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你游玩颐和园和圆明园——北京(千里带你云游天下,第15站)

昨天我们去了故宫(见上一篇),今天早上我们去颐和园Summer Palace 游玩。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又称清漪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按照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建造,是我国现存规模非常大,保存非常完整的皇家园林,景色极具优雅,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推荐的游览路线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

这个颐和园在乾隆同志做总设计师的时候,叫“清漪园”。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园林里最大的一处水面了,清漪园的名字就取意于昆明湖碧波荡漾的水态。后来,英法联军放火烧掉了三山五园,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也在那场大火里被付之一炬!再后来,慈禧(以下称慈大妈)用光绪同志的名义说清漪园是乾隆同志孝敬母亲修建的,光绪同志也要重修它来孝敬皇太后,取颐养冲和的意思,改名叫颐和园。

进门后就能看见一块大个儿的太湖石,这是后来重建园子的时候从现在的 北京 大学勺园迁过来的,放在这里,就像是面屏风,用园林的语言叫障景,更重要的是这石头的形状特别像个拱手作揖的老寿星,慈大妈很稀饭—— 长寿大概是慈大妈最强烈的愿望了。

仁寿殿,是园子里唯一的搞政治活动的地方了。

原先叫勤政殿,表达了摆摊人乾隆同志寄情山水又不忘勤政的一种政治姿态。到了颐和园时期,被慈大妈改名叫仁寿殿,“仁寿”=“施仁政的人长寿 ”——孔子的 “智者乐,仁者寿”。

游人们在这儿随处可见的是慈大妈的痕迹。殿外月台上南边和北边都有一对儿铜的龙和凤,有龙凤呈祥的意思,铜凤的基座上刻着“天地一家春”的烙印,这是慈大妈在圆明园住的时候卧室的名字,她用这个来纪念和咸丰同志的爱情。话说,慈大妈年轻的时候应该还是有几分姿色的,不然咸丰同志也不会看上她吧。这两对铜龙凤的排列顺序是凤在中间,龙在两边,凤昂首挺立,龙低俯身子。这些都是慈大妈掌权的时候独有的造型。

宝座的后边儿一个写满了寿字的玻璃屏风,每一个的写法都不一样。这也是按慈大妈的意思布置的。

仁寿殿的南侧是文昌院,这里原为光绪皇帝的御膳房,民国后渐渐荒芜。

文昌院所藏文物均为清代皇家旧藏,上至商周,下讫晚清,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珐琅书画及杂项等,十分丰富;还有一些当时的外国使节等进献慈禧的外国文物也在院中展出。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柄浇壶(清)

白玉卧鹿(宋)

仁寿殿的西侧就是玉澜堂。

在乾隆同志那会儿,这儿是书房和办公室,在光绪同志那会儿,这儿是卧室,是一个临湖的四合院建筑群,和它北边的宜芸馆(光绪同志的皇后的卧室)还有乐寿堂(慈大妈的卧室)是用游廊连接在一块的。

玉澜堂的西屋叫藕香榭,挨着昆明湖,可以通到湖畔的码头,隔着纱窗就能赏荷花、闻花香,从这儿可以通到乐寿堂。

在院里西侧靠近 昆明 湖的方向有一座二层小楼,叫夕佳楼。从名称上大家就能瞅出来这儿是看夕阳的好地方。“夕佳”两个字的出处是东晋文艺青年陶渊明同志的一句: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从此就是园子里一道风景了。

这栋楼的背面突出在院墙外,高度上在平房上边,方便远眺,又让沿湖建筑不那么单调,突出了万寿山东部建筑的起伏。

然后去乐寿堂

主屋在水木自亲码头的后面,背靠万寿山,前面放着一对铜鹿,一对铜鹤和一对铜瓶,取谐音,寓意是“六合太平”。

院内种花,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寓意:“玉堂富贵”。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每年到了4月份,玉兰花盛开的时候香气袭人,被称为玉香海,是清漪园最有名的景观之一。

