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3)幼儿养性时期的德慧智教育探索(第一讲)

幼儿养性时期的德慧智教育探索(第一讲)

     2015年4月13日

                                                                                                                            辅导讲师:于颖

      今天很高兴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在这样的讲堂上和大家聊一聊幼儿教育问题,我从事幼儿教育有5年多的时间,还不是很有经验,但是自从学习了“德慧智”教育理念后对我的影响和触动非常大,今天我就把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关于2岁—7岁幼儿情绪调控方面的部分与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目前很多家长都在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可理解,很难沟通,不知道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在想什么,前一分钟还是高高兴兴,后一分钟就突然不高兴发脾气了,最受不了的就是大哭大闹,也不分场合有没有人。为什么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不是这样,长到3岁甚至2岁半的时候就变得这样了呢?我们阅读熊老师的书籍可以看到,3岁是一个临界点,3岁左右,幼儿先天的中的后天智识开始启动,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要走向独立,同时先天中五德不足、禀性中的不良状态的情况开始显现,于是就出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孩子第一次因为成人不理解而表现出不良情绪来,如易怒、爱发牢骚、指责、推卸责任、记恨、埋怨、多愁善感等等。我们学习德慧智的理念之后知道这都是相应的仁义礼智信五德不足产生的。

现代人大多不了解这些,于是为人类的这种现象发明了一个词汇叫“情商”,认为情商高的人往往可以很好的调控情绪。而且越来越多的家长朋友开始注重孩子的情商,认为情商是决定孩子将来一生是否能够幸福成功的关键。可是如何提高情商,人们好像没有细想,多数就是任由孩子发展,自我心理安慰,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表现出不接受,对孩子加以指责、严斥和试图控制惩罚的方式,最后因为无法找到问题的根源而无果放弃。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按照德慧智的理念抓住幼儿养性的黄金时期,对幼儿已经出现的五德不足情况进行培补。孩子就想植物一样,他们不会很清楚的表达出他们在那些方面出现了德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来进行判断,简单来说,不良情绪表现为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成人要适当进行引导,同时用道德的力量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当然最直指心灵的方法是经典诵读。

下面我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做以划分,来看一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出现情绪时,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帮助。

2岁——3岁的孩子(小班),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先天内在的秩序已经形成,自我意识开始产生,从会走路就开始逐渐走向独立,但是成人有过度保护意识,孩子的很多做法成人不理解不接受,于是孩子就通过哭闹来发泄情绪。在我们幼儿园这样的孩子非常多,大多数都是让成人头疼不已又没有办法对待的孩子。就拿刚刚入园的小二班伊伊来说,她一哭起来全楼都能听到,而且边哭边说,非要穿着大衣带着帽子拿着书包到外面去找妈妈,最主要的是她的东西一样都不能少,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在身上。老师和她沟通让她脱下衣服放下东西再出去就怎么也不行,满地打滚,饭也不吃。她的妈妈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也是这样,什么事情不听她的,她就会没完没了的撒泼打滚,孩子爸爸每次都是依着她,妈妈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也没有办法。像这么大的孩子,讲道理看来是不会凑效,该怎样帮助她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这样就有能力在孩子遇到这样的冲突时,平静的面对孩子,同样成人的这种力量也会感染到孩子,使孩子也变得平静有力量,让孩子慢慢发现即使他的需求被破坏了,环境依然是安全的,成人依然是爱她的,这样即使在大哭大闹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会变的安定。对于小伊伊,我们就是采取的这样的方式,老师先不强制拿下她的东西,只是平静的坐在孩子的旁边,和她讲:你现在很难过,可以哭一会,老师在旁边陪着你,等你哭完了,我们再把东西放回柜子里。就这样哭了50分钟后,小伊伊终于将东西教给老师,和老师进了教室。我们学习了德慧智的理念知道,伊伊属于仁德阳木缺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断的迁就她,她就会形成习惯,并用这样的方式来控制成人,并且会愈演愈烈。阳金克阴木,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们采取的方法正是用义德中的忠、勇、节、恕这四件法宝来解决问题。让自己强大正是忠勇的体现,让孩子知道规则的重要性是节的具体操作,心中要有宽以待人之心来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这正是恕的内核。

