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
摘要 在介绍中华鼢鼠生活习性的基础上,提出其防治方法,以为中华鼢鼠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华鼢鼠;生活习性;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154-01
  中华鼢鼠属啮齿目仓鼠科,又名瞎老鼠、瞎瞎、瞎老、地鼠等,主要栖息于我国华北、西北各省区的农田、山林及草原中[1]。体形粗短,呈圆筒状,体长25 cm左右,毛色呈灰褐色,头扁平,鼻部圆钝无毛,粉红色,有一对发达的门牙露于唇外,耳朵退化藏于毛下,耳孔隐于毛下,视觉退化眼很小,四肢较短,前肢爪锋利向外弯曲,便于打洞,后肢爪较细,便于拨土。嗅觉、听觉灵敏。中华鼢鼠特别喜欢在土壤疏松湿润而且食物比较丰富的地段栖息,是森林、草原、农作物鼠害的主要鼠种,是典型的破坏地下根系的鼠种之一,也是以植物根系和农作物块茎、块根为食物的地下鼠害之一,具有危害大、生活隐秘、难防治的特点[2]。
  1 生活习性
  中华鼢鼠终年生活在地下,怕光、怕声、怕风雨。一般取食植物根系、农作物块茎、块根,但取食重点因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春、秋2季为重点取食期。春季是中华鼢鼠的产子阶段,自身需要储备一定的营养,对食物的需求量大,取食由冬季储藏品向植物活体转移,取食活动比较频繁。鼢鼠有一种封洞习性,当它的洞道被挖开后,就必然要推土封闭,将洞口堵死,然后另挖一通道衔接起来[3-4]。
  2 防治
  2.1 防治时机
  全年有2个较好的防治时期:一是春季。此时中华鼢鼠瘦弱,反应迟钝,且在农田中掘洞觅食形成了明显的顶土痕迹,易于捕杀和毒杀,故有“惊蛰早,立夏退,清明前后正当时”的说法,应组织群众在9:00—16:00进行防治,特别是在雨后初晴的早晨,由于长时间躲避风雨,集中出洞觅食,易于发现,防效较好。二是秋季。10月上旬中华鼢鼠开始准备越冬食物,危害加重,活动频繁,此时加强防治,对降低越冬鼠口,减轻来年危害,具有明显的效果。
  2.2 防治方法
  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弓箭法、鼠夹法和毒饵法3种。防治时要正确选择洞穴。中华鼢鼠的洞穴结构复杂,地面无洞口,通常由洞道和老窝组成。中华鼢鼠的洞道可分为常用洞、草洞和朝天洞。常洞一般距地面20 cm左右,与地面平行,比较固定,弯曲多支,其直径为10 cm左右。草洞较浅,距地表大约8 cm。从常洞通向地表,在地表形成小土丘,俗称食眼。朝天洞是指由常洞向下通到老窝的垂直或倾斜的通道。老窝常位于洞内较干燥处,距地面深100 cm左右,有时深度达到150 cm以上。
  2.2.1 弓箭法。弓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防鼠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经济实用的简单器械,具有使用方法简单、制作容易、便于就地取材等优点。使用时,弓箭必须安放在直的常洞上。洞口要切齐,洞顶的地面要铲平。弓距洞口约20 cm;若是地箭要安放3箭,箭与箭之间最好相隔5 cm。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箭头千万不要露入洞中,箭射下之后,要恰在洞道的正中位置,不能过浅或打偏,过浅对中华鼢鼠起不到伤害作用,打偏会导致其脱逃。
  2.2.2 鼠夹法。此法常用1、2号鼠夹,效率较高。方法是先通开食眼,留作通风口。顺着草洞找到常洞,在常洞上用铁铲挖一洞口。再在洞道垂直,使两边来的鼠均能被夹住,再在鼠夹上轻轻撒些松土,把夹子用细铁丝固定于洞外,防止鼠夹被鼠或其他动物拖走,最后用草皮将洞口盖严。鼠被夹住时,铁丝就会绷紧,便于发现。
  2.2.3 诱饵法。诱饵法是利用制作好有毒的诱饵来诱杀鼢鼠的一种药物防治方法,用诱饵毒杀鼢鼠时,各种杀鼠药物均可使用,目前采用的主要药剂是磷化锌,饵料有党参、苹果、洋芋、大葱等。诱饵法毒杀鼢鼠的关键是投饵方法。主要有3种方法:①切洞封洞法。在鼢鼠的常洞上,用铁铲挖一上大下小的洞口(下洞口不宜过大),把落到洞内的土取净,再用长柄匀把毒饵投放到洞道深处,然后将洞口用草皮严密封住。此法在洞道上方土层深厚、无法用插洞投饵法投药的山坡、地埂下和较紧实的草地上使用较好。②插洞投饵法。用一根一端削尖的硬木棒,在鼢鼠的常洞上插一洞口。插洞时,不要用力过猛,插到洞道上时,有一种下陷的感觉。这时不要再向下插,要轻轻转动木棒,然后小心地提出木棒。用勺取一定数量的毒饵,投入洞内,然后用湿土捏成团,把洞口堵死,防止漏光、漏风驱避鼢鼠。这种方法在松软的耕地、草地上使用较好。毒杀鼢鼠的时间,最好在5月中旬以前,最迟不能超过6月中旬。在水源较近的地方,用喷洒法消灭鼢鼠,效果较好。检查灭鼠效果时,常用开洞封洞法。灭鼠前后间隔5~10 d。③悬空投饵法。用50 cm长的细线串药饵3粒,后将药饵吊入洞内悬空,封好洞口,线的另一头固定于地面。
  3 参考文献
  [1] 汪志潮.中华鼢鼠危害调查与防治措施[J].甘肃农业,2005(9):87.
  [2] 海英.毒饵防治中华鼢鼠技术初探[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4(4):36.
  [3] 李克忠.中华鼢鼠防治试验[J].防护林科技,1995(3):21-22.
  [4] 杨彦彪.中华鼢鼠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7(4):36-37.
论文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4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m.xzbu.com/8/view-4001697.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老鼠防治方法
专灭鼢鼠、瞎老鼠、地羊的老鼠药
牛蒡图片和介绍
牛蒡病虫害的防治
2020年山西省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
怎样防治黄瓜被蜂蝇为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