乾隆同志的母亲非常稀饭长在南方的玉兰花,当儿子的就让人从南方引进,种在清漪园里。 北京 城种植玉兰的历史,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一扇玻璃门后面就是这间卧室的正屋。居中放的是慈大妈的座椅,宝座的前面铺着地毯,四周放着香炉,椅子的后边是一个宽大的屏风,宝座两边的大瓷盘里曾经每天都盛着新鲜的应季水果,这些水果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熏殿、闻水果香味的,很奢侈。

乐寿堂前面靠近昆明湖边的地方有一块巨石。它是北京房山的,最早是明代公务员米万钟同志发现了它,打算不惜成本把它搬运回家。结果,石头刚运到半路,米万钟就散尽了家财,这块石头让米万钟倾家荡产,所以大家叫它败家石。后来,乾隆同志也看上了它,要把它作乐寿堂前的屏风。因为石头太大,为了搬它进院,乾隆同志甚至不顾他麻麻的反对,把院门拆了。后来这块巨石叫青芝岫,意思是青色的灵芝形状的石头,从房山搬来的青芝岫成了清漪园中最有故事的一件摆设。

看见邀月门,这就是长廊的入口了。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到石丈亭,中间建有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留佳代表春天,寄澜代表夏天,秋水代表秋天,清遥代表冬天。几个亭子走一趟就像过了一年。它把前山各个分散的景点连成了一条线。人在廊中游,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处处都是风景。而长廊本身也成为这座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曾被英法联军烧毁的长廊得到了精细的重修,慈大妈喜欢看长廊上的彩画。长廊彩画大小共有一万多幅,除了著名的苏堤春晓、 平湖 秋月、断桥残雪的西湖风景外,还有很多山水花鸟和人物故事,据说因为慈大妈喜欢看戏,所以特别增加了许多戏文的故事,而这些彩画的内容也都是慈大妈钦定的。

然后前往排云殿,排云殿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其母后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的时候更名为排云殿。“排云”二字取自晋代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

在乾隆时期,这组建筑叫“大报恩延寿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建,并改名“排云殿”。据说,开始时慈禧想把这里作为她的寝宫,但在刚落成时慈禧就得了一场病,她认为到可能是此殿距佛门侧境“佛香阁”太近,不适于长期居住,后来她才决定把寝宫改在乐寿堂,而排云殿只作为她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排云门前的铜狮子

排云门两侧蹲立着一对乾隆时期铸造的铜制巨狮,做工十分精美,凸显出皇家宫殿的威严与神圣。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俩,用脚按着绣球的那只是公狮子,用脚按着小狮子的那只是母狮子,很有意思。走进排云门,穿过一座小桥后,就来到二宫门前。

排云殿内陆平床上安放着九龙宝座,背后有用乌木制作的博古屏风,两边有沉香木雕刻的寿字。殿顶上悬挂着1903年由德国安装的电灯。每当慈禧太后庆寿时,殿内宝鼎及殿外的铜龙、铜凤腹中都会点燃香料,袅袅的青烟缭绕着金灿灿的宫殿,凸显出皇家的神秘和太后的威严。

慈禧太后的生日是农历十月初十,每逢大寿,她便高高的坐在排云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光绪皇帝在二宫门内的“万寿无疆”匾下行三跪九叩礼;皇后及众公主、妃嫔们可以步行至排云殿内向慈禧太后行三跪九叩礼;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们在二宫门外行礼;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则只能跪在排云门外。

往上走就是佛香阁,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面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一路登高,来到佛香阁前远眺,可见近处金碧辉煌的宫殿群和远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佛香阁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全木制楼阁,高达41米,是颐和园中最高大的建筑。阁内用八根通长的大铁梨木柱承重,全部构造中没用一根铁钉,完全是靠木材的榫卯结构建造起来的。

