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秘境 | 与大象、斑马、犀牛一同入梦。

一间酒店的使命,

就是完成一段与你短暂的,

但是略有仪式感的相处。

——设计师李想

休闲厅装置艺术:枪头的方向指向象

枪头正对的方向,是人们欲望的所指。

被消耗过的空罐,望向残缺环境。

不要等到洪水到来,高梯无人攀上……

2018年3月,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在肯尼亚死亡;每年约有三万头大象因象牙惨遭屠杀。动物之殇是一场浩劫,人类又岂能安然无恙?

最近,李想带领她的团队,在杭州设计了一座动物艺术酒店Park Zoo Hotel。她旨在以艺术展览的方式,用可爱的动物形象提醒每一位进入空间的人保护动物和环保的现实意义。设计不再单纯地为功能性服务,也是自然世界的和平大使。鹿鼎注册

毫无疑问,这是个跟动物有关的酒店,但是动物在这里绝不仅仅是用来替代某种美学符号的轮廓与造型,更非用来应对市场需求的吸引眼球的手段。

我们希望把对动物的爱糅合进空间,使人在这个空间可以通过像看艺术展览一样的形式,用一段带有故事背景的装置来表达动物这可爱的生命。我们把动物们面对世界时的种种情节放在这间酒店,并用其来完成它与客人们那段短暂的、优雅的,却值得深思的相处。

在设计上,李想带领团队突破了风格的束缚和限制,他们放弃了对风格的描述,以及对每组艺术装置的描述。他们先通过对结构、流线、色彩与图形的整合,来完成空间的优雅气质,用自然界抽象的极简图案衬托背景视觉,肃静极简的空间主体背景更能引发顾客在酒店体验参观艺术馆的同理感触。

酒店客房化繁为简,黑白色的搭配简单却不单调,空间明朗舒适,更具吸纳性。强有力的线条感极富张力,也更符合时尚的设计潮流,金属质感贯穿空间的色系搭配,轻快中又不失亲切之感。

Q&A

生活周刊×李想

Q:在动物元素的表现上,其具体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A:对动物刻画的环节精雕细琢,在细节上注重静物陈设的构图美学;主旨意在使具象与抽象糅合并体。同时,还要拿捏空间疏密比例,使得空间体现参与互动性,通过兴趣的引导从而引发视觉背后的思考。在整体设计的环节中,我们也结合动物主题研发多种原创艺术家具、画作及墙面艺术装置环节,使观赏与功能性并存。其实,所有的手法最终指向的是一种善意,使一段美好的停驻时光变成更富有价值的记忆。

高速公路与河马装置艺术长椅

酒店入口处,高速公路与河马装置艺术长椅,用鲜红色彩醒目地提醒着每一位进入空间的人。在满足实用的功能性需求时,用艺术的大胆张扬开创了酒店的新型装饰风格。电梯厅依然采用同样的动物元素,简洁利落的线条感搭配斑马装饰画一举两得。漫步酒店公区,常常撞见各种动物元素的装置,不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将是一场启发好奇心的博物馆式体验。

电梯厅

Q:酒店里一些装置匠心独运,也特别符合环保理念。

A:酒店内的墙壁上,不再以传统的壁画、装饰画作为修饰,代以蕴含环保与健康的艺术装置。大胆的艺术表达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进行设计注脚,为环保诠释了更为生动的现实寓意。

客房长廊装置艺术

Q:在你的建筑设计理念中,什么是贯彻始终的原则?

A:更多时候,我会用建筑师的思维来做空间设计。我经常会以空间的层次叠加来体现建筑的设计美学,注重建筑的流线设计和空间形体,很少运用装饰性手法。建筑是多维空间,从建筑外立面开始,你就要整体把握空间的层次感,将城内城外的情境融入其中,让人有探索性的发现。而这个维度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则,就是要为人所用,为城市的运转所用,为城市的风貌所用,考虑多种用途和功能性的叠加,然后才是建筑美学。而室内和平面设计,从美学的含义来讲是一致的;美学传播其背后的哲学也一致;人们对美的追求,接受到的感官刺激都是一致的。以建筑师的身份跨界,给了我建筑师的思维。功能如何?流线通不通畅?格局怎么样?建筑逻辑牵引我来做所有的设计。

客房长廊与房门前的装置艺术

Q:这种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从何而来?

