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假“熊孩子”泛滥,BBC纪录片真相:那是因为你们熊家长不会教!

要说寒假有啥事

特别让人脑瓜仁生疼

那必须是来串门的“熊孩子”啊!



港真,有没有可能安静过个年?

显然不可能啊!


熊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他们可能就在

春节返乡的飞机或者火车上

一个劲地猛踢前排靠垫大吼大叫

直逼前座的你秒变悍夫泼妇



他们也可能会在餐厅里

肆无忌惮地大吵大闹

引得其他客人纷纷侧目



他们更敢在价值百万的豪车上

肆意乱刮几笔



不得不说熊孩子

绝对是不分国界的存在


这不,在大洋彼岸的英国BBC,还出了一档专门改造“熊孩子”的节目——《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在节目中,把一群让人头疼不已的英国熊孩子,送到号称“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家里,进行为期一周的管教约束。


英国综艺节目《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你猜怎样?仅短短一周,许多孩子的变化就令人吃惊。


不得不说,在这海外版的“变形计”背后,犀利又深刻地折射出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值得所有人深思!


01

英国青春期“熊孩子”

与美国精英家庭的碰撞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这个出现在节目里的16岁伦敦姑娘 Sevda,可以每天一觉睡到下午,起床后化个大浓妆,然后愉快地和好友们去喝酒蹦迪。


对于她来说,学习?有啥意义?在她眼里,那些学校里的乖学生们就是在“装”,真实一点行不行?还不如她这样潇洒做自己。所以穿着暴露,满口脏话是 Sevda 的标志。


另一边是17岁的杀马特少年 Andrew,他对着镜头点了支烟。烟雾缭绕中,他慵懒地吐出话来:“上学,真没劲,还不如玩摇滚。”他只上过一年高中就辍学不读了。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Andrew 自称是一个“Rocker”,平时的日程就是吃吃睡睡、玩玩所谓的音乐。要照实说,Andrew 只是把头发弄得自以为很酷炫,看着摇滚不羁,但并没有真的在摇滚上玩出名堂。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就是这样两个叛逆的“熊孩子”,被节目组拖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要开始一场充满未知的改造之旅。


即将迎接他们的“最严厉父母”,是一个来自美国德州的精英家庭。爸爸 Randy 是一位掌管10000人教区的牧师,妈妈 Rozanne 是一位全职主妇。而家里的两个儿子都在藤校念书,妥妥的学霸精英,性格和成绩超好。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这个家庭非常重视教育,父母会以身作则地带着孩子们念书。同时深受本地淳朴民风的影响,他们的家风很正。抽烟喝酒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父母鼓励孩子们上教堂、做公益。


两位“熊孩子” Sevda 和 Andrew 刚到新家,一切都感到新鲜。两人一边兴奋地骂着脏话,一边习惯性地拿出烟,却被“爸妈”制止。


任性的 Sevda 一怒之下跑去屋外的草坪躺下,后来在风中站了几个小时、饿到腿软,只能放下打火机和香烟,老老实实进门吃饭,自我收敛。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这第一次的正面交锋,让新“爸妈”把一切看在眼里的。接下来一周,这个家庭计划了两件事,要彻底治治这两个“熊孩子”。针对孩子们不爱学习和找不到人生目标特别制定了对策,并有信心让他们因此脱胎换骨。


第一件事,就是做公益。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Sevda 和 Andrew 被安排到一个流浪者中心干活,做清洁、发餐食、和无家可归者接触。这也是美国“爸妈”多年来带着自家孩子在做的事。你看,孩子成长中榜样的作用多么重要!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一开始,两人一万个不乐意,Andrew 甚至有点“矫情”地哭了起来,哭着对节目组说那些领饭的人都不跟他说谢谢,也不和他笑一笑。


没多久在美国“爸妈”的带领与引导下,Sevda 和 Andrew 开始学习用心做好这些事,也慢慢变得乐在其中。不仅能将餐食分发得当,还和流浪者们说说笑笑,打成了一片。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期间,两个“熊孩子”来到一座立交桥下分发食物。在与流浪者们闲聊过程中,Andrew 惊异于这些人虽居无定所,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而和他们相比,自己原先所唾弃的生活,原来是如此珍贵,值得用心去珍惜… 整个过程他们学会感恩和关爱他人。


第一步计划做完,Sevda 和 Andrew 不仅没有太抗拒,还回味无穷,说明改造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于是,美国“爸妈”立刻开始推进第二个行动——逼两个“熊孩子”学习。


他们不惜请来在藤校读书的自家娃前来“助阵”,左拥右簇地把“熊孩子”送进学习中心。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对于太久没读书的两个人,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Sevda 还红了眼眶,认为自己没有天分,接受教育分明就是错误的事。


她愤愤地甩出一句“我一考试就不及格啊,干嘛要学…”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在新“爸妈”的循循善诱下,两个“熊孩子”都重新拿起了书本。并告诉他们:不要为了逃避学习而逃避,而应该拥抱它、接纳它。


接着,美国“爸妈”亲身示范了自己是如何保持着终身学习的习惯,时刻研读着宗教类著作。孩子们在埋头学习,“爸妈”也带着书认真阅读。这种热情,深深感染了两个孩子。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在回想起被荒废掉的时光和错过的受教育机会时,孩子们感到懊悔和不安。此时,“爸爸” Randy 温和地宽慰他们道:


“一切都还来得及,让我们一起努力!”