佛香阁一层外檐悬挂匾额“云外天香”,意为祈神的香气从这里飘到天外。在中国木结构的古建筑中,佛香阁的高度仅次于山西应县的木塔和河北承德普宁寺的大乘阁。它不仅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工艺中的珍品。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佛香阁内在清漪园时期供奉的是一尊高达十米以上的大悲菩萨,慈禧修建颐和园后改供高四米多的阿弥陀佛。现在阁内供奉的是1989年从古刹弥陀寺大悲殿内移来的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站像,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这尊造像铸成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高达五米,头面分四层,每层三面,每面三眼,共十二面,三十六眼,二十四臂,下蹬九层999个花瓣的莲花宝座,铜胎鎏金,神态端庄,十分精致。

众香界

来到佛香阁的北面,可见一座五彩琉璃牌坊“众香界”。

然后我们从万寿山下来回到长廊,前往听鹂馆饭庄就餐。

酒足饭饱后去参观石舫。

它仿照江南水乡岸边泊船的习惯,是船尾冲外,船头冲岸边。

原先,石舫的舱楼是一种古典的样式,乾隆同志用这座石舫提醒自己时刻不忘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

1860年,石舫上的舱楼被英法联军烧毁,园林重建的时候,被修复了,它改名叫清晏舫,样式也按照慈大妈的喜好改成了西式的舱楼。

修造舱楼的材料看着是石头,其实是木料的。

清晏舫船体的两侧还添建了两个西洋火轮船式的机轮。修好之后,这里成为慈大妈品茶、吃饭、消暑、看景和中秋赏月的地方。也许是清晏舫的外形与军舰有相似的地方,后来有人以为它被用来象征帝国永不沉没的水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艘无法启航的大石船似乎从一开始就预示了大清海军的悲剧命运。

然后坐船游览昆明湖,前往南湖岛。

昆明湖北侧

昆明湖西侧

然后打卡南湖岛东侧的十七孔桥。

然后前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从南门进去,一路向北前往北大未名湖。

未名湖与博雅塔

1924年7月,燕园(原燕京大学校园,现为北京大学校园)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因为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后来校方向当时的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得到广泛赞同后才决定建立塔式水楼。时过境迁,当时一个颇有争议的建议,却成就了中国最高学府中永恒的经典。校园内的建筑高度都低于博雅塔,据传是由于文物保护区的相关规定。

然后沿着未名湖向西走,前往北大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命名缘自阿瑟·姆·赛克勒博士(Dr. Arthur M.Sackler),他是美国知名医药学家、慈善事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赛克勒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文物。

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建立以来,先后在全国许多地方进行了田野考古工作,发掘了多处古代遗址其中较为重要的有陕西西安半坡、岐山与扶风的周原;河南洛阳的王湾、山西曲沃曲村、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等。

然后从北大的北门出来前往马路对面的圆明园Old Summer Palace (Yuanmingyuan)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块区域组成,历史上无比富丽优美,有“万园之园”的美誉。1860年英法联军将主要建筑烧为灰烬,如今游客前来只能在残骸中凭吊,寻找当年辉煌的帝国身影。

我们可以经过正觉寺,涵秋馆,直接去参观十二生肖兽首展。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兽首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他以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蔚为奇观。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9年11月13日,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的献礼,何鸿燊先生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收藏 ;鼠首与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中国,入藏国博;截至2013年5月,据可靠消息龙首在台湾收藏;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然后前往圆明园北端的西洋楼景区,十二生肖水力喷泉原所在海晏堂遗址就在这个景区。

十二生肖水力喷泉

海晏堂蓄水台基遗址

往东走就是清华大学。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经过清华大学大礼堂

我们来到清华二校门。清华大学二校门,位于清华大学主干道之一的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清华大学的象征。

清华大学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门额上刻有晚清军机大臣那桐1911年题写的“清华园”大字。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景观。

结束一天的游览,晚上在京兆尹 King’s Joy就餐。

第一次体验素食,被厨师的脑洞所征服,精致高雅的素食,环境优美,古香古色,有传统的中国味儿,视觉味觉的双重享受,很有意思的美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颐和园集成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游览必看十个景点
颐和园内的这几块大石头,个个有来历
世界遗产之中国——颐和园
颐和园内“镇园之宝”不可错过,每一块石头都是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