A:所有的想法是构建在别人给我的刺激之下的,它让我不断地反思,深入思考。我很高兴这种被动式的刺激,带给我快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甲方几乎从来不挑毛病,都是我一人分饰多角,发挥“戏精”本色,把一台独角戏演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给自己找麻烦,有时甲方的设计方案确认函都来了,我自己还会推倒重来,又开始大修大改。总之,你不能静止不前。生而为人,活着与存在其实是两回事。你要有存在感,就不可能不去变化;如果你不变化,我只能说那叫活着。

咖啡厅

Q:你觉得建筑和人应该维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A: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拆碎了说,否则就会片面,会误导读者。有一种角度就是,建筑和人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它们之间只维持了一个简单的使用关系,就像我们用牙刷刷牙一样稀松平常、顺理成章。建筑的使用者如果不去留意建筑,二者的确关联不大。但是对建筑师而言,就有一些关系了。如果简单看,建筑师以他的设计作品谋生,设计是安身立命的饭碗。这种角度之下,关系也并不复杂。但是,如果我们把建筑当作一个智能化的容器,它容纳了人们所有的生活,这种关系就变得千丝万缕了。建筑师就需要捏着手里这些“千丝万缕”去理出头绪,做出精妙的作品。

休闲厅装置艺术

Q:你自己的设计理念有何逻辑动线?

A:创意的发生,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各有不同。你对生活观察了多少,你能观察多少,都决定了设计师的眼界。资历和结果没有必然性,其中包含了天赋,也包含了偶然性,或者天性使然。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留存度也不同,他对世界的反馈也会不同。我认为,创意最终走向成功,它一定不是一个固化的公式,有着一定的机缘巧合。经验也许能帮到你,但它不是全部。灵感具有很多的偶然性,它如同天外来客,莫名就会在你体内产生化学反应。

墙面装置艺术

Q:很多设计师会在自己的设计中,套用一种固有的模式,最后让他的作品打上了个人的标签,而你的作品似乎千变万化,很难有一个“李想”的统一标签。

A:这是外界对我的评价,但这不是我自己的想法,你们觉得我千变万化,但是我觉得我的手法非常统一,我的逻辑系统非常统一。对我来说,其他设计师找到自己喜欢的表达风格,套用十遍,只是一个套路而已。他们所惯用的套路,可以反复玩十遍,这是他们自己的做法。而我自己的逻辑套路,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这个逻辑套路是李想的,通过这套逻辑衍生出来的万物是不一样的。但对我来说,最开始去发散思维的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套路是无形的,我只是用自己的逻辑去做设计,而不是用形象去做设计。这可能是我跟很多设计师不太一样的地方。但真正理解我设计的人,他会看到我的作品存在相同的设计语汇,所有对应的人、对应的空间属性都很一致,最后发散出来的作品呈现,任何环节都是整齐归一的,从硬装、软装到色调都是一气呵成的,完全没有拼凑感。可能,因为方式方法不太一样,作品呈现也会与众不同,但究其本质,逻辑动线非常一致。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青年报》总第11066期,《生活周刊》第1775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首家动物艺术酒店,有创意更有惊喜!
酒店设计必杀技--超震撼的装置艺术!!
【酒店设计】超震撼的酒店设计
为了爱,李想设计了中国首家动物艺术酒店,惊艳杭州
米兰 西派克对三亚海棠湾红树林度假酒店的设计诠释
奢华酒店里的艺术品:是锦上添花,还是舍本逐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