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桂林市大河初级中学课题组   李丽华  执笔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1933年,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对“反思”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强调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反思型思维习惯,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反思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师教育界兴起,进而波及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教育。现在“反思型实践”、“反思性教学”、“教师即研究者”等理念已被国际社会的教育工作者所广泛接受,“反思型实践”也已成为衡量当代优秀教师的标准。近年来,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已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关注。

反思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反思型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反思能力的学生。我校位于桂林市市郊,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已十年以上,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他们对经验的依赖性较强,职业倦怠、消极狭隘思想严重。在以往的教学中不重视反思,自我反省意识十分淡薄,很少自主自觉反思,更重要的是缺乏反思的方法和策略,反思能力比较低。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他们参与思想品德新课程“同课异构”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更深入地开展对城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反思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品质,而教师反思能力则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综观国内外对教师反思能力含义的各种界定,我们认为: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有意识地以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学生、家长、同事、专家以及理论文献的方式对自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身素质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审视、思辨、反馈、评价、调控的能力。它包括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即自我监控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即教育教学监控能力)两部分。其中, 自我反思能力是以教师自身为指向, 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责任感、合作精神、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反思的能力。教育教学反思是以教师的教育教学为指向, 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环节进行的反馈和调控, 包括对教育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策略、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评价和反馈等方面进行调控的能力。

在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自我反思能力与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自我反思能力是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基础,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又促进自我反思能力。

本课题主要探讨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作为意识对象,通过回顾、反馈、观察、诊断、自我监控、同伴评价等方式,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行为、方法、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进行主动计划、审视、思辨、评价、调整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学反思能力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能促使教学实践更合理、更科学。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指教师一般性地回顾教学过程的能力,而是发现、深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师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调整教学方案和策略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突破经验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且能使教学实践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益。

第二,具有较强的实践研究色彩。当然,这种研究与专家学者的研究不同,它主要是针对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境,具体、个别的问题展开的研究;它着重于分析具体教学案例,讲述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教学故事,记录自己的反思与经验,描绘改进教学的心路历程等。它的研究成果可以表现为研究过程的体验,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个人实践知识的增长等等。

第三,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反思能力无处不在,既包括对教学内容、目标、理念的反思能力,也包括教学方式、手段、策略的反思能力;既包括对常规课的反思能力,也包括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能力;既包括通过观摩同行的教学而进行的反思能力,也包括就学生的质疑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力;既包括直接指向教师本身的观念、行为的反思能力,也包括对教学对象的活动效果、参与程度等的反思能力。

第四,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随着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在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必将提升行为,丰厚思想,享受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利于深化新课程改革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在教师。新课程赋予了我们每一个教师新的工作内涵和要求,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成为一名反思型的实践者。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反思中再实践,改变固有的观念、工作方式,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而观念的更新、角色的重置以及工作方式的转变与专业技能的促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实践反思才能形成。毫无疑问,专家讲座、大规模集训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其受时间、经费、地域的限制太多,无法长期、多次进行。相比之下,“同课异构”中教师的自我跟进反思、同伴互助式反思、专家引领反思显得尤为实际和有效。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杠杆。“如果不进行反思,生活在当今,就是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形成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不仅要理解本学科的知识及其结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等,还必须把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质疑和探讨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信念和技能、在实践中对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验、接受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观察他的教学实践并进行坦率真诚的讨论交流。总之,通过系统的反思,能有效地把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理论素养,推进教师的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论知识,即教师应具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二是实践知识,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其相关的“行动中的知识”,这些实践知识是应变能力、感受学生学习需求的能力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最终目标就在于不断拓展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丰富教师的实践智慧。而我们城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相对低,数量少,处于经验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城郊很多教师没有反思能力,甚至没有反思的愿望和意识。因此培养城郊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丰富和完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要途径。

(二)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凸显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主体的反思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教师养成积极反思的态度和反思习惯,洞悉反思的过程,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以及与同伴互助的技能,从而促进教师追求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增强教学实践、学校教研的活力,使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把自己培养成反思型教师,并改变凭经验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在反思提升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走方式,达到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总而言之,开展该项研究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本人和所在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由低到高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上的困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同样要经历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能力由低到高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具备多元智能的潜能,且每个人智能发展的程度各有不同。如果给予鼓励、培养和指导支持,每一个人的智能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思想品德教师,理当作为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途径就是开展反思,培养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

4、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原有认知的再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其中调控是核心。

