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

谈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

[日期:2010-04-07] 来源:  作者:陈 柱 [字体: ]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完成这项工作的主体,在学校中扮演着被管理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既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又是学校间接管理学生的纽带,学校办学目标能否成功得以实现,学校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归根到底,取决于是否有一支素质优良、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的价值的实现,学校管理中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全心全意地把教师当作学校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通过管理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优化学校管理,从而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和学校的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些个人观点。
  
  一、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
  
  教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能否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真正被调动起来,关键取决于教师能否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校事务中,学校管理中,要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学校管理者必须做到:①民主管理,学校管理者要创造机会让全体教职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凡是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让每个教职工知晓其内容,还要尽量多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凡是牵涉到每个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必须让教职工民主参与决策,学校的各项工作自觉接受教职工的监督,把教职工定期向学校提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作为一项专门制度长期固定下来,让广大教职工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决策、管理、监督中,增强他们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突出他们的“主人”身份,而不是“打工仔”,②确立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现代管理思想认为,对于被管理者来讲,一个明确、具体、切实可行而又合乎各自需要的目标,可以起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使各成员能意识到自己与实现目标的密切联系,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激励全体教职工围绕共同的目标去开展工作,让每一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要让他们都认识到自己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因素,从而自觉地成为学校的“主人”。
  
  二、尽量满足教师的需要
  
  激励机制的核心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需要着重体现为:精神的需要,物质的需要,成长、发展的需要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要尽可能地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
  
  1.尽可能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首先是被尊重的需要,充分尊重教职工的人格,是激发教职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他们往往把领导的尊重看成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把它和领导的理解和信任,关心和支持联系在一起,是他们愿意干好工作和能够干好工作的原动力,其次,获得公平对待的需要,每一个教职工最不满意和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在自己的单位里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学校管理者平等待人,给教职工一种心理公平感,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管理者的意志,无怨无悔地潜心工作,每一个人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长幼,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必须公正公平,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特别是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评价人时,切忌极端的逻辑语言,更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对学校工作的管理过程,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对实施教育的全过程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中的每一环节都设立质量标准,及时客观公正地肯定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成绩,再次,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每一个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希望自己在特长方面得到发挥,干出成绩,才能最终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因而他们需要有适合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学校管理者在用人上要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实现“让每个岗位都有最适合的人,让每个人都在他最适合的岗位上,”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各安其位,各尽其才,学校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工作局面,一句话,管理者应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2.尽可能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来说,精神需要是最重要的,是第一需要,但同时物质需要作为生存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考虑物质需要对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重要作用,要积极为改善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待遇想办法,为教职工创建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为教职工正常晋级晋职创造条件,为每一个学校成员提供公平、公正获得相应物质待遇的机会和条件。
  
  3.努力满足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满足人的成长、发展需要是以人为本最根本的体现,每一名教师从参加工作到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中间都要经历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学校管理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工程”,“特长教师工程”,既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人本管理的需要。
  
  三、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存异等关系
  
  1.约束与调动的关系
  怎样辩证地处理约束与调动的关系?关键在于“调动”两个字,凡事从调动着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校长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调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校领导的以身作则,学校领导要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教职工中起表率作用,要健全对学校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比如,学校制订了党政干部廉洁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干部年度考核制度等,学校领导必须置身于共同的约束之中,只对下,不对上、不对己的约束,是达不到调动效果的,要完善规章制度,既要有约束性的,也要有调动性的,约束性的如:“教师教学常规要求”、“学校各类人员岗位规范”等;调动性的如“学校评选优秀青年教师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条例”、“先进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评比制度”等,制定规章制度,一般注重约束性,而忽略调动性,校长要注意这个问题,建立健全调动性的规章制度,使之与约束制度相互配套,调动的另一层意思是要防止“力”的抵消,注意及时排除离心力,要设法变约束抵制为调动竞争,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
  
  2.服从与协调的关系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一味要求下级服从,强调教职工听话;另一种是讲究民主,注意协调,以协调促服从,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忠诚于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以及实现学校近、远期奋斗目标,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共同基础。
  校长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考虑教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不能拉帮结派,搞“小山头”;也不能耍手段,搞权术,做表面文章,这样做,只会产生逆反心理,破坏人际关系的协调。
  
  3.使用与培养的关系
  对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研究人的使用和培养,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立足培养,在培养中求使用。
  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校长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如把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重点来抓。
  
  4.求同与存异的关系
  一所学校,思想工作做得再细,管理制度再好,矛盾和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不必大惊小怪,教职工的思想有多种多样,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本的问题是校长能否坚持在大事上讲原则讲求同,不怕得罪一些人;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允许存异,作为校长,平时要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管理艺术,造就一个既有全局上的同,又有局部上的异,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管理应走出传统的误区
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人本管理
学校管理的新趋向
教师管理的艺术
现代校长管理的“方”与“圆”
学校管理重在以人为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