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聚焦:嘉里·维诺格兰德

1966年的美国,纳萨里昂斯策展了《向着社会的风景》群展,标志着社会风景这一主题正式成为摄影艺术中的新“风景”,紧接着MoMA第三任摄影部主任约翰·萨考斯基又在次年策展了《新纪实》群展,赞美了个性化为传统纪实摄影注入的新鲜活力。

 

这两次大展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 1934-)和嘉里·维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 1928-1984)两人。他们不仅入选了这两次大展,更分别三次获得古根海姆奖,可见这两人美国摄影巨匠的历史地位名副其实。

 

实际上嘉里在1955年就有两幅作品被选入爱德华·斯泰钦策展的《人类一家》,因比李成名要更早一些。首部关于他的纪录片《嘉里维诺格兰德:拍尽万物》(Garry Winogrand: All things are photographable)于2018年9月在美国正式上映,让大家得以重新深入地了解这位大师。

 







嘉里的拍摄主题是纽约,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复杂、最具魅力的城市。评论家Sean O'Hagen2014年在英国卫报上的评论是,“在1960、1970年代,他定义了街头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风格。看看他拍的纽约,你就会明白,这种风格一直摆脱不了他的烙印。” 而在一年前的BBC专栏中,Phil Coomes就写道,“对我们大部分热衷于街头摄影的人来说,只有几个名字是超群绝伦的,其中一个就是嘉里·维诺格兰德,他1960年代拍摄的纽约,每一幅画面都让人受益匪浅。”

 







国内对这位大师鲜有介绍,或许是因为他的作品并不那么吸引眼球。实际上,私以为嘉里的作品风格是比较中庸、兼容并包的。与李·弗里德兰德那种漫不经心、稀疏平常不同,嘉里的作品既有传统纪实里的幽默诙谐和形式,又包含一些不直白的深意。这么说吧,新纪实展的三个入选者,李·弗里德兰德以形式为主,视觉和结构上的成分更多;拍边缘群体的黛安·阿勃丝则形成了更多的观念性,勇敢地直面人生的丑态;而嘉里·维诺格兰德,好像一下子很难找到准确的描述方法,他的作品相对来说更平和,形式、内容都融汇其中,观念则被藏起来了,不露锋芒。

 







嘉里一生据说拍了几十万张照片,去世时还有4000多卷没冲印样,2000多卷没冲洗,最可叹的是他自己甚至都没能看到这些作品。保量才能保质,作为一个高产的摄影师,他总是充满活力,积极参与到街头景象的互动中去,把街拍变成了一种参与的艺术。

 







娴熟的技巧是他在街头游刃有余的“护身符”,和许多大师一样,他也使用徕卡——这意味着便捷、隐蔽。嘉里把相机举起的速度非常快,让行人们都来不及反应,无法判断他是否按下了快门。而矛盾的是,他又会一直摆弄相机,透过取经窗进行排列,组合,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取景”“构图”,在看似不可能的瞬间抓拍下“绝对偶然的照片”。

 






无论世人如何赞美,嘉里却始终把他的大多数作品视为“错误”,因为“我所作大多数都并不完全成功”。或许这种悲观,是嘉里维诺格兰德他不断拍摄的动力所在。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徕卡崇拜 之三
大师们的芸芸众生
摄影史笔记丨新纪实摄影
这个展览为何能改变现代摄影史的走向?
【每天老照片】--7406--哈里·维诺格兰德:美国六七十年代街头摄影巨头 1
女人都是美丽的 | Garry Winogrand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