5、布鲁巴赫的“反思性教学理论”:他把反思型教学实践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形成超前的反思,从而形成在实践之前的三思而行的良好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增进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意识,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拓宽我校教学反思的内容范围,提高教学反思水平,把我校目前仅凭个人经验型的教学反思提升到规范的反思性教学,使教学反思成为我校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常态,积极探索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模式和教研途径。具体目标为:

1、教师队伍目标:增强课题教师的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掌握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和反思能力,促进课题教师由“经验性”向反思型、科研型教师角色的转变。

2、理论研究目标:形成有效培养自身反思能力的基本途径,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培养模式和教研途径)。

    3、教学质量目标:通过对思想品德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城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同课异构”实验研究中如何有针对性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在校本教研中如何建构培养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或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2.增强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生活常态

3.探讨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培养模式和教研途径)

七、研究对象、步骤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采用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2、研究步骤

(1)方案设计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1月。确定课题及实验人员;学习相关理论,并研究相关案例;制定研究方案,完成总体计划。

(2)调查检测摸索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9月。学校实验与分片集中研究相结合,广泛观摩市级“同课异构”,帮助城郊思想品德教师把握“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基本程序,学会在实验行动中反思,在比较反思中学习;调查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反思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收集、观察、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和案例;探讨、摸索适合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第一阶段行动做出评价,形成阶段性成果。

(3)分析归纳提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继续探索,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积极参加 “片区联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观摩、评议活动;检视探讨培养我校思想品德教师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提出相应要求、步骤,开始第二层面的培养研究活动;探讨培养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群体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模式和教研途径;阶段小结整理,对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表彰。

(4)总结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6月。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按总课题组的要求上交成果和资料;实验成果物化,出版论文和反思案例集。

3、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参与“同课异构”实验活动对个人的促进作用,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寻找典型课例,进行理论分析与反思,概括出有特色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模式。

(3)调查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根据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4)经验总结法:对已有的和实施中的经验进行总结。

八、研究过程

本课题在2006年10月组内讨论确定后,我们组就正式全面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一)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组织策略和个人策略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通过调查、观察、访谈、分析,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城郊教师反思能力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本人是否有反思意识和进取精神,二是学校是否有科学有效的促进教师反思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是否有进取、开放、互助的校园文化。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个体内在的需求;二是外部因素的促进作用。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方能有效推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过程。为此,我们制定了城郊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组织策略和个人策略。

1、组织策略:(1)学校内部的制度建设。只有创设有利教师反思能力成长的环境,有计划、有策略、有途径地进行培养,才能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全面提高。首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组长、以主管副校长、教科室负责人为副组长,学校科研机构具体指导管理的组织领导体系,保障课题经费的落实,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进行。其次,学校制定了促进教师反思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如要求每个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写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每节课上完后要求写80个字以上的教学后记,每一天写一篇教学日记反思教学,并不定期全面检查;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等。学校还制定了教师素质综合考评制度。

(2)课题组的行为跟进。加大教研的力度,定期组织我校初中思想品德课题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经验交流、理论研讨、实践课、案例分析的研讨活动,认真组织组内听课、反思、评课、教学再次设计活动,积极参与片区、市区“同课异构”研讨、观摩、评课、对比反思活动。

2、个人策略: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其基本策略包括:理论学习、案例研究、课堂观察、课后反思(课后记和反思日记)等。鼓励教师自主开展与理论文本、与课堂、与自我、与学生、与同伴、与专家、与网络对话,通过写读书笔记、写课后记、写教学日记来积累教育教学反思智慧,从而提高反思能力。

(二)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反思,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达到一定的反思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反思能力。无论是自我提高,还是专门培养研究,都应遵循反思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教师反思在内容上和方式上是开放的,我们不应把教师反思的内容和方式局限在某些方面,只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应该提倡的。

2、自主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靠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发挥主动性思维。

3、实践性原则。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根植在每一个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一定是在自己亲历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进行才有意义。通过每个教师对专业自我、教学过程及结果的反思,积累好的经验教训,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发展,而不能机械套用、照搬他人的理论和方法。

4、过程性原则。我们认为: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性的新旧思想认识转换的过程。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修炼耐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致力于反思能力的不断提高,切忌急躁和懈怠。

5、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的原则。个体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更新其固有的经验和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集体反思是指与同事、同行一起观察教育实践(自己的或同事的),或与他们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合作——互动式的研究,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三)基本做法

