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榻

(吾友路广,通书画,喜漆艺,爱玄谈。我京城挚友。时与之论佛谈玄。性疏朗阔达,心无罣碍。亦是木痴,嘱其为草堂写些心得。今日得成,与诸君共赏。——傳習草堂 李晓东)



从榻开始说起,取意“榻然近地”,一者,接地气;二者寄意安住身心,以期安身立命。

在东汉的时候,陈蕃在豫章郡(今天的南昌)担任太守。当地有个名士,名叫徐稺(音zhì,同“稚”),字孺子,经常受邀造访陈蕃。陈蕃对徐稺非常敬重,专门为他做了一个榻,平时挂在墙上。徐稺来了,就让人把榻取下来给徐稺用;走了,就再把榻挂起来。唐朝的时候,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就是“下榻”一词的由来。

陈蕃礼贤下士,在做乐安太守的时候,对名士周璆(音qiú,古时字义同“球”,指美玉,周璆,字孟玉)也是“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床榻并称,要说“榻”,就不得不说说“床”。实际上它们都是“席”进步发展的形制。现在说参加宴会,叫做“坐席”,要是路远住下了,称为“下榻”。床榻虽然并称,但细究起来还是有区别的。床宽大、榻狭小;床一般都有围板或立柱,并设帷帐,而榻通常没有围板。

一提起古代的床,很多人总把它解释为胡床。其实古代的床并非都是“胡床”,把“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解释为“胡床”,有点儿“胡扯”。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床,安身之坐者。”安身,指使身体安稳的意思,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台子、底座。于是,有了很多名词,如“河床”、“车床”、“笔床”、“墨床”、“磨床”、“印床”“青菜床子”等等,不一而足。

床既是卧具,又是坐具。《诗经·小雅·斯干》:“载寝之床”,那是用作卧具;《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那是用作坐具。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坐时可以凭几。(引自王力先生《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那时候的床,说白了就是“客厅”或者“起居室”,是席的进步形式。白天在上面招待客人,晚上放开被褥就能睡觉。

下面这件彩绘漆木床长度大约两米三,宽度大约一米四。据说考古还曾经出土过一件更大的漆木床,长度达到了2.95米。

床体型较大,不便移动,一般也不移动,而榻则轻便得多,便于移动。所以有诗写道:“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关于榻的诗句也举不胜举,有唐人的“泉声淹卧榻,云片犯炉香。” (《题令宣和尚院》贯休);

有 “可想乍移禅榻处,松阴冷湿壁新泥。”(《闻尚颜上人创居有寄》齐己);还有“望山移坐榻,行药步墙阴。”(《春病》元稹),至于宋明元清更多。

《洛神赋图》中曹子建所坐独榻

明代版画中的有围板的榻,榻上有一闲适的妙龄女子

只有白富美的佳人还不够,还要有高富帅才子。

雍正朝的《题堂深居图》之一,又名《十二美人图》。此幅为“倚榻观鹊”。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燕衎之暇,以之展经史,阅书画,陈鼎彝,罗肴核,施枕簟,何施不可。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感叹实深。”

明朝的时候,榻已经成为文人雅士所钟爱的文房陈设,“坐卧依凭,无不便适”,可以“展经史,阅书画,陈鼎彝,罗肴核,施枕簟”。但遗憾的是,那个时候依然面临今天的问题“俗”,所以有“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的感叹。

从东汉名士到唐宋文人,再到明清雅客,一直都把榻与风雅联系在一起。其实,直到今天,榻依然被很多人喜爱,可以陈设在客厅,也可以布置在书房、茶室。独坐时“无人触床榻,满屋贮烟霞”,客来时“便邀连榻坐”,客来客往,“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韩熙载夜宴图中燕衎几榻上的雅集行乐

朱家溍故宅几榻陈设(之前为增格林沁王府,后售予朱家)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中厅堂陈设,老外的摆放方式,确实老外。

现代居室的客厅陈设

香港嘉木堂经手过的黄花梨攒接万字格围屏凹面直腿罗汉床

侣明室旧藏,黄花梨素面直腿内翻马蹄无束腰三围独板罗汉床,于2011年嘉德拍卖会天价拍出,现为贞穆堂藏品。

万乾堂藏榆木大漆卷球足榻,形制高古,得宋人情致。(录于刘传生先生著作《大漆家具》)

美国加州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黄花梨直腿内翻马蹄独板假攒边罗汉床


美国加州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黄花梨无束腰桌式禅榻。


美国加州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如意云纹榻。

鸡翅木台座式榻,有唐宋遗风。


铁力木香蕉腿彭牙镶大理石围屏罗汉床,时下街面上出售的新作罗汉床大都为这一制式,鼓腿彭牙,得神韵者极少。

黄花梨装绦环板围子罗汉床,富于江南竹床文婉之气。

圆包圆三围独板罗汉床,圆包圆是古典家具里独具一格的结构造型方式,器物多显劲挺文气,有竹器风韵。

故宫清代大漆描金山水纹罗汉床,富丽堂皇,皇家气象。

故宫清代大漆描金夔龙纹罗汉床,有青铜礼器气息,深受乾隆嘉庆朝金石考据风尚影响。

可乐马古典家具博物馆藏,明代天启年制槐木案形凉榻,朴素简约,很平实,很温暖!