3岁—4岁的孩子(中班),大多数的中国孩子是没有兄弟姐妹的,从小面对的就是比自己大几十岁的成人,所以在与同龄孩子相处的情感经验不足,加之部分孩子的义德缺失在这个时期也会显现出来,这使得孩子们刚进入群体中就会出现无法处理复杂情感而出现的情绪问题。当孩子有了朋友,就会第一次尝试到丢失友谊的悲伤和失落,而这种痛苦是孩子从未经历过的,所以成人很难用以前的方法对待孩子,使他摆脱掉烦恼和痛苦,往往这种情绪会持续比较长的时期,甚至会持续一周的时间,有些孩子会出现刚入园时大哭大闹,不让妈妈走,还会出现晚上做噩梦,尿床,吃手指头等退化现象,而这些都是孩子在缓解自己痛苦和忧伤的方法,家长不用过分担心,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当孩子痛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自发的去摆脱痛苦,随着多次丢失朋友和获得友谊,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成人这个时候可以多倾听孩子,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讲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来利用这些机会输入义德的道理,剩下的事情就是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度过这个时期,重新交到朋友。这一点上我是有亲身经历的,就是发生在我儿子乐乐身上的故事,在乐乐4岁的时候,一天放学后,他在骑自行车,可是大班的一个哥哥哲哲也要玩他的自行车,乐乐不同意,哲哲就强行把自行车抢走,于是乐乐习惯性的哭着来找我解决问题,恰好哲哲的妈妈就在我身边,她刚要出面制止哲哲,被我制止了,因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机,乐乐性格当中缺少勇气,而哲哲又非常霸道,经常欺负比他小的小朋友,抢别人的东西,所以我想利用这次机会把两个小家伙都教育一下。于是我对乐乐说:“那是你的自行车,你有权利要回来。”我心里面是想让乐乐和哲哲打一仗的。当然我知道乐乐一定是打不过他的,但是我想让他知道他是有力量的,也想让哲哲明白不是永远都可以霸道下去的。乐乐听了我的话就又回到自行车那里,此时哲哲已经骑在车子上,乐乐用手抓住车把,声音微弱无力的说:“这是我的自行车。”可是哲哲根本就不理会,下面的情况是我没有预想到的,乐乐班级有个他最要好的好朋友贝贝,就在旁边的旗杆处,乐乐于是就大喊贝贝来帮忙,我想这也是个好办法于是就决定帮助孩子请救兵,可是当我走到贝贝身边,贝贝就只顾说:“我还没有玩完呢”。这时的乐乐已经开始带哭腔了,他已经在哀求贝贝,但是贝贝仍然无动于衷。当时的我,作为一个成人,都被这种朋友间的背信弃义所打击了,内心真切的感到世态炎凉,也开始犹豫要不要通过成人的力量来帮助弱小的孩子。此时乐乐仍然坚持的抓住车把,大哭不已。他的哭声并没有打动哲哲,哲哲的脸上实际上是胜利者的笑容。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又一幕发生了,在幼儿园围栏外面,乐乐班的瑞瑞看到了乐乐在大哭,他疯狂的喊叫:我要去帮助乐乐,乐乐我来了!同时拼命的往院里跑,他的姥爷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也在后面追,最有意思的是,周围他们班级的几个小伙伴,也跟着瑞瑞跑进来,此时的贝贝也在最后时刻加入了营救乐乐的队伍,他们四五个小朋友把哲哲包围了,瑞瑞大声的说:“这是乐乐的自行车,你是哥哥,请你还给他!”大家一起冲上去把哲哲给拽下来,高高骑在车上的哲哲突然就摔在了地上,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于是从地上爬起来,冲着乐乐就抓过来,乐乐可能是因为有小伙们的力量此时也奋力迎战,两个小伙子就互相打起来,乐乐的小伙伴们没见过真正的打仗都吓呆了,也忘记了群体的力量。此时周围的家长受不了了都要去拉架,我把他们都拦住了,我想马上就要出结果了,不能破坏啊。乐乐显然不是哲哲的对手,但是此时的他也疯了一般,最后哲哲大哭,乐乐夺回了自行车。我们所有的大人都松了一口气,我和哲哲妈妈这时才出场,哲哲妈妈要求哲哲向乐乐说对不起,这时的哲哲乖乖的说了软话,令我惊讶的是,乐乐满脸是血,悲愤交加的情况下竟然轻易说:没关系,我原谅你了!可是当我领乐乐回家的时候,乐乐哭着和我说:“不再和贝贝做朋友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只是大哭,然后说:“瑞瑞是我的朋友,不再和贝贝做朋友了!”这时贝贝妈妈打过电话来,告诉我回去后问贝贝为什么没有帮助乐乐的时候,贝贝说他害怕哲哲,贝贝在电话里向乐乐道歉,可是乐乐就是不原谅他,贝贝在电话那边也大哭,我想贝贝也明白可能要失去一个朋友了,乐乐内心一定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本来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力量的,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后来没有太长时间乐乐又和贝贝又在一起玩了,看上去和以前差不多,但是当我现在在问谁是你的好朋友时,基本上听不到贝贝的名字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集体意识力的培养过程,因为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贯彻了德慧智教育的经典诵读,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文化精神,虽然孩子们并不一定懂这些词语的解释,但是,文化本身的精神与孩子们先天的无为状态的亲和力是最强的,因此,只要做好平时的文化教育,孩子的道德人生观会慢慢的成长起来。这时候我们大人要做的更多是不干预,给孩子们成长空间,并积极引导孩子,什么是真正的英雄?那是一种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并且能够原谅别人,接受别人的缺点,这是义德。