1、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是否有正确的课题观点,是否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是本课题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城郊学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师理论学习和培训提高的机会很少,因此对课题教师加强课题理论学习和培训尤为必要。我们主要通过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课题学习“反思性教学相关”理论。首先,我们为课题组成员下达两方面的学习菜单。一类是与反思有关的理论文献,如:《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批判反思型教师ABC》、《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名师成功: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解读》等理论专著,一类是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如:徐智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研究》、李玲的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刍议》等等。其次,课题组为每个课题教师设置了一本理论学习摘抄本,从摘抄本中定期了解教师自学课题有关理论的情况,促进了课题组成员自我管理的常规性。再次,我们紧紧依托桂林市教科所总课题“片区联动、同课异构”共同研究体,积极参加市教科所总课题组、北片课题组组织的各种集中培训活动,积极组织承办、参与相关研究活动,通过研讨、观课、评课、解读升华反思思想,形成强烈的反思意识,使理论学习实践化,课堂实践理性化,这种理论+实践的反思研讨,逐步提升了课题教师的反思研究意识,明确了反思研究方向。

2、开展“三课二写(反思+改进)” 自我跟进反思模式

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是研究的主体,我们把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融为一体,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反思,在反思研究中再实践。要求每一个课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遵循“课前研课(研课标、教材)→课中自我观察→课后及时反思→写课后记→改进后再次教学→写反思日记……”途径,培养自身反思能力。简称为“三课二写(反思+改进)” 自我跟进反思模式。同时对撰写反思提出了如下要求:

写教学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设计。

  写教学的不足遗憾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遗憾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次教学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写教学机智之处: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写教学的创新之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充实今后的教学内容。

另外,教师在撰写反思时,还可以客观评价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困惑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

3、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听课学习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之一。我们依托市教科所“同课异构”课题研究共同体,积极开展三级联动或校内“同课异构”教研课活动,即开展同一堂课内容由不同教师来上,经过相互借鉴,不断反思他人和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及特殊就问题的处理方法与技巧。并在听课之后,教研组或教师群体进行全面的反思与研讨活动,以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其基本活动模式有两种:一是组内“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教研组集体学习观摩→上课教师反思→同伴评课、开展同伴式反思→撰写反思日记或反思案例。二是三级联动“同课异构”:组内集体备课→校内课堂教学展示→同伴合作反思→形成与片区或市区同行“同课异构” 课堂案例 →同行观摩学习→同行评议→专家点评,开展引领反思→撰写反思日记或反思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同样提出了具体的反思要求,如: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反思教学活动是否形成互动;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反思教学方法、策略是否合理;反思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是否关注弱势群体;反思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反思是否有效利用生成资源,是否及时有效调整教学策略;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是否得当。最后,根据自我反思与他人的反馈意见形成“再度”教学设计,以求获得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探索总结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方法、途径和培养模式

通过前后对比分析,提出相应要求、步骤的方式,反复尝试探讨培养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初步总结出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增强教师反思的理论知识→创设教学反思的环境→积极探索反思的新方法→开展教学反思行动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反思教学的一般思路:

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预案                  课堂观察              课后反思

                    

怎么教  怎么学         教得怎样   学得怎样       肯定   改进

我们还反复摸索归纳出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的主要内容,它们分别是:

1、教学前主要反思:是否有效地研读了教材和课程标准、是否有效地研究了学生的情况,是否有效地制定了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地设计了学习活动四个方面。

2、教学中的反思。主要反思是否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和真实感受,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效资源及时调整策略。

3、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有效沟通和合作、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探索培养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模式和教研途径。这是一种以自我反思为主体,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教研方式,以“片区联动,同课异构”为教研策略,在操作理念上遵循“课例带动→群体研讨→资源共享→教师内化”的原则,以教师的展示为中心,以“同课异构”为形式,以课题组整体提高为目的,形成“教学问题片区研究,课例研究片区探讨,片区成果教师共享”的集体互动、互学的模式。

九、研究成效

《城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在我校实施一年多来,受到了我校师生的普遍欢迎。一年多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增强了课题教师的反思意识,教学反思已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常态,写教后记和教学日记已成为课题教师记录点滴反思的常用方法。

在教育界曾有这样一个定论,教师以两种方式展开自己的生活,要么生活在苏格拉底曾经嘲笑过的“无检验的”习惯性思维中,要么生活在“假设-检验”的反思性思维中。一年多来,我校的思想品德教师经历了一次从经验主义到反思型教学的学习革命。通过自主、培训式理论学习,全体课题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明显深入,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真正地体会到了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形成反思习惯,并逐步实现由反思意识到反思行为的转变。

