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皇太极、孝庄的皇宫——沈阳故宫(千里带你云游天下第21站)

从大连驱车前往沈阳,全程约378.5公里/3小时56分钟。

下午参观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于1625年开始兴建,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清入关前的皇宫。

1616年,明朝女真族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的过程中,于今辽宁新宾境内赫图阿拉城建国称汗,建立“大金”地方政权。1625年由辽阳迁都至沈阳,并在城内启建皇宫;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续建,并于1636年在这座皇宫中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这里是皇太极和孝庄曾经生活的皇宫。

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沈阳故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大清门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建于清天聪年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后,只在这里居住了一年零五个月,就去世了。皇太极登基继承汗位以后,于1631年开始实施浩大的旧城改建、扩建工程,“大清门”就是在这长达三年的改扩工程中修建而成的。而这座门为什么叫做“大清门”哪?正统的说法是清朝的国号为“清”,所以叫“大清门”。

有个传说:这座宫门在建成以后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后来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以后,听说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门叫做“大明门”,为了针锋相对,克其锋芒,就把这座大门命名为“大清门”。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

故宫里最大的院子有11座亭子模样的建筑,其中正中的华丽亭子叫大政殿。

在清朝人关前,决定国家军政事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由汗王(皇帝)与八旗中的议政贝勒(王)和议政大臣共同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而大政殿就是召开这种会议的专门场所。皇太极时期许多关于国家重要决策的讨论和涉及对皇室贵族的处分案件都是在这里最后确定的。

殿内横匾“泰交景运”

其意为“随着天地之气相交万物通达,清朝的宏大国运由此产生”。此匾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御笔。

大政殿右手边是右翼王亭。

整个院落有十座王亭,在排列的顺序上十王亭是取汉族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两黄在北,两蓝在南,两红在西,两白在东。左右翼王是分别掌管军事和民事的两大机构。

八旗亭是八旗的最高衙署,旗内的族人遇有人口出生、婚丧嫁娶等等,都要有牛录或甲喇章京来进行登记,八旗的旗主可以在自己本旗的旗亭内议政。遇到皇帝朝会的时候,固山额真会在自己的旗亭前站立,如果有战役中缴来的胜利品,就会摆在自己的旗亭前请皇帝过目。 十王亭在大政殿的两侧,按旗位顺序排列,呈“八”字形扇面散开,寓意清朝王土无限扩张,是把透视学应用于宫殿建筑布局上的优秀范例。

故宫内有一些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珍贵文物。

皇太极御用腰刀

这把刀全长94.5厘米、宽4.5厘米、厚0.7厘米,刀刃锋利,钢质极优。刀鞘系有羊皮签条,上有墨笔楷书汉、满两体文字:“太宗文皇帝御用腰刀一把,盛京尊藏”。

龙虎宝剑

这把宝剑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御用宝剑,也是其出土的唯一遗物。

全长80.5厘米,剑宽3.1厘米、厚0.7厘米,明万历二十三年,努尔哈赤子承父业并发扬光大。因抗倭保塞有功,晋升龙虎将军,回京后皇帝钦赐其这把龙虎宝剑。有了这把宝剑的努尔哈赤如虎添翼,于1615年创立八旗制,并于第二年正式建立了大金国。后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诏起兵时,又以此剑展开对明王朝的全面攻击。

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流传下来的遗物甚少,只有沈阳故宫、北京故宫珍藏几件。所以努尔哈赤龙虎宝剑,皇太极的御用腰刀,都是沈阳故宫珍藏的国家甲级文物。

清弘历御用腰刀

清七星匕

清御用马鞍

皇太极鹿角宝座

鹿角12个枝叉被巧妙加工成靠背和扶手,椅心以棕绳编织,四腿外加护板并浮雕花卉。

据记载:1631年,皇太极率兵攻打辽西大凌河城,在对面山上搭盖黄幄和黄布城,然后,用红衣大炮轰击大凌河城,吓得山间野兽四处逃窜。这时,一只惊慌失措的大鹿窜进皇太极大帐,被皇太极捕获,然后以其鹿角制成鹿角椅。

清朝入关后,作为祖宗遗物,皇太极鹿角椅被珍藏在沈阳故宫内库。此后历代皇帝在狩猎射鹿、制作鹿角椅时,均将其视为楷模。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和我们在故宫看到的康熙大帝的鹿角宝座完全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郎世宁画作《设色竹荫西狑图轴》

