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父母相处困难”的一般心问题的案例报告 阳光小筑 powered by www.php1...
“与父母相处困难”的一般心问题的案例报告

“与父母相处困难”的一般心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
  某女,13岁,初一学生。因于与父亲相处困难,造成情绪低落抑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明显下降,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改变求助者存在的“父亲不爱我”的不合理信念,调整求助者上课听讲的困难。通过咨询,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上课注意力明显增加。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一、一般资料
  某女,13岁,初一学生。家中独女,身高1.60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曾随父母在北京居住,为了上学方便随父母回到抚顺。父母均是商贩,初中文化,父母一向不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由于经济状况不允许,从小随父母在北京租房住,直到小学五年级,为了初中上学方便才回抚顺生活。她的父母之间感情有一些隔阂,尤其,心里根深蒂固的认为父亲不爱自己,经常打骂自己。对于爸爸她从来不敢口头反抗,但心里有怨言。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一次放学,周某和同学玩到很晚才回家,而且没有写作业。爸爸狠狠的打了她,自此之后,她再不敢回家不写作就外出游玩,而且对于父亲的话,言听计从。爸爸这种粗暴的方式也在周某的心里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上初中之后,这种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父母不喝酒还好,一喝酒更甚,跟妈妈吵完就来打她,直到她求饶为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恨父亲,心中的问题不断加深。在家中远远的躲着父亲,在学校课堂上神情恍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二、初诊主诉:
  周某说,“我爸说话总是恶声恶气的,一说话就是骂人,真让人厌烦。而且他总是喝酒,一喝酒就打人,还说讨厌我,说家里现在这样都是因为我,让我跳楼死了得了。”“我爸爸打人太狠了。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回家不学习,这让我们很担心,我们也不知道她学习成绩到底怎样了,说她她也不听话。
  老师反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与老师说话较少。作业也不如以前,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人对事表现冷漠。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情绪较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二个方面:
1
、错误认知导致与父亲关系紧张;
2
、学习适应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不良情绪:消除与父母相处困难,学会处理相处问题;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咨询方案的制定
1
.主要咨询方案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主要体现在与父亲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等方面,这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急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她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
.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
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
.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40--60分钟
   
咨询收费:免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
.心理帮助阶段;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1 201034

目的:

1
)了解基本情况;

2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
)确定主要问题;

4
)探寻改变意愿;

5
)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

过程:
1
)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
)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
)确定咨询目标;

4
)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
)布置咨询作业:

a.
“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外出挨打”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b.
父母要了解孩子现在,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2
2010年3月11
目的:

1
)加深咨询关系;

2
)突破相处困难应对策略。

方法:

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
)行为契约法 反馈咨询作业:父母和孩子就外出事件进行了深入的会谈,使孩子了解父母的意图,孩子略有同感;表达自己对外出事件的一些看法,和自己的要求。老师从侧面进行了相应的了解和疏导工作。

 2
)告诉孩子什么样的父母才是爱子女的父母,促进自我觉知;
3
)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
)布置咨询作业:

a.
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b.
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回家主动学习、每天外出和父母打招呼、上课""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c.
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3
2010年3月18
目的:

1)
学会合理评价;

2)
提高自控力;

3)
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
)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与父母的相处趋于平和,课堂表现较为积极;父母说孩子10句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
)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父母;

3
)改"行为契约法""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
)咨询作业:

a.
找父亲的3个优点;

b.
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4 2010325

目的:

1)
巩固咨询效果;

2)
发展学习策略;

3)
增强自信心。

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
)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
)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
)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
)布置咨询作业:

a.
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

b.
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好话"

c.
父母继续"代币"激励。

5 201041

目的:
1)
巩固咨询效果;

2)
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
)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
)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
)基本结束咨询。 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
)进一步巩固与父母的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
、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我和父亲的关系不再那么紧张了,我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我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也知道我应该在学习方面更加努力,赢得父母的疼爱”;“今后我尽量从父母的角度去多思考问题”。
  “最近孩子回家有说有笑了,学习成绩也提高到原有水平”。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与父亲的紧张关系,改善了不良情绪;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
   
咨询方法较实用,咨询过程较完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例)
我是你的朋友——小学心理健康个案
爸爸,家里的孩子也需要你
公益心理咨询: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家长的失控感易造成孩子叛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