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回编制,高校岗位吸引力何在?
 今后,北京市现有高等学校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但将探索其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各部门、各单位确需增加事业编制的,原则上在本部门、本单位所属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
高等学校保留事业单位性质,逐步收回编制,探索其不纳入编制管理,符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健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对于高校来说,更有利于高校去行政化,夯实行政与学术分离的步伐,回归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的本质。近期发生的何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吃空饷的事件,愈加显示高校编制改革亟需加速。
改革高校教师编制问题是大势所趋,但有了好的改革方向并不能代表会有好的结果。比如去年,清华大学外文系两位教师未被学校续聘,因为学校与教师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就职9年未评职称的老师必须离职”,“非升即走”的人事制度就引起社会的热议。尤其是在当下,高校教师的工资并不占优势,很多人才去高校工作,更多的是在意高校教师的事业编制身份。如今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严控事业编制,如何保证高校教师身份的含金量就成为难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逐步收回事业编制,也就意味着高校会长期存在两种身份,事业身份和合同工,在此,且不说待遇公平、同岗同酬如何保证,但就双方的心态平衡问题就十分难办。以公务员聘任制试点为例,其在一些地方就“叫好不叫座”,推进难度较大。关键就在“临时工心态”、“变相铁饭碗心态”等也影响聘任制公务员的工作开展,体制方面的障碍也很多。
一方面是大学去除事业编制,实行聘任制符合学术规律,另一方面,事业编制回收带来的矛盾空窗期。这就决定了,高校老师类型多元化建设亟需加快,用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奖励、晋升渠道来打破事业身份决定教师核心利益的局面。
以“非升即走”为例,旨在通过制度设计鼓励竞争,提升教师水平和高校教师队伍质量,但却不能只将科研能力一条标准来衡量一位老师究竟是不是好老师。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应该在两点上给力。一者,将老师进行多元化细分,例如牛津大学的师资结构大致分为三类:学术性岗位、研发类岗位、行政管理的职员岗位,对于不同的岗位,均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由此,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是走纯教学的教师之路,还是走科研教学并重的研究型学者之路。二者,那就是搭建好“预聘—长聘”制度,去年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和《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全面实施,两校均提出的措施就是“预聘—长聘”制度。由此给予新老人不同的考核标准以及聘用制度,用公平与公正给予新老教师良好的教学与竞争环境。
总的说来,高校的编制不是说收回就收回的,避免其在空窗期引发的问题才是关键,由此,加快高校多元化改革亟需加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事业单位三类人的铁饭碗打破了,改为聘任制!
事业单位编制改革:部分转公务员,这三类转聘任制!
人社部研究高校医院全员聘任制 过渡期编外编内待遇将缩小|养老保险|编制|全员聘任
事业单位改革,2020年将开启聘任制时代,“铁饭碗”将渐行渐远!
事业单位聘任制取代编制?三类人将直接受到影响
三大岗位被移出 “编制” ?铁饭碗成为合同工,老师也不例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