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居正死后,为何万历帝一改面目,将其抄家籍没?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朱载垕驾崩。年仅10岁的朱翊钧即位。而在万历帝接下来漫长的统治生涯中,有1个关键节点可以说成为了他明、昏的分水点。

那便是张居正的去世。张居正生前可谓是极尽恩宠,在他与冯保联合将高拱斗倒,穆宗去世后,又受李太后之托,明神宗之倚重,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作为内阁首辅,张居正俨然就是明朝末年的答案。

面对日益腐败的官僚体系,他推出考成法。以此来克服腐败,提高朝廷机构办事效率,使得朝堂大治,而在困扰万历朝的财政问题上,他推出一条鞭法,清丈全国田亩,大大的缓解了万历朝的财政危机,而这样一次旨在解决"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 的改革也确实卓有成效。而藉由此,张居正也被赞为明朝第一首辅,救时宰相。

但是也就在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这位被万历帝依仗的宰辅结束了他的58年生涯。在万历帝最初的十年皇帝生涯中,对张居正可谓是尊崇备至,与“元辅张先生”称之,对于他所作的决定可谓是言听计从。但是也就在他死后两年,他开始了对张居正的清算。

在奏疏中,他直叱其侵夺王坟府第,蒙蔽圣聪,专权乱政,于是张家被抄,而张府人口,饿死十余口。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万历帝会在张居正生前、死后的做法判若两人?

第一、张居正的个人行径

虽然万历帝的口碑并不好,但是张居正在其执政的十多年里,却无不是专横跋扈、贪腐而肥。高拱,这位前首辅便是明证。他与冯保商议构陷高拱,并指示一人携带利刃进宫行刺,以嘱意其为高拱指示,而这场著名的“王大臣案”如果一旦坐实,等待高拱的必是凌迟处死,株连九族。虽然在吏部尚书杨博等人的上书之下,以及万历帝的迟疑之下,不了了之。

《明史·张居正传》记载: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自己父亲去世,湖广巡抚赵应元因为公务繁忙,又染病,故而未去参加张居正父亲的葬礼,这一下却被其憎恨,遂纠结党羽将其罢官免职。

在对待科举之上,自己的儿子长子张敬修,次子张嗣修,三子张懋修,皆在他的“帮助”之下高中进士,次子还是状元。

第二 拨乱反正

万历帝在其生涯的前十年里,他的地位可以用户部侍郎的对联来展现“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岳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可见张居正的地位甚至能够与之相提并论。而卧榻之下,万历帝又怎么会一直忍耐。张居正的成功使得朝臣们跃跃欲试,而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推到 张居正无疑是最好最为直接的手段。

也正是通过推到了张居正,万历帝实现了亲政。更实现了对国家大事的独揽。而后在他主持之下毅然决然的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宁夏之战,抗倭援朝,播州之战,实现了国家队宁夏、朝鲜、西南边陲的稳固统治。世人常常以其三十年不上朝、诛杀张居正等说他才是亡明的根源。事实上,论迹不论心的历史上,他 的48在皇帝生涯之中,虽然算不上英主,至少却是中资之主。

参考资料:《明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历首辅张居正 全43集
万历首府张居正
《鳌头七书。武经直解》又称《武经七书》张居正编
海瑞为何用这8个字评价张居正?
鞠躬尽瘁几十载,死后亦不得安生。——万历首辅张居正
电视剧 万历首辅张居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