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透彻解读诗的省略、倒装和词性活用,不懂这些,怎能欣赏古诗词?

诗短小精炼而蕴含丰富,兼顾声韵美、内容美和意境美,这点和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是完全不同的。

诗歌内容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犹如羚羊挂角,神鬼莫测,无迹可寻。

这些特点得益于诗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语法,其中就包括省略、倒装和词性的活用等。如果不懂这些,诗的鉴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下面就分别介绍这些诗歌的语法技巧,读完本文想必定会有收获。

1.省略

诗是最短小精炼的文学形式,没有“省略”的精彩运用,要想达成这个效果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

省略包括主语省略和谓语省略等多种。

来看一个省略的典型例子,杜甫经典五律《春望》中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泪的是花吗?惊心的是鸟吗?当然不是,溅泪和惊心的主语是“人”,主语被省略掉了,谓语“看”和“听”也被省略掉了。

如果把这句诗补全,就会变成“(我)感时(看见)花溅泪,(我)恨别(听见)鸟惊心”,意思是主人公国破家亡,思念亲人,触景生情,看到花就忍不住痛苦流泪,听到鸟叫就感到痛心。

杜甫该诗句因为省略的灵活妙用,增强了诗的跳动性,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极大地增强了诗意。

还有一些诗,因为省略掉主语或谓语,巧妙地变成了名词并列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带给人无穷诗意。

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词和曲也同样会遇到这种现象,例如元朝马致远《秋思》中的名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正因为“省略”的精彩运行,增强了意境,使得这些诗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2.倒装

倒装在诗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谓、宾、定、状、补语几乎都可以倒装,当然倒装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不能肆意妄为。

因为倒装的合理运用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诗句诗意大增,创造出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

例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诗,正常的顺序是“对江枫渔火愁眠”,作者将宾语“江枫渔火”前置,增强了诗意,使得平淡而枯燥的平铺直叙变成了意境优美的诗句,从而使得此诗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再比如李商隐《安定城楼》中的名句: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前句的正常语序是“永忆白发归江湖”,意思是作者一直怀有年老归隐江湖之意,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倒装前后两句诗的意境,正因为倒装,诗意才得以无限。

还有杜甫的经典名句: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如果不懂倒装,这句诗是很难读懂的,其实正常的语序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倒装前后的诗句意境是完全不同的。

诗人运用倒装非常频繁,有时是诗意的需要,有时是调整平仄的需要,朋友们读诗时可以仔细观察体会一番。

3.词性的活用

词性的活用在诗中也很常见,对诗意的增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此句备受后人的推崇,成为炼字的典范。

我曾经分享过一个对联,“烟锁池塘柳,灯深村寺钟”,有朋友说“锁”是动词,下联用“深”来对不合适。其实这里“深”是以“使动词”的形式出现的,意思是影影绰绰的灯光,使得远处的村庄显得很深,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个场景,很富有诗意,和上联比较般配。

好了,本文抛砖引玉,浅显而通俗地介绍了诗中省略、倒装、词性活用等基础知识,读懂这些,对正确理解诗句含义,对更好地鉴赏诗词大有裨益。

另外,能否活灵活现地应用这些技巧,也是诗人处于何种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有位诗人模仿《枫桥夜泊》,很可惜没成功,终究还是二流作品
如何构建诗的语言
闲话 | 小论摩诘诗
诗,不能没有生活情怀
七言律诗的写作常识(3)
《枫桥夜泊》说课稿一等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