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问:大明何时灭亡?刘伯温不便明言留一锦囊,多年后应验

1368年,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终于在应天建立了大明王朝,而他之所以能够在羁縻乱世脱颖而出,战胜陈友谅、张士诚,无不是他殚精竭虑,赏善于能,知人善用的结果。从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等人无不人尽其才,咸为所用。

这其中,刘伯温的任用还颇有“三顾茅庐”的色彩。早就在元朝任职的刘伯温,眼见官场黑暗,仕途三起三落,最后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出仕。而此时的朱元璋在攻取了婺州和处州之后,虽然手下谋士如云,但他仰慕刘基之名,依旧前往邀请刘基出山,在碰壁两次之后,三顾之下刘基欣然出山。

出山之后的刘伯温,尽显足智多谋。龙湾大捷等诸多胜利也更是奠定了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而与他的足智多谋一同显露的还有他的“堪舆能力”。

鄱阳湖大战之中,他突然见“难星”划过,一句“难星过,急更舟”。迅速下令更换朱元璋的船只,而朱元璋就如此躲过致命一击,连难星都能够预测并迅速做出破解之法,可见刘伯温强大的“堪舆能力”。随后刘伯温更是神之又神,接连算中几次灾害,并合理的找出了破解之法。世人遂称他,乃是再世诸葛,“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

这人都有好奇心,包括帝王,即便是靠着自己努力打拼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自然也不能例外。于是建国之初,便向刘伯温询问了一个他最为关心的问题——大明国祚。

朱元璋身为明君,自然知晓,这天下兴亡乃是定数,这天下也自然不是一人一家之天下,有德者便能够享之,但毕竟是自家江山,谁又能逃脱得了私心,自然是希望朱家能够江山永固。

询问之下,刘伯温自然是惶恐不安,祈求恕罪,此乃是天机,不敢多言。而在朱元璋的一再追问之下,刘伯温只得将这大明国祚灭亡之数,以谶纬之语写下“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

朱元璋自然是不懂这“遇顺(順)而止”的意思,拆字解字,又与刘伯温的一番言语,后又谈到“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但见大明国祚有“六百半”朱元璋心下自然大喜,便与刘伯温商定,将此番对话装入锦囊,以备后世开视。

而也就在朱元璋去世之后,大明王朝世代传袭,历15帝,最后终于传承到了第十六皇帝崇祯帝时期。小冰河时期的大明末年,天下饥馑。流民数以千万计,旱灾、蝗灾接踵而至,易子相食,民不聊生,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而起。朝堂之上又有阉党专权、东林党祸国;辽西又有奴酋皇太极袭扰不止,崇祯帝并非不勤,但时势易逝。

1638年,当他派遣了孙传庭、洪承畴将李自成剿至只剩18人,熊文灿又将张献忠招降,一句“再用十年,必将社稷兴盛,天下太平”还在耳畔,皇太极第四次南侵,杀到济南府,所掳掠人口几十万,钱资无算。焦头烂额之下,只得将孙传庭、洪承畴又调集北上。

但此起彼伏,随后李自成复燃,张献忠复叛。而李自成打起的是“大顺王”的旗号;张献忠则在夺取四川之后,建立大西政权,号为“大顺”。兵连祸结之下,大明王朝已然风雨飘摇,而他调往辽东的洪承畴,也并没有为他取得他想要的战果,松锦大战,十数万明军毁于一旦。1643年,皇太极去世,但大清王朝的内部却在多尔衮与豪格的互相妥协之中最后选择了六岁的福林,即顺治帝。

似乎都有定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路奏凯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而亡,大明王朝享国276年。而这似乎也正是“遇顺而亡”的暗合。而这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刘伯温的神机妙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最想得到的宝贝,被刘伯温藏了起来,李自成得到后推翻明朝
朱元璋让人预测大明命数,刘伯温只说了四个字,三百年后果然应验
明朝有全面翻盘的可能性吗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王朝能传几代,他泄露天机却救了自己一命
朱棣给后人留下一条后路,可保大明江山,但200年后却被崇祯忘了
刘伯温死前留下1计, 200年没人能看懂, 没想到被一个农民解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