4岁——5岁(大班),到了这个阶段,孩子的智识开始逐渐发展,此时比较能控制情绪了,尤其经历过小班中班后的孩子,对群体有了一定的认知,不太会像中班那时变化无常,成人也明显感到孩子好带了,如果家长一直坚持给孩子进行经典诵读,在德行方便时刻要求自己,孩子也处在受尊重的状态,我们会发现孩子情绪的波动不大。当然也是有情绪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再像中班那样只需要一个朋友,大多数孩子会三五成群,那么这时的情绪主要来源于沟通方面的技巧不足,比如男孩子总喜欢挑战一下群体里面的权威,或是欺负弱小,女孩子则不断的告状,或联合起来排挤别的孩子等等。同时孩子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往往又和成人对他们的设想有冲突,成人多用说服的方式,这样会经常使孩子焦虑,那么从开始说起自己想法的时候有时就会带有情绪,让人感觉到孩子说话特别硬,语气也很重,这样的方式也会使用在对小伙伴们,使得孩子们在沟通方面出现分歧,让对方无法接受,于是矛盾不断,这个时期的老师总是在判官司,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这个时期的孩子呢?我认为此时正是输入礼德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教给孩子怎样说话沟通是能让对方接受也会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当孩子出现这样状况时,我们的老师都会说:“你这样说人家会不舒服的,你可以试着……”同时幼儿园在这个时期会给孩子加入《弟子规》践行,(小班、中班时期只是背诵不要求理解。)分享德育故事的环节,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同时给成人的建议是,不要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弱小,总是担心孩子会吃亏而给出错误的沟通模式,如:有的孩子白天上幼儿园的时候还高高兴兴,晚上回去的时候就哭哭啼啼,说谁欺负他了,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就会怀疑老师,从而自己的情绪波动也很大,那么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会让孩子真的觉得自己真的受欺负了,于是就远离群体,从而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甚至是由于受到大人不正确的引导,加重孩子对另一个孩子或群体的仇视,从而变成反社会行为,并总是觉得心里委屈,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总能看到,有时候因为家长的不配合真是想帮都难。其实当孩子回家来哭诉谁怎么样对他了的时候,我们不要跟着起情绪,认真倾听就好了,甚至也不用太多的发表自己的喜好,相信孩子。聪明的家长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给孩子加以引导,但是要不留痕迹,不要让孩子明显感到您的目的性。如果成人是尊重孩子的心态,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很容易接受成人的意见和建议的。平时多加强经典诵读的力量,除了在幼儿园,回到家里也有意识的带领孩子诵读,不但帮助孩子赔补五德也让自己的内心平静。

