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咏物诗词有三境,分析欧阳修七绝8首,迅速提升咏物创作水平

咏物,可以说是诗词写作的基本功,也是最基本的题材,同时也是初学诗词者比较喜欢题材。那么咏物诗应如何写?

佛家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境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二境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三境也。咏物诗词之境界,大致也可以此论者。

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歌咏、描状类)

在古人的咏物作品中,如骆宾王《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也属此类。象这一境的咏物诗词,大多只是简单的或说是单纯歌咏,除此之外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内涵。

写这类咏物诗词,要注意充分抓住所咏物什的个性形象特点,运笔要细腻自然,描摹要生动传神,刻画要精准到位,最好要能使读者从中感受到某种美好或体会到某种丑恶,咂摸出点什么启示、味道。如果单纯地去描摹物件,弄不好很可能流于近似谜语之类。

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寓理、兴寄等)

这类咏物诗词的写法,经常会借助于双关、象征、隐拟、比喻等手段,达到一种物人双关或将哲理诗化的效果。写这类有所隐拟的诗词,需注意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度”字,联想、想象、比拟、隐喻发挥的要贴切自然,切忌生拉硬拽。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这首《蝉》诗,主题是借蝉的形象来表达一种居高声远的品质。“居高声自远”,不仅蝉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寓意双关!那居高者已经不是蝉,而是人了。这是作者的一种的生活感悟。

三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物我合一、托物言情)

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物与“我”的合一。“我”之身世、感慨、意怀,寄托于物,完全透过物来表达。诗本身吟咏的明明是“我”自己,但却只是若隐若现,基本不暴露,作者的本意隐寄其中,藏很深。而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透入理解和领会,却分明又可以感受出来。也就是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山水里面已加入了作者的灵魂。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全诗表面看来是在咏蝉,是蝉在自说自话,其实作者只是假托蝉这个物,抒发的全部是诗人自己的心声。可以说诗从一开始就把蝉和人粘在一起,处处有蝉,处处有人,蝉与人就好像两个难友时时互相倾诉。蝉即是我,我即是蝉。诗采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是蝉;采用双关手法,自颔联起句句写蝉,但句句又都是写自己。

画眉鸟 北宋 ·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鹭鸶 北宋 · 欧阳修

风格孤高尘外物,性情闲暇水边身。

尽日独行溪浅处,青苔白石见纤鳞。

鹭鸶,因其头顶、胸、肩、背部皆生长毛如丝,故称。 唐 李绅 《姑苏台杂句》:“江浦回看鸥鸟没,碧峰斜见鹭鸶飞。”

前二句写鹭鸶的内在精神与性格,属于主观描摹。后二句则转为对其外在形象的刻画,对前二句进行烘托,咏物常见手法。属于咏物二境,寓理兴寄而已。

野鹊 北宋 · 欧阳修

鲜鲜毛羽耀朝辉,红粉墙头绿树枝。

日暖风轻言语软,应将喜报主人知。

首句刻画野鹊的羽毛外在,次句则进行环境氛围衬托。三句转为对野鹊的动作声音描写,四句借此发挥,亦算顺理成章,但稍微直白,余味略缺。

鷤䳏(一作鴂) 北宋 · 欧阳修

花残如霰落纷纷,紫陌空遗翠幰尘。

鷤䳏枉缘催节物,年华不信有伤春。

鷤䳏应是鹎鴂鸟,叫声明亮动听。 宋 张舜民 《中宫致斋》诗:“林藏鹎鴂随莺啭,风引酴醾助酒香。”

翠幰,饰以翠羽的车帷。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前二句不写鸟,而是写周围的环境景物,这是为后二句做铺垫。首句写花落纷纷,如霰二字生动。次句写紫陌车尘,写游人踏春之后的情况,空遗二字略带情感。

三句则转为写鸟,但不写鸟本身,而是以“枉缘”写鸟叫催节物的动作行为。然后引出第四句的“年华不信有伤春”,余味无穷。第四句有大遗憾与无奈,对岁月光阴惋惜。

柳 北宋 · 欧阳修

雨阔堤长走画辕,絮兼梨雪堕春烟。

东风苑外千丝老,犹伴吴蚕尽日眠。

首句写柳所在的地点环境,还有天气。次句则描摹柳絮如烟的状态,“堕春烟”三字非常形象与美感。第三句则从第一句的环境描写再进一步说出柳之情绪,“千丝老”赋予情感,再用第四句的“犹伴”描写来烘托“千丝老”。此首情感比较隐微,写柳还是写人?可算是咏物第三境。物我合一、托物言情。

井桐 北宋 · 欧阳修

檐攲碧瓦拂倾梧,玉井声高转辘轳。

肠断西楼惊稳梦,半留残月照啼乌。

首句采用倒装句式,写出倾梧在碧瓦高檐旁,非常简练生动,这是在半空的梧桐画面。次句转为描写屋檐下的玉井,并以辘轳转动的声音,营造一种幽凄氛围,为三四句做铺垫。

三四句转为写月夜景色,“肠断”二字是诗眼,为何肠断惊稳梦?诗人并未直接点明。而是再以第四句的残月啼乌的幽凄画面来回应,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回味。

本首七绝虽说是写井桐,但大部分笔墨并非是写井桐本身,而是围绕井桐而产生的氛围,提炼出一种肠断或思人的情绪,敷衍成诗。亦即已经跳出了咏物的本身,咏物只是一个切入点而已。

#诗词##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咏物诗的写法
咏物诗词的写作手法
咏物诗 有寄意的(教案整理)
阚胜凯:如何写咏物诗
欧阳修《画眉鸟》赏析
每日背诗 | 画眉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