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渡江战役粟裕两次机断专行,兜住5万敌军,战后张震评价甚为公正

从豫东战役到渡江战役,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配合作战逐渐成战略决战的常态,关于这几场大战役的指挥机构和粟裕在战役过程中所担负的任务成为后人的讨论焦点,很多人认为粟裕才是战役的指挥者,从参战兵力的规模和发动战争的顺序来说,华野都是南线战略决战的中坚力量,如此来说也符合战役的一般规律;但从整个战略态势来说,战略决战又不仅仅是兵力的对决,三场战役所波及的范围已牵扯到了华北、中原、华中等地区,参加支前的民工有几百万人;因此保障前线战略物资的供应、伤员的转移、俘虏看管和教育等问题绝非一个战略区所能担负的起的,如此来说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是保障是战略决战胜利的关键。

总前委 影视资料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立于南线战略决战之初,但总前委第一次碰头会议却是在淮海战役尾声,会议的目的是制定渡江战役方案,因此单纯从军事上来说总前委又非整个战役的直接指挥者,事实也确实如此,早在粟裕建议由陈、邓统一指挥时,陈、邓方面就致电中央,关于华东野战军的作战指挥多由中央负责,此后不管是中野围歼黄维还是华野围歼黄百韬和杜聿明,战役的实际指挥者还是各自战略区的直接领导人,双方基本没有交叉指挥作战的机会,因此单纯比较作战任务的轻重似乎就更容易些了。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担负围歼黄百韬兵团任务,同时还要负责阻击徐州方面邱、李兵团增援,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虽然由中野指挥,但却从华野借了五个纵队,华野同时还要看住徐州邱、李、孙三个兵团和南线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华野是一肩挑三担兵力的运用达到了极致,因此华野的作战任务和作战规模明显大于中野。

粟裕

到了渡江战役时总前委的任务更加明确,战役指挥方面由粟裕、张震制定方案,然后经总前委讨论报中央决定,再以总前委的名义发布实施,实际作战指挥东线方面仍由粟裕负责,为此中央还致电总前委:“总前委和华东局均直属中央”,从行政级别上来看,华东局与总前委并列,但具体到战役方面总前委又对整个渡江负全责,二者与中央的关系类似于“各论各的”,华东局方面粟裕指挥作战,总前委多负责中野方面作战,正如陈毅据说:“粟裕是打仗的行家,不需要总前委过多干涉”。

渡江战役初许多人对国民党长江防线感到恐惧,国民党方面也坚信共产党过不了长江,毛主席也称长江是“天堑,不是阴沟而是阳沟,过长江不容易”,但作为渡江战役策划者粟裕根本没将国民党长江防线当回事,早在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就率领新四军先后三次在敌严密封锁下渡过长江,那时我军还处理绝对的劣势,如今解放军不管从总兵力还是技术装备上都远超国民党,只要战役指挥妥当,解放军必然会携万钧之势横扫长江防线。

粟裕

经过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后粟裕对大兵团作战更加得心应手,他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如何渡过长江,而是如何在渡江后大量歼敌,以提高战役的效率和缩短解放战争的进程,粟裕在华东野战军作战会议上说:“毛主席说解放战争可能还要一年,但如果渡江战役打得好,时间可能还要缩短。”为了达到这一战略构想,粟裕制定作战方案比总前委看得更远、更有作战野心。

1949年2月总前委会议决定,将渡江作战的突破重点放在芜湖、安庆地段,由二野负责强渡,至于长江下游是否作为突破重点由粟裕具体考虑后再作决定,从位置来看总前委对渡江还是比较保守的,国民党重兵主要集结在长江中下游的芜湖、南京、镇江、上海等地,西线主要由白崇禧负责,因兵力有限再加上东北野战军一部南下威胁武汉,白崇禧更不敢向东防御了,因此安庆段属于敌防御的薄弱地区;相比总前委的谨慎粟裕认为突破国民党江防不成问题,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渡江后大量歼敌,国民党在长江下游部署了五十多万兵力,这一大块肥肉怎能不吃呢?

渡江战役示意图

长江中下游南京到江阴段呈自北向南走势,粟裕根据这一有利地形制定了东西两线(整个渡江战役分为东、中、西三个兵团,若单论华东野战军方面也可称东、西兵团)渡江后迅速对进,围歼国民党主力的作战方案,为此粟裕对解放军渡江后敌军的反应作了三点预测。第一,敌集中芜湖、南京上海等地主力在京沪路上与我军决战;第二,敌南京、芜湖、镇江之敌向杭州退却,在浙赣线上组织二道防线,同时京沪线上之敌向上海退却;第三,沿江之敌陷入混乱,全线溃退。

以上三种可能不管发生哪个,东、西渡江集团必须迅速对进,在广德、长兴等地回合彻底堵死国民党南撤之路,尤其是第三种可能,敌迅速溃逃可能会甩开我