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古代女子的地位分析,看她们偏爱清明节的原因



  • 引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节,对于孩童来说,这一天意味着放假,是值得高兴的日子;然对于成年人,这是个令人伤心魂断的日子。他们千里迢迢,匆匆忙忙回到家中,只为了去祭奠那已经逝去的亲人们。清明节的来源以及清明节本身的性质来看,它是一个近乎于阴性的节日。但是就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古代的女子们却在这个日子选择出门踏青,游玩等等。

女子踏青

对于鬼神之说一直无比忌讳无比敬畏的古人,为何会出现这种近乎于矛盾的行为举止呢?接下来就来为大家简单说明一下。

  • 清明在唐代才成为正式节日

虽然在唐代以前,也有很多地方在清明时期上坟祭祖,但是只是地方独有的习俗,并没有发展到全民的规模。它真正成为一个正统的节日是在唐朝时期,与上巳节、寒食节合并为一个节日也是在唐朝时期,尽管清明作为一个节气词早在汉朝就出现,但是成为节日却是比较近一些的朝代。

女子踏青、游春

唐朝关于清明节的诗有很多,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发现,在唐朝清明节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意义,并且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合并是国家下令的。

在这个节日休假也是自古就有的,《唐会要》中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赦:'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又"至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赦:'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赦:'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

女子蹴鞠

  • 女子们对清明"情有独钟"的原因

古代的女子就如同现代的孩童一样,在清明节兴奋无比。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她们才可以明正大的出门游玩而不必被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她们不仅可以出门踏青,赏花赏景;还可以进行一些她们喜欢的活动,比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斗百草、拔河等等。为何会对这个日子如此偏爱呢?

说起古代女性,你会想到什么?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足不出户?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但无论如何,自从进入父系社会开始,中国的女性就一直处于一个机极其低的地位。这种低,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女子踏青、荡秋千

  1. 家庭地位。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无论是美好的单身时期,亦或者嫁为他人妻,等待和依附于男人是她们永恒的宿命。未出嫁时,她们的命运掌控在父亲的手里;出嫁之后,她们的命运掌控在夫君的手里;若夫君身死,她们的命运则被自己的儿子所掌控。尽管是母亲,尽管是以孝治天下,可身为女子,只能叹一声无可奈何。

并且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有高低之分,而这高低则取决于她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倘若是儿子,便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倘若是女儿,则会成为这个家族的罪人,不仅无法取得丈夫的欢心,还要承受来自公婆的侧目。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出嫁之前,对婚姻的美好幻想;对爱情的憧憬和期待,便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被消磨殆尽,最终只剩下麻木和冷漠。

踏青

反观现代女子,即便不成家也不会无家可归。她们可以拥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她们可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也可以在自己工作的城市租一间或者是买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可是古代的女子们却不行,比如李清照,晚年时期的她失去了丈夫,也没有后代,竟然除了对过去的回忆以外一无所有。在没有男子依附的情况下,竟然会遭遇生存危机。

2.社会地位。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对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精准形容。就因为这一句话,女子便不能如同男子一般去学堂接受教育,即便是大户人家的女子所接受的也是占据主导权的男性们为她们专门制定的一套教育模式。以所谓"妇道"来为只些女性们进行洗脑,从出生至死亡。这漫长的几十年光阴里,这套教育模式都在教导和培养她们服从男性、为男性牺牲和奉献一切。与外界隔绝,则可以淡化她们的自主意识和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洗脑。于是女性们就被长期封闭在屋内,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踏青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自小被养在深闺之中,鲜少与外界接触。她们对外面的美好世界不渴望吗?是渴望的,可是她们无法反抗。对外界的渴望,所遭受的心灵和身体上的禁锢,使得她们对外面的世界无比渴望。而清明节正好给了她们这样一个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这个时候,她们能够出门呼吸到围墙之外的自由空气;她们可以细心装扮,向异性展现自己姣好的面容和美妙的身段。在此时,她们可以与平时从未接触过的异性光明正大地接触,她们多年的、漫长的压抑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和排解。清明,成为了她们放松的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唯一的机会。

祭祖

  • 小结

因此,归根到底,古代女性对清明节如此偏爱,主要是因为几千年以来无论是任何朝代,哪怕是社会风气极为开放的唐朝,女性的地位一直都是非常低下的。她们长年累月的经受着压迫,和不公平对待,却无法反抗。并非不想反抗,而是实在无力反抗。在生产力及其落后的古代,人们主要是以农耕为主,这就意味着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女性的先天条件注定了她们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于是便给了男性们顺理成章将她们变为附属品的理由。无法与外界交流,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长达一生的压迫,当有一个释放的机会,怎么能不牢牢抓住呢?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踏青诗心态初探》;《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清明节考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砚田时节】古代书法家笔下的“清明”及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起源
注意!清明扫墓千万别做这几件事,现在知道还不晚!速看!
速读,清明节文化史
从“清明”到“清明节”
【历史典故】清明节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