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标及其教学评价创新

评好课”专题校本研修成果

新课标及其教学评价创新

新课程要求评价上,不再以结果为中心,而是在评价反馈后被评价者对评价的以及原有状态的至善。评价内容上更加全面,不仅关注知识、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法上,在原有的纸笔测试的方法上,增加了多种多样的评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过程和结果。

我以《谁都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一框的教学为例,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运用多谋体投影出示:

 2006年,广西融水县部分农村学生家长要求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放弃学业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当地乡政府发现后,对家长进行了多次劝说教育,但是学生家长依然没有把孩子送回学校。乡政府一纸诉状将这些家长告上了法庭。法院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这些家长分别做出罚款、责令将孩子重新送回学校读书的判决。

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讨论:乡政府为什么能一纸诉状将这些家长告上了法庭?法院为什么要对这些家长分别做出罚款、责令将孩子重新送回学校读书的判决?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是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的受教育权神圣不可侵犯。]

教师总结:受教育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谁也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板书课题:谁也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

2)情境导入:让学生分别阅读课中(教材P910)的三个案例,看看“朱道美”和“吴静”都碰到了什么问题?某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是怎么做的?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女孩子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吗?为是么?

·假如辍学的朱道美来到法律中心向你咨询,你将怎样帮助她?

·假如吴静把学校告上法庭,而你是法官,你将怎样判案?

·学校可以分快慢班吗?

(为节省时间,把相关案例、问题整合在一学习过程)

3.探究问题、尝试解决

1)让学生阅读案例的同时,在问题后面写出自己的办法。

2)分小组内成员之间讨论交流自己的办法,总结出好的办法和发现的问题。

3)以小组代表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说出本组的好办法和发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P10法律链接的内容来分析问题)

4.反馈评价、创新思维。

以小组代表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说出本组的好办发和发现的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交流、反馈、评价、创新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予以评价鼓励。

2)多媒体投影出示法律链接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验证解决问题的成果。

3)对学生的不同理解、不同方法给予表扬肯定;对提出新问题的学生除了表扬肯定外,鼓励其去积极思考、探索。

4)师生总结:“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受教育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也无权剥夺。”中学生要懂得依法捍卫受教育的权利。

5模拟训练、一展身手(探究活动)。

1)小讨论P11:走在城市街头,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稚气未脱的少年儿童  ,有的席地而坐,拿着擦鞋工具等待顾客光临;有的手拿着鲜花,等待顾客问价;有的跟着父

母走街串巷捡废品,以换来微薄的收入……

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些同龄人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46名),教师点拨。

2)试一试:假如爸爸、妈妈让你辍学,去务工或经商,你该怎么办?在你周围有辍学的少年儿童吗?该怎样帮助他们?

(教师引导学生从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依法捍卫受教育的权利等方面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教师抽查46个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让全班同学举手补充,了解其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结:P11“接受教育,不仅仅是我们的愿望和要求,更是宪法赋予每位公民的权利。今天,我们在学校读书,就是在享受法律赋予我们的受教育权。”我们要珍惜自己受教

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课后访谈:要求学生在课后了解家长或其他长辈的受教育情况 ,通过访谈,使学生对不同时代的受教育权进行对比,从而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5)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

在本框题的教学中,与过去“接受性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突出了“探究性学习”的优点,不再以结果为中心,更加注重了学习的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在于:

1.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和积极性提高源于多方面,首先,教学中通过多谋体投影出示的案例和情境导入“朱道美”、“吴静”、“某中学分快慢班”问题情境创设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他们在看到别人体验的同时也本能的联想到了自己,想弄清楚“怎么回事?为是么?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不知不觉中,情境、问题在与他们自身情感体验的碰撞中激起了好奇心,一是学生就对“女孩子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吗?为是么?”、“假如辍学的朱道美来到法律中心向你咨询,你将怎样帮助她?”、“假如吴静把学校告上法庭,而你是法官,你将怎样判案?”、“学校可以分快慢班吗?”这些问题产生了探索的动机。其次,讨论、交流、合作等学习活动给了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加之过程中同学之间的激励性评价和教师的“无错”评价,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只有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对象”。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导入”开始,教师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所面对(或碰到)的是“问题”,学习方式就以他们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地去学习、探究知识的方式进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在学习成果的反馈中,反馈的方式通过让学生真实、自我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的方式进行;评价中,教师充分尊重、肯定学生的学习、劳动的成果等。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承认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3.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英国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第一特征就是“它始于问题”。 本框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尝试解决”、“反馈评价、创新思维”、“模拟训练、一展身手”等教学环节中,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和课中出示问题,而且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问题、学会质疑;学生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他们自由的翻阅教材知识,不受约束地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与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中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是开放的,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反馈评价是“无错”的,还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标新立异”, 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的发表见解”。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是课程的主宰者,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在这种几乎令人窒息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不可能得到更多的体验、感悟,不利于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就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本节课的教学中,把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辩论中学习,还有教师的引导、点拨,营造出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了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得到了更多的体验、感悟,能有效的促进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中,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尊重被评价者的个体差异,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丰富评价内容,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创新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给予被评价者健康、积极的平价,以促进教学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问题化研究》结题报告——丰县孙楼中学
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学案导学”与思想品德课的融合
让思品课堂走向生本的方法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