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04月15日今晚报《日知录》三百六十行从何来
王学政 刻
  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三百六十行”的来历是什么?要了解这个问题,有必要先了解三个字:“肆”“列”“隧”。

  秦汉时,城池里面分为“市”和“里”两部分,前者为商业区,后者为居民区。在“市”内,商人的货物不能乱摆放,而要按照合并同类项的原则进行陈列。远远望去,这一排都是卖肉的,那一排都是卖布的,鳞次栉比,非常整齐。古人把这一排排的货物称为“肆”“列”,或者“市列”。汉朝以后至唐,常常以“列”解释“肆”,以“行”解释“列”。各列肆间的人行道,被称为“隧”,班固《两都赋》云“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到了唐代,商人的“列”“肆”已逐渐改称为“行”。长安东西市中,有铁行、肉行、大衣行、鞭辔行、秤行、绢行、药行、金银行等。此时,以手工业为主的各种小作坊渐兴,它们有组织地按类别聚集于坊间,亦称为“行”。这里的“行”,性质悄悄发生了变化。北宋学者宋敏求《河南志》中讲,隋唐时代东都洛阳的丰都市场内有“一百二十行,合三千余肆”,“行”已经开始成为今天所理解的“行业”。

  到了宋朝,“市”和“里”已经解体,居民区和商业区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分区,居民区里有商业活动,商业区里也有了居民居住,商品不再像以前那样聚在一起排列组合了。卖肉的东城也有西城也有,吹糖人的南城也有北城也有,大家各自为营。但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容易受人欺负,于是组织同业行会,用共同的组织把大家凝聚起来。行会的地位、分量由此加重,并通过各种形式,如衣着、行话等来强化自己的存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也说,“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竟不知为何等语也。”刷存在感就是强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这一点,各行会常常各显神通,出其不意。

  现在通行的“三百六十行”之说不知具体源自何时。但元代剧作《白兔记》中有句台词:“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通过戏剧传播,“三百六十行”之说广为流传。同时代关汉卿在《金线池》中则有“我想一百二十行,门门都好着衣吃饭”的说法。无论三百六十行,还是一百二十行,都是个统称,行业种类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百六十行是怎么来的?它具体指哪些行业?
“开门七件事”与“三百六十行”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
三十六行与姓氏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说破
唐朝国力强盛,对外战争几乎战无不败,为何百姓却不如宋朝过得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