲,头晕目眩,气短懒言,食欲不振,体倦无力,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象细弱或虚大无力。
【方歌】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方解】本方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合为而成,为治疗气血两虚的代表方剂,所治的气血两虚之病,多是因为病后失调或久病失治,或失血过多导致。气血虚衰,不能上荣于头部,所以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弱的症状;心肝血虚,所以心悸怔忡,头晕目眩;肺脾气虚,则气短懒言,食欲不振。本证为气血双亏,因此治疗时,当以气血双补为主。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与滋阴养血的熟地黄配伍,达到益气养血的功效,两味药共为本方的君药。白术和白茯苓能健脾祛湿,可以助君药人参加强益气补脾的功效;当归养心和营,白芍柔肝养阴,共助熟地黄加强滋阴养血的功效。上几味共为本方的臣药。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使血运流通,补而不滞,为本方的佐药。炙甘草能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本方的使药。煎煮时,加入姜与大枣作为引,能调和脾胃,在本方中实际起到了佐使药的作用。诸药为伍,气血双补,因此为“八珍”。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以气短乏力、心悸、眩晕、舌淡、脉弱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使用本方,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如果血虚较重,眩晕心悸症状明显,方中可加大熟地黄和白芍的用量;如气偏重于气虚,气短乏力的症状较为明显,可加大人参与白术的使用量;如果兼有失眠者,可加人镇静安神的酸枣仁、五味子。
【注意事项】外感或兼痰湿内阻者慎用。
【现代用法】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病后虚弱或各种慢性病所致的气血两虚之证,也常用于治疗妇女气血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等。
【附方一】十全大补汤
【方剂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人参(去芦)、川芎各6克,干熟地黄、黄芪各12克,当归(去芦)茯苓、白术、白芍药各9克,肉桂(去皮)、炙甘草各3克。
【用法用量】水煎煮,加人生姜3片,大枣2枚,不拘时候温服。
【方剂功效】温补气血。
【方剂主治】气血两虚证。症见面色菱黄,头晕目眩,神疲气短,心悸征仲,倦息食少,自汗盗汗,四肢不温,舌淡,脉细弱等;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疮疡不敛等病证。
【附方二】人参养荣汤
【方剂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剂组成】人参、白术,当归,黄芪、桂心、橘皮、炙甘草各30克,熟地黄9克,白芍药90克,王味子、茯苓各4克,远志(去心,炒)15克。
【用法用量】水煎煮,加生姜3片,大枣2牧,去滓温服。
【方剂功效】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剂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症见惊悸健忘,夜寐不安,倦怠无力,食少无味,虚热自汗,咽干唇燥,皮肤干枯,形体消瘦,咳嫩气短,动则喘甚;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疮口久不收敛。

