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课?堂?教?学(1)

  1

现在教育的重心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从原来知识是第一位的,发展到能力很重要,发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这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逐步走向成熟,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不难看出,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了教育的的人文性,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人文环境,摇响他们求知的风铃,激活探究主体,唱出求知的旋律,调动创新意识, 奏响求知命的强音,拓展知识空间,扬起求知的风帆。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满足这些需要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能满足这些需要的教育环境就是课堂。因而一堂课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说,课堂,不仅是教师创新的阵地,更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怎样落实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健康成长呢?

创设人文环境,摇响求知的风铃。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生命成长的沃土。只有创设出能从心理上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共鸣,才能保证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然后从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入手,使科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把学生科学思维的兴奋点引向实际,引向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一节课的新课开始,老师就要创设生活情境,请大家想一想,学生纷纷发表看法。在学生的讨论中得以明确。对于学生的看法,老师不马上给出答案。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猜想的过程,目的就使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渴望中产生探究的兴趣。然后,老师趁机切入教学主题:“同学们的方法是否可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此处改变了原来科学课的单调,融旧知识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之中,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很容易产生对新知识的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渴望。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的生命在教师创设的人文环境中起航,教师用智慧摇响了学生求知的风铃。

 激活探究主体,唱出求知的旋律

 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然而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学往往是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的活动,探究主体失去了主动性、体验性,探究活动步骤被包办,探究思维不活跃、个体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焕发。怎样才能激活探究主体,使学生的生命旋律得以唱响呢?在学生探究新知之前,巧设铺垫,在初步的体验中产生探究的思想萌动,就在主体的探究意识被激活的时刻,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十二个三句话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辽宁省图书馆
践行课改理念,上活思品课堂
小学科学教学中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怎样评课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让学生在学教中“动”起来课题研究成果概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