5岁——6岁(学前班)这个时期的孩子智力已经发展的非常迅速,大脑的成熟度达到90%,如果在幼儿早期就接受了成人很好的帮助,到了5、6岁,孩子在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就几乎和成人很接近了,已经有了基本的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和心里保护能力。无论自己还是别人出现冲突他们都会分析是谁的错,很多时候小伙们不用再寻求大人的帮助,开始自己来处理问题。当然这个时期也会出现利用谎言来获得利益和好处,我们只要不刻意强化,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这一点以后有机会我会详细分享。

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得到成人很好的帮助,五德没有得到培补,到了这个时期,孩子智力已经发展,那他们的心智可能就只是停留在3、4岁的时期,当别人出现情绪或是向他们发泄情绪的时候,孩子会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是自己的错。例如:有些父母离婚或是打架,父亲或是母亲因为怨恨,会把火气撒到孩子身上,孩子就会认为父母离婚或打架是因为的他的错误,这会让孩子感到很自责,担心大人是不是不爱他不要他了,从而,在幼年时期心里受到伤害,而孩子的智商又很高,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了,成人就无法像孩子小时候通过孩子的情绪判断,而忽略了孩子的心里伤害,直到孩子有一天实在撑不住,就会崩溃,或者出现人格分裂,仇视别人,仇视社会。现在社会出现的很多反社会行为,归根溯源都能在他们5、6岁时找到影子。

另外到了6岁,孩子基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对于事物的看法还不稳定,还不成熟,他们有时候自己也会糊涂,不知道该拿自己怎办,有点找不到北,显得不稳定,很夸张,正如古语说:七八岁讨人嫌。这时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又不确定,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喜好。而这个时期和成人已经建立的相对成熟的价值观就会出现严重的分歧。比如说:家长会认为从小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需要孩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而孩子的价值体系认为写作业、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过此时不会像幼儿早期的时候通过大哭大闹的方式来获得成人的同意,而是用更加智慧的方式,如磨蹭、撒谎等方式来想办法逃避。此时家长会觉得很无力,不知道该怎样应对,于是平时不动粗的家长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控制不住了。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孩子也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悔。

孩子的价值观是通过自身慧性状态发展而来的,多数是更适合孩子的,虽然和成人不一样,但也许会让孩子将来真正取得成就,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只是我们做父母的要付出耐心和等待,到孩子14岁后,会和成人的价值观合拍。如果做为成人不断的强加自己的喜好给孩子,孩子可能就会迎合成人,使自己不快乐的成长,到最后出现严重分歧,家长才是真正的无法挽救了。有这一个案例:小胖的父母是都是大学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期盼特别高,从小就非常注意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四岁学习围棋,五岁、六岁开始学习书法、美术、音乐、钢琴等各种特长班,小胖也很争气,一味的满足父母,但是从小到大没有自己的想法,也谈不到童年的快乐,就这样按照父母的设计,小胖在亲朋好友的羡慕中考取了复旦大学,此后父母认为将来孩子毕业后要让小胖进入上流社会于是又继续为孩子设计,让孩子学习高尔夫、学习小提琴,长期的压抑让孩子养成爱看书的习惯,所以孩子想报考哲学,但是父母硬性的让孩子报了工商管理,这一次,小胖又一次屈服了。正当这对父母心满意足的时候,噩耗传来,小胖在学校期间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现象,多次自杀,最后被学校劝退。小胖出现了严重退化现象,就仿佛变成了小孩,在面对亲朋好友的时候,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放松。从小胖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违背孩子的价值观最终吃亏的是孩子自己。孩子在幼儿养性时期是非常接近无为状态的,因此,我们成人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不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一味地用自己后天的智识来干扰破坏孩子的先天淳朴,导致孩子从小在人生方向上就出现了问题,就像小树苗,小的时候并不觉得歪点有多大问题,只顾着还得身体和才华的培养,只要长得粗壮就是好,而忘了精神营养的重要性,方向错了,越长大越粗壮越容易折,因此道德精神的营养是孩子在幼儿养性中的第一要素,这是在培根和立方向,这两个都抓住了,那么孩子不管本身是什么树(先天本因),经历过人生风雨后,最终都会成为有用之才的。

所以早期的幼儿教育就更显得重要,这才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教育||如何解决孩子爱告状?各位家长看过来!
孩子为什么么爱告状?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这些!
把握孩子0-9岁的31个能力敏感期,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孩子能力十足!
妈妈会共情,对孩子有多重要?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表达自己
知时好雨,润物无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