在最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每一次观摩研讨、每一个专题报告、每一天工作之后,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个教师都能自觉地进行反思。从最开始的一两句,到后来很自然的一段一篇、几段一篇,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不再把反思当成一种任务,而变成了一种习惯行为,甚至是教学行为中的一种动力。罗红英在完成校内研究课的教后记中写道:“本节课,我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来讲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较多,学生的参与面较广,积极性较高。课堂内容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拓展知识方面,选材密切联系当前义务教育迎“国检”的大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相信绝大多数学生会努力去完成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手段不新颖,如能摘起焦点访谈、新闻报道等电视节目中的相关内容充实课堂,将更能吸引学生,教学效果将会更好。”李丽华在一次学科年会报告后写道:“听了特级教师李红勤老师的报告,我深有感触。李老师的侃侃而谈,思路的条理性,思维的独到性,和教学工作中的艺术性,特别是她每天能及时记录教学中的每一次互动、每一次感动、每一次成功和不足的意志力,都在昭示着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好教师。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与李老师的差距所在,找到了走出“教学瓶颈”的方法:那就是学习、思考,勤反思、勤记录,坚持不懈!”在这里我们能欣慰的看到,反思不仅仅是一种督促教师及时整理思维轨迹的方式,而且也是触动心灵的琴弦,更是教师见贤思齐的动力。

(二)积累了一些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基本经验,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形成了有效的“三课二写(反思+优化)自我跟进反思模式,总结出了反思教学的一般思路,初步形成了教师集体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模式和教研途径,提升了课题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的课题研究以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为切入点,而落脚点在于提升教学实践。通过调查研究,课题教师对自己的日常教学有了比较客观、清醒的认识,通过实践研讨、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有效的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充实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还促进了我们政治教研组整体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更带来了课堂教学的精彩纷呈,教科研一体化的科研氛围,形成了 “三课二写(反思+优化)”的自我跟进反思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发展,许多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不仅积累一些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经验教训,而且总结出反思教学的一般思路,初步形成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模式和教研途径。这不仅克服了我校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状,而且使我们城郊教师有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审视自己的机会,迸发了前进的动力,克服了思想上的惰性,有效地促进我校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年多来,课题组教师不仅在各级公开教学活动中推出示范课、研讨课(市级4节,校级12节),而且在各种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李丽华的《学会调控情绪》获广西信息技术操作比赛学科组二等奖,她指导的《美国南北战争》参加市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课题研究使她成长很快,2007年,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广西优秀科技辅导员,2008年被评为广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优秀教师。陈林多次承担市级公开研讨课活动。一年多的锻炼,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成长为市北片“副片长”。

在2006—2008年度各类论文评选中,课题组成员共有16论文案例获奖,其中与反思课题密切相关的论文案例9篇:4篇市一等奖、3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叠彩区一等奖。

(三)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实践、反思、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只有反思型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反思能力的学生。我校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参与了课题研究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问题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自己怎样教,更注重学生怎样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养成反思习惯,敢于质疑,善于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指导学生进行各种设计等,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年多来,在课题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一年比一年好。2006年获得1个桂林市一等奖,1个广西二等奖;2007年获得5个桂林市一等奖,1个广西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等奖;2008年6个桂林市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广西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附:具体的研究成果清单(略)

十、问题讨论与建议

1、健康持续的教师反思活动需要有支持性的组织氛围和行政保障。目前城郊教师的等靠要、心里不平衡、畏难情绪、观望、混的心理严重,为促进每一个教师进行反思研究,切实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课题组或学校应该如何进一步改善环境、营造互助合作的校园教研文化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内驱力,增强责任感、危机感?

2、如何对照、比较、检测、评估教师的反思能力?如何定量定性细化教师反思能力的具体指标?制定一个评价教师反思能力水平的量化标准提上了日程。

3、探讨城郊思想品德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最佳方法或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十一、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长:阳树柱             

课题负责人:李丽华                   

课题组成员:罗红英、陈军秀、唐海燕、陈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以“共同体”理念为指引 促学习型教研组建设(转)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问题化研究》结题报告——丰县孙楼中学
规划教师专业成长,建设持续发展名校
青年教师年度专业成长计划
教学工作三年远景发展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