◇参苓白术散

【方剂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人参、山药、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各15克,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各9克,白扁豆12克。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成细末为散。开水冲服。也可直接煎服。小儿可将药末蒸瘦肉服。
【方剂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剂主治】脾虚夹湿证。症见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饮食不消,脘部痞闷,或吐或泻,四肢无力,肠鸣泄泻,咳嗽痰多色白,大便溏薄,脉象虚弱。也可治小儿营养不良,身体瘦弱。
【方歌】参苓白术桔梗莲,山药扁豆苡砂甘,脾虚湿滞儿消瘦,补脾渗湿即能痊。
【方解】本方是治疗脾虚夹湿证的代表方剂。本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菱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疗本证时应当以补益脾胃为主,兼以渗湿止泻。
本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山药能补脾止泻,白术能健脾燥湿,助脾运化,此三味为本方的君药。茯苓具有渗湿健脾之效,白扁豆能健脾化湿,与白术同用,健牌助运,加强除湿之泻的功效;莲子肉健脾止泻,与山药同用,健脾涩肠止泻的功效更强。这三味同助君药益气健牌,加强祛湿止泻的力度,为本方的臣药。薏苡仁能利水渗显,还具有健脾的功效,与茯苓同用,可加强渗湿健脾的功效:砂仁芳香化湿,理气和具醒牌利气,既能助牌运化,还能助茯苓白术加强除湿之效,能克服诸药果滞,使其补面不帝:桔梗宣肺利气,适调水道又可载药上行,以益肺气。以上几味,除湿、行气,健时进行,均为本方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本方使药。全方配伍、使牌健运,湿滞得化,水谷精微生化恢复,诸症得以消除。
【辨证要点】临床运用时,当以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困倦乏力、脘腹痞满、肠鸣泄泻、苔白脉缓为主要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本文运用时可随症加减。如果兼有里寒而度痛,可加干姜、肉桂以漫中法寒止痛:如果食欲差,可加焦三仙以消食和胃:如果久泄不愈,气虚显着,可加升疾黄芪、葛根升阳止泻:如果痰多,可加半夏、橘红燥湿化痰:减去桔梗,加人鸡内金,研成粉末,分10次给小儿蒸瘦肉服下,可治疗小儿脾虚营养不良;慢性肾炎蛋白尿日久不消,两足微肿,可加玉米须、黄芪、五味子:白带量多,可加白果、芡实等收涩止带。
【注意事项】本方是治疗脾虚夹湿证的代表方,如果腹泻属热迫大肠、湿热下注、食积不化等热实证,均不能使用本方加减。
【现代应用】现代常用本方治疗于脾虚夹湿所致的贫血、慢性胃肠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及妇女带下病等。

◇当归补血汤

【方剂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方剂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用法用量】煎服
【方剂功效】补气生血。
【方剂主治】血虚发热证。症见体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则无。也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方歌】血虚身热有奇方,古有当归补血汤,五倍黄芪归一份,固气生血效果彰。
【方解】本方主治血虚发热证,为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剂。本证是因为劳倦内伤,营血虚弱所致。血为气之母,载着气及营养物质以行全身。如果营血亏虚,血不载气,阳有维阳,就会出现阳浮于外而表现为身热面红的症状;血虚不足,津液化生无源,所以表现为烦渴引饮,时烦时止,喜喝热饮。阳气上越,表现为面红耳赤;阳气浮越,则表现为脉洪大;血虚不足,脉道不无盈,所以脉虚而按之无力。本证并不是虚热证,不是外感邪热所致,所以治疗时不能误用表散清热的药剂。当以补养阴血为主,使血实而脉静身凉。
由于血虚阳浮,所以如果只是单纯补血顾里,就会使阳气外越,这就是古人说的“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西”的道理。而且,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因此本方重用黄芪益气固表,使阳气不能外越,同时又能补益脾气和肺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促进营血的化生。因此,黄芪为本方的君药。当归性辛而曙,具有养血和营的功效,为本方的臣药。虽然本方只有两味药,却能使阳生阴长,使气旺血生,消除诸症。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要以时以身热面赤、渴喜热饮、脉大而虚、重按无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本方在临床应用时可随证加减。失血以后如果出现上述征象,又无外感,血虚较严重,可增加人参的用量以增强益气的力量;加桑叶、阿胶、三七,可治疗血虚气弱之崩漏;加豆豉、生姜、葱白、大枣等,可治疗妇人行经、产后感冒发热头痛;如果是气虚不能摄血的出血证,可以酌加益气、止血药物;如果疮疡久溃不愈,气血两虚而又余毒未尽,可加金银花、甘草解毒生肌;加白芷、木通,并以猪蹄煮汤煎药,可下乳汁。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本证虽然与白虎汤证相似,但机理却完全不一样。白虎汤证热在气分,所以热盛而呈高热,出现一系列因为热盛而引起的征象,属热实证。两方虽然都具有发热、汗出、口渴、脉洪四证,却有一寒一寒,一虚一实的差异。临床应用时,需要分清二证的区别,方可正确投药。本方是治疗血虚发热证的常用方剂,因此发热如果属热邪壅盛、阴虚火旺者,忌服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用本方治疗血虚气弱所致的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瘢等疾病。