海南黎族土著凉榻,黄花梨制作,顺长方向没有底枨,历经百余年依然坚挺,是黄花梨木材韧性优异的一个极佳例证。榻形朴素,不事雕琢,结构合理,功能到位,应视为当今家具创新之路上的指路标。

清代黄花梨案形榻


榻由床发展而来,是床的变通形式,因此民间也将罗汉床约定俗成称之为“榻”,为了区别于卧室用的大床,本文将罗汉床归类于榻。

榻在形制上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案形的榻,如上图所示,四腿向里缩进,通常没有围栏或者围板,否则就要称之为“床”了。案形榻不在此文解释,可参见下期《说案》。

一类是桌式的,由须弥座式演化来的方框形底座结构,包括有束腰的,也包括有壸门无束腰的。(有兴趣的可翻阅王世襄先生《锦灰堆》一卷69页至71页《家具名辞束腰和托腮小释》,80页至81页《传统家具造型溯源》,以及《明式家具研究》253页至255页《试谈明式家具造型规律》)。


近些年收藏热,古家具也备受亲睐,黄花梨紫檀家具自不必说,但就高柴家具来看,也不乏拥趸者。前一阵子,朋友说有位台湾客商欲搜罗几张老货罗汉床,先看照片,随即打来电话,问:“床屉大边有多厚?够不够五公分,如果不够,就不要了”。朋友说,这个台湾人挺识货的,大边一定要厚,绝大多数的老床大边厚度至少都在五公分以上,因为整张床的承重都在大边上,只有大边够厚,床才不会塌腰。而床要劲挺漂亮,大边下面的牙条一定要窄,牙条窄,罗汉床才会显得精神!

上面这张罗汉床是香港嘉木堂藏品,材质为铁力木,牙条和束腰是一木连作的,有人称为“假两上”。2014年嘉德春拍“器美神完”专场,预展在今日美术馆,我先后去参观了三次。后来听说因价位问题流拍,不禁感叹惋惜,现如今人们总是把眼睛盯在黄花梨上,却对于如此精品置若罔闻。

这件罗汉床我在预展现场粗略测量了一下,大边厚度大约在6.7厘米左右,为了不让大边看上去粗重蠢笨,做了精妙的冰盘沿线脚处理。除此之外,这件看似简单的罗汉床还有很多精妙的细节,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上图录自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线稿标注出了罗汉床的各部分名称。罗汉床基本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一部分由三块围板组成,核心榫卯为“走马销”;下一部分是“榻体”,核心榫卯为“抱肩榫”。以下为罗汉床拆装图。

抱肩榫,顾名思义,榫卯外形犹如两肩相抱,先在腿足外侧去皮,切出45度的斜肩,在斜肩内侧掏凿三角形卯眼,再剔出上大下小的背肩,另外在牙板和束腰上开出相应大小的槽口,然后从上向下挂入,越压越紧,这便是抱肩榫的标准做法。如下图所示:


遗憾的是,如今真正遵循此做法的已是凤毛麟角了,一些家具厂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做足了"减法":腿足与牙板上的背肩和槽口省略了,牙板上的榫头不做了,腿足内侧的榫眼也没有了,只是在牙板与腿足的上端开出直形榫卯,用胶粘合,既节省材料,也节约时间,简化了工序,消费者从外在看没有丝毫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搬动时牙板与腿足容易松动,整个家具的框架也会随之散开,传统家具榫卯“千年牢”的美誉就会变成一个“美丽的传说”。

目前市场上的普遍做法,省工省料省钱。

抱肩榫实物照片


走马销,顾名思义,围板加上“栽销”,先挂侧板,再挂背板,势如走马。南方匠师多称之为“扎榫”,更有人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仙人穿靴”,犹如小孩子穿上大人的鞋子,脚小鞋大,脚要使劲向前向里,就能趿拉着鞋子走动。


画家稽馨作品,取材于宋画《槐阴消夏图》,古今相应,情趣相生。网上取用,作者勿怪。图中右下角“小孩子穿鞋”即是“走马销”的注脚。

走马销实例照片

罗汉床走马销结构安装线稿图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走马销不能做反方向了。走马销的卯孔应该窄口冲后,只有这样,两块侧围板挂下去,向后推紧,然后把背板贴着侧板挂下去。如此,人坐在榻上靠着背板,越靠越紧。

老榆木罗汉床屉面,开卯孔窄口冲后。

栽榫入槽后,侧板位置。

走马销后推入位

靠背板卯孔朝向

靠背板入位,贴住侧板,向下挂住。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一张好榻应该具备的要点:

大边要厚牙子窄,屉面腿子也能拆;

围板销子莫做反,线脚利落精神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木匠,100款红木罗汉床请收好
艺界藏鉴|「古典家具」硬木家具之床榻
中国古代床文化揭秘: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一张床的“罗汉”史
罗汉床:最理想的卧具
罗汉床:在气质这块拿捏的死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