《竹荫西狑图》在1988年被谢稚柳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郎世宁以工细的笔触描绘了在苦瓜藤缠绕的翠竹边,有一只身量细长的西狑良犬,欲动又止。

掐丝珐琅兽面出戟带盖罍

乾隆款掐丝珐琅甪端

敬典阁

然后经过敬典阁。敬典阁是藏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的地方。清朝时期每当玉牒纂修告成,礼部都按例备份恭送盛京入藏敬典阁。玉牒的迎送礼仪颇为浩大,每次从北京启送,都由王公大臣率官兵护送到盛京,到达盛京的时候,盛京将军穿着朝服出郊跪迎,安放玉牒的亭子在鼓乐声中被抬至崇政殿前,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由钦天监择定吉日,再正式送至敬典阁。

进入东所看看。东所是皇帝东巡时皇太后皇后和后妃子女所居住的地方。

颐和殿是皇帝东巡时皇太后接受朝贺之处。介祉宫是皇太后休息的地方。

颐和殿

然后我们去看看故宫最重要的建筑物——崇政殿。

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是黄色的,而沈阳的琉璃瓦是黄色镶绿剪边。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重要差别之一。

殿内椽间绘满飞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玺”彩绘,给人以高洁典雅之感。殿内明堂有堂狴,前是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装饰之物。

“正大光明”此匾为清乾隆皇帝弘历亲笔题写。

那么崇政殿与大政殿有什么不一样的用处呢?作为皇宫的正殿,崇政殿是皇帝日常临朝理政的地方,也就是通常所说“上朝”的地方。而大政殿则是举行较大规模的重要集会时的“大殿”,在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从我们现代的眼光来看,崇政殿相当于皇帝的“办公室”,而大政殿就是一座“会堂”。清太宗时期国家的重要典礼,比如元旦和万寿节庆典、太祖实录告成、皇子娶妻、公主下嫁、明朝重要官员的归降仪式等等,都是在崇政殿举行,而大政殿则是在元旦、万寿节等典礼的主要礼仪结束后大宴群臣的地方。崇政殿也是皇帝接见宴请外邦宾客之处,在皇太极时期,崇政殿主要用以款待前来盛京进贡、朝觐、通婚的蒙古诸部贵族,国内庆典时的一些小规模宴会也常在这里举行。

然后我们去看看沈阳博物馆的制高点——凤凰楼。

凤凰楼在当时是可是盛京最高的建筑,登上凤凰楼便可以将整个沈阳城尽收眼底。凤凰楼上层梁架装饰有红地金龙彩画。中层室内装饰着梵文、凤凰及篆书“万寿无疆”图案,皇帝和皇后经常在这里读书或小憩。

下层为内宫门,是出入宫区的通道。

从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建州卫起兵开始,不论在建州老营、赫图阿拉、界藩山城、萨尔浒山城,或是在辽阳东京城,都把生活区的“宫室”建在山地之上或半山坡上。一是生活习惯的原因,另一方面,在高处便于瞭望敌情,时刻警惕来犯之敌,保护自身安全。沈阳地处平原,但兴建者仍用人工堆砌高台,然后于高台上建盖宫室。这也是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的重要差别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沈阳故宫的建筑是具有鲜明的满族和东北地域特色的。

乾隆御笔“紫气东来”金漆赶珠龙纹匾

凤凰楼是沈阳故宫内的第一楼,上有乾隆皇帝御笔手书的“紫气东来”匾,这块牌匾也是十大“镇馆之宝”之一。这块金漆赶珠龙纹匾,已高悬于凤凰楼上近300年,目前存世仅一份。匾额长六尺七寸、高二尺七寸,四周浮雕龙,青地金字。这份手书已经成为故宫的一个标志。

穿过凤凰楼进入皇太极的后宫。这里为典型的满族四合院建筑。

清宁宫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居住的“中宫”。东西两侧分别排列着,东配宫:关雎宫和衍庆宫;西配宫:麟趾宫和永福宫。从外面看清宁宫满族民居的门开在靠东的一侧。

清宁宫——正宫

住在清宁宫的女主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死后被册封为孝端文皇后。哲哲,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十五岁时嫁给皇太极,生有三个女儿。由于哲哲娘家科尔沁部在蒙古各部落中归附后金最早,与之关系最紧密,所以皇太极改元称帝册封后妃时,便将地位显贵的哲哲立为中宫皇后,她是清代历史上第一位行大礼、正式册封的皇后。顺治七年哲哲故去,谥号为“孝端文皇后”,同皇太极一起合葬在清昭陵(沈阳北陵)。