◇生脉散

【方剂出处】《医学启源》
【方剂组成】人参、麦冬各9克,五味子6克。
【用法用量】长流水煎煮,不拘时服用。(现代用法:煎服。)
【方剂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方剂主治】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症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温病、暑热,耗气阴证。症见体倦乏力,气短懒言,汗多神疲,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方歌】生脉麦冬五味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方解】本方是治久咳肺虚,气阴两伤,或温热、暑热之邪,耗气伤阴所致病证的方剂。咳嗽时间一长,必然会耗伤阴气,造成气阴不足;暑为阳邪,容易出汗,从而耗伤阴津,导致气阴两伤,出现神疲、体倦、汗多、气短、咽干、脉虚等症状。因此,治疗以上证候,当以益气养阴生津为主。
《医方集解》这样形容本方:“人有将死脉搏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本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使四脏之气皆旺,是本方的君药。麦冬味甘性寒,具有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的功效,为本方的臣药。人参、麦冬合用,可以增加益气养阴的药效。五味子味酸性温,能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本方的佐药。以上三味药合用,补、润、敛同时进行,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阴存,脉道得充,所以陬名为“生脉”。治疗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证,则是取本方益气养阴,敛肺止咳的功效,使气阴两复,肺润津生,消除诸症。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本方时,当以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本方中,如果气阴不足,又阴虚有热者,可把性味甘温的人参换成西祥参,如果病情急重,可加重全方用量。
【注意事项】本方治疗气阴两虚证候,使用时,如果外邪未解,或者暑病热盛,气阴未伤,则不宜使用本方;久咳肺虚,也要以纯虚无邪,阴伤气耗时使用。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气阴两虚所致的于肺结核、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等疾病。

◇炙甘草汤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组成】炙甘草、桂枝各12克,生地黄30克,生姜麦冬麻仁各10克,人参、阿胶各8,大枣10枚。
【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煎服。(现代用法:煎服,阿胶样化,冲服。)
【方剂功效】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方剂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症见心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脉结代;虚劳肺痿。症见咳嗽,诞唾多,虚烦不眠,形瘦短气,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方歌】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方解】本方是治疗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的常用方,是阴阳气血并补之剂。如果阴血不足,血脉就无以充盈;阳气虚弱,血行则无力,脉体不相接续,所以出现脉结代;阴血亏虚,阳气虚弱,则心失温养,出现心悸;气血双虚,无法濡养脏腑,所以形体消瘦,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干红少苔;气阴亏虚,肺气不足,津液不能得到布散,所以咳嗽短气,喜唾诞沫;阴血不足,虚热内生,所以出现失眠盗汗等症状。治疗本证,当以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为主。
《名医别录)称地黄能“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本方中,生地黄用量很大,能滋阴养血。为本方的君药。炙甘草、人参、大枣能益心气,补晚气,以资气直生化之源,麦冬、阿胶、麻仁具有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的功效,以上几味药,共为本方的版药。桂枝、生姜辛温建收,能振奋心阳,温通血脉,鼓舞血行,为本方的佐药。诸药合用,使阴血足,血脉充,阳气旺,心脉通,阴阳气血双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定脉复。煎煮时加人酒,可以清酒辛热,温通血脉,诸症消失。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本方时,以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应用时,本方可临证加减。方中加入龙齿、磁石,可助重镇安神之效,加入酸枣仁、柏子仁,可增强养心安神定悸的功效。
【注意事项】本方滋阴养血,益气温阳,药性偏于温燥,因此阴虚火旺者慎用。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常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前收缩,加减治疗阴血不足,心气虚弱所致的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面对大姨妈问题该怎么办?

自己研究中医书?中医知识复杂晦涩,不仅不容易研究透,还一不小心容易用错方法。

上网找知识?回答杂乱繁多,不知是真是假。

|去医院找中医?开药治疗,费用高还不一定见效,好像又没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为了避免更多人在月 经问题上走弯路,我把31年的临床经验35年的研究心得,提炼浓缩成了3大版块:经 前调气、经期行血、经后滋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综合-方剂学第二版(17)
五种中药研粉服能补气血
《方剂学》学习笔记153
《补益食疗药膳方》
补血妙方就两味药,告诉你拿走不谢!
内伤发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