02

“熊孩子”背后可能

站着一模一样的“熊家长”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这趟“熊孩子”改造之旅充分说明了,“好父母”与“熊父母”在教育成果上足以形成鲜明对比。“熊孩子”的背后,可能就站着和 ta 一样的“熊家长”。


这两个愤世嫉俗的英国青少年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类似的原生家庭。父母离婚也没怎么念过书,脏话连篇、烟酒不离身。言语粗鄙的两代人之间,交流基本靠吼。久而久之,孩子也对人生自暴自弃。


图片来源:《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


还记得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海迪士尼摸臀事件”。在排队游玩的过程中,一名8岁小男孩摸了前方一年轻女子的臀部,女子生气地教训了孩子几句,却引来孩子家长的谩骂与攻击。


“你长那X样子还摸你屁股?”

“你屁股没被人摸过?”

女子全程没有还手,只是问:为什么打人?



家长的行为,实在给孩子树立了很坏的榜样。满口脏话,不爽就用武力解决问题,那么养出来的孩子,毫无尊重他人的意识,在公共场合做出没有教养的行为,也是意料之中了。


“熊孩子”不过是错误教育方式的父母,一手打造而成的。


最为典型的例子:台湾明星狄莺和孙鹏的独子孙安佐因扬言要制造校园枪击案而被警方逮捕、后又被遣返回国。不得不说,这样的孩子,是扭曲的家教所造就的。



孙安佐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父亲孙鹏艺校毕业,读中学期间,就以猥亵老师、霸凌同龄人为乐,用水管抽看不顺眼的人。



在学校当众扒别人裤子。



还用针管灌热水去射学校的长官和女生,把人家弄到烫伤。



并且曾在毕业聚餐时,将漂亮女老师灌醉,并解开她的裙子进行猥亵…



孙安佐的母亲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她母亲狄莺是台湾演员,总是一副台湾演艺界大姐大的态势,江湖气很重,没受过什么教育,崇尚能动手就绝不动口解决问题。作为演员,就曾两次在台里打架…


她能把“教训”香港女演员蓝洁瑛的事迹,当作综艺节目里的谈资。



孙鹏曾在节目上说过狄莺非要在飞机起飞的时候上厕所,没上成还不爽,后来工作人员道歉她还骂人家。



很多事情已经是构成犯罪了,两口子还不以为然的以公众人物的身份在电视节目里开心的讲。有这样的父母,孙安佐暗藏枪械子弹、放言“血洗校园”的恶劣行径,其最初的根源也变得清晰可见。


孩子的教育,有时真的与钱和社会地位无关,只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孩子的教养,在于父母的日常言行之中。


你满口脏话,凭什么要求孩子不能出言不逊?

你不爱学习,凭什么要求孩子要成为学霸?

你抽烟酗酒,又凭什么要求孩子洁身自好?


03

父母的言传身教

就是孩子的人生课堂




其实,教育的根不在学校,也不在社会辅导机构,教育的根就是家。


在《世界上最严厉的父母》中,两个孩子喜欢说脏话、抽烟酗酒、不爱学习,却在美国“爸妈”这对称职双亲的感染下,品性开始有改变。


这种“称职”更在于一种言传身教。他们以身作则,严格自律,热爱读书,乐于奉献,在这样的榜样力量激励下,再“熊”的娃,也会变好。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课堂。


早高峰,坐在后座的孩子将酸奶盒随手扔出窗外。父亲随即下车,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教育,并将酸奶盒捡起,放回了车内。



同样一个关于榜样的故事:5岁开始练球、15岁进国家队、20岁成为第一位乒乓球“大满贯”获得者的国球教练刘国梁,养出了一个年仅7岁就“喜提”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世界冠军的女儿。



冠军光环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与艰辛。每当女儿感到难以坚持,叫苦不迭时,刘国梁会给她讲自己年少出征赛场的故事,讲自己拼尽全力的那些时光。


这是一颗种子,也是一种印象:爸爸练球很辛苦,可他坚持下来了;那我练球为什么就不能坚持?



从她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就可以看出,这种榜样式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家教。


董卿在《面对面》节目中说了一句话:“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得到的体悟,“所以我应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你有爱也有尊敬。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


“熊孩子”本可以不“熊”,只要父母用心。


你的一言一行,远比想象的在孩子的生命中影响深远。再好的名师、名校,都比不上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

今日互动问答


如果你是孩子,你认为父母

对你成长有哪些影响


如果你是家长,你认为自己

对孩子教育方式是否合适


文末评论说说你的想法!

小编姐姐跟你互动!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BC将英国熊孩子送进美国藤校家庭,变化让人吃惊…海外版变形计背后,藏着教育真谛
如何教育熊孩子?优秀的孩子都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家长必看!
教育孩子
比较实用的教育方式:爸妈不是熊家长,你也别做熊孩子
你爸妈不打你,这世界也会收拾你
三岁看大,爸妈不会教,怪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