清宁宫内景

满族人以西方为大。西面供奉着神龛,此幅画像为关公。满族八旗以《三国演义》为兵书。故而非常崇拜关羽。满族人把关羽封为武神。在清朝以前我国的武神是岳飞。清朝人统一天下以后,因岳飞曾经和满族的先祖做过战,关公成为新一任的武神。在神像的两侧分别挂有“万福之原”和“合撰延祺”。“万福之原”是乾隆御笔,意为万福来原于神的赐予。“合撰延祺”是嘉庆御笔,意为聚集天地之灵气,使幸福绵长。

清宁宫内东侧被隔开里面称之为“暖阁”。是皇帝皇太极和皇后哲哲的卧室。暖阁内部分为南北两间,两间都有火炕(龙床)。这种设计非常巧妙,完全适于北方气候温差较大的特点。在漫长寒冷的冬季,住在临窗的南炕,既明亮,又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自然十分暖和;而在炎炎夏日,避暑移居到北炕,则很凉爽,是理想的居住之所。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端坐在南炕上“无疾而终”,卒年五十二岁。

永福宫位居五宫之末,也称次西宫,是皇太极后妃中名气最大的庄妃居住的宫室。庄妃本名布木布泰,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后妃时,年龄最小的布木布泰被尊为次西宫侧福晋。如论及对清政权的巩固发展与影响,庄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她四位后妃,被后人评价为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后妃。庄妃也是中宫皇后哲哲的亲侄女,东宫宸妃海兰珠的亲妹妹,三人同出于蒙古科尔沁部。

在努尔哈赤晚年,皇位争夺激烈,四大皇子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都对皇位存有野心。但是皇太极的妻妾中始终用没有一个流淌有蒙古血液的儿子,这对他的政治地位很不利。他心急如焚,跑到了科尔沁部想再找一个妻子,于是他选中了后来的庄妃布木布泰。年仅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在随后的日子里给皇太极生下了三个女儿,但是也没有给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后来他又一次来到科尔沁部娶了已经26岁的宸妃海兰珠。海兰珠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的是七个月后皇子夭折。皇太极十分心痛,正值此时庄妃布木布泰给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极十分高兴,亲自起名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皇太极的一后四妃全部来自蒙古草原,都姓博尔济吉特氏。由此可见皇太极对联姻蒙古的重视程度。

1643年皇太极在清宁宫突然驾崩,引起宫廷皇权的斗争,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互争皇位相持不下。当时正当清军挺进中原的关键时刻,庄妃在这紧要关头,审时度势,利用自己的地位和中宫皇后的支持,联合多尔衮推举福临继位,从而避免了险些酿成的宫廷政变及清王朝的分裂。福临登基,庄妃从此成为皇太后,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生涯。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因出天花24岁在北京养心殿英年早逝。在庄妃的支持下,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即后来的康熙皇帝。庄妃又被尊为太皇太后。

在清宁宫后的这根烟囱是当年沈阳城内唯一的一根烟囱。寓意“一统江山”。烟囱有11层,在十一层上面还有三块砖。清朝一共有12为皇帝。其中11位寿终正寝。末代皇帝溥仪只做了三年的皇帝。正好和这十一层零三块砖“一统江山”吻合。

后宫的一些珍贵文物。

清红木柄绿缎彩绣博古纹扇

清象牙雕蝠蝶葫芦式盘

明犀角镂雕梅花杯

然后走进迪光殿。迪光殿是一座三间歇山前后廊式建筑,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年—1748年),距今有200多年历史,为清帝东巡期间时处理国家军政要务之所。迪光殿之名为乾隆皇帝钦定。迪,语出《尚书?太上》,有“启迪”之意;光,语自《易经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享”。迪光,即“欲迪”“祖宗谟烈”之光。

御花园

文渊阁

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乾隆四十六至四十八年(1781-1783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

文溯阁是个二层三楼(外观两层,内部实为三层)的建筑,它的色彩与其它宫殿截然不同。文溯阁用的是黑色琉璃瓦绿剪边。这在沈阳故宫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同。

戏台

明天我们游览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的张氏帅府和辽宁博物馆。有兴趣的关注我,可以看下一篇旅游攻略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有什么不一样
沈阳故宫
带你走进沈阳故宫
辽宁沈阳:清故宫
紫禁城不止北京一座,沈阳也有故宫,孝庄太后大玉儿曾住这里
故宫博物馆(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