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生养成教育应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
                                                 中学生养成教育应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


老店镇中心学校  刘朝献   刘德芝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他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享用不尽。”

考察二战以后日本的三次教改,每每把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现就关于养成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中学生的品德误区及产生原因

一般认为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在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迅速发展,初中生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已基本正确,开始运用道德规范来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能按自己的道德观念去分析具体的道德情境并产生情感体验。当代中学生成长在社会基本安定的环境中,他们将走入的却是飞跃变革的社会,因此他们基本成熟的道德品质带有鲜明的现实性与社会性,他们的观念与习惯、思想与行动常常是矛盾的统一体。这种矛盾有时使他们走进品德的误区。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悖反。大多数学生在实际行为方面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常常出现诸如公共汽车上不愿或耻于让座、学生在许多场合不会说谢谢,对教室内、校园中的废纸杂物、尚在淌水的公共水管等视若无睹、考试作弊、编造谎言欺骗同学、老师、父母……一系列违背道德规范的现象,这显示出他们在道德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其二是道德意志难以抵挡眼前利益的诱惑。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有意义的,但当时并不吸引他的道德目的,而克服那些富有吸引力的动机、需要或者愿望的心理特征。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很多时候是难以舍弃或拒绝眼前利益的诱惑的。例如:有一部电视剧《红婴粟》——贪官背后的女人,就淋离尽致的表现了这一现象。成人如此,何况中学生?
       对当代中学生而言,什么是眼前利益?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学业成绩及由此带来的其他成功与辉煌。在素质教育倡导了多年的今天社会上及家长判断学生优劣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的好坏及能否考上重点学校。二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视习惯教育 养成良好风尚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浅谈为什么要在初一学生当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教育研究: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调查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评价方案
对当代中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