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脾不和泄泻的文献研究
 除上述主证外,根据文献记载,肝郁脾虚泄泻还可以出现如下常见兼证:1、    食少不饥。《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卷下》云:“肝脾不和,胀由胁至脘,木犯中土,必妨食不饥。”2、吞酸呕苦。《王氏医存·卷六》云:“若口酸,在实热是木旺克胃有滞也,在虚寒是木郁克脾伤湿也。”3、腹胀。《程杏轩医案》云:“肝病日久,土困木横,冲胃为呕,攻脾为胀。”4、面色青黄,大便黄而见青。《济阴纲目》云:“腹中作痛,面色青黄……饮食愈少,此脾胃虚寒,肝木克侮所致。”“其下黄水,乃脾土亏损……若黄而兼青,乃肝木克脾。”

    肝脾不和泄泻的治则及方药

    肝脾不和泄泻的治疗原则是抑肝扶脾。《瘴疟指南·卷上》指出:“肝木克脾土,宜补脾抑肝,不宜去湿。”为何不宜去湿呢?有的中医主张: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以治疗泄泻都会配合使用利尿药。  但是肝脾不和泄泻的患者脾土已虚,而利尿药多为淡渗下行之品,有碍脾阳的升发。清阳不升,泄泻难止。所以治疗肝脾不和泄泻不宜去湿,这是医家的经验之谈。治疗肝脾不和泄泻的代表方剂为《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的痛泻要方。《谦斋医学讲稿》对此方作了较为通俗的解释:“因为肝旺脾弱,故用白芍敛肝,白术健脾,又因消化不良,腹中多胀气,故佐以陈皮理气和中,并利用防风理肝舒脾,能散气滞。”此方组方精练而严谨,与病机环环相扣,故历来被后世推崇为治疗痛泻的基础方。

    但是临床上的病情是复杂多变的,后世医家根据痛泻要方的组方原则,在临证中又衍生出多种治法及方剂,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根据主次,分而治之  如《明医杂著》主张根据脾虚和肝郁的偏重而采用不同的方剂。提出“若因脾胃虚弱,肝木侮土,用补中益气汤加苓、芍、半夏调之,若因肝木太过,脾土受制,用小柴胡汤加炒山栀平之。”

    不同阶段,同病异治  《古今名医汇萃》认为,在治泄泻的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能一方到底。书中提到,治肝木克脾土的泄泻证,先以六君加木香,食已消而泻未已,改用异功散以补脾胃,如不应,则用补中益气汤升发阳气。这是中医同病异治特色的具体体现。

    防患未然,当先实脾  早在《难经·七十七难》中就有:“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的论述。而《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则进一步认为,治肝实脾不仅是为了预防肝病传脾,而且通过实脾还可以促进肝病的痊愈。书中提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二句,从来解者,谓肝病当传脾,实之所以防其相传,如此解法固是,而实不知实脾即所以理肝也。”脾土健运,肝有化源,木郁肝枯之状就能得到缓解。张锡纯之言是对肝脾克而互用关系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

    治宜疏肝,不宜伐肝  《环溪草堂医案》特别告诫医家抑肝应以舒肝理气和血为主,反对滥用伐肝之品,以伤正气。书中对恣意伐肝的庸医提出了批评:“欲制肝气之横恣,而平肝之议出焉,至平之犹不足制其横恣,而伐肝之议又出焉,所用之药,若三棱、莪术、青皮、延胡、鳖甲诸品,放胆杂投,毫无顾忌,独不思肝木于时应春,为气化发生之始,若植物之有萌芽,而竟若斯平之伐之,其萌芽有不挫折毁伤者乎?岂除此平肝伐肝之外,别无术以医肝乎?何以本属可治之证,而竟以用药失宜者归于不治乎?”这的确是对庸医失治误治的忠告,充分体现了医学前辈重视顾护正气,祛邪不伤正的良苦用心,后世都应引以为戒。

    通过以上对肝脾不和泄泻的中医文献的梳理,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此证的理论认识,同时还可以借鉴学者的思维逻辑方法,拓展我们的思路,有效地提高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水平。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岐黄论坛 | 肠易激综合征与中医“肝泄”很相似
浅议肝病实脾法及其在临证中的应用
肝脾不和证 中医中药诠释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谦斋医学讲稿》
脾肾阳虚?五更泻、鸡鸣泻、晨泻、脾泻……这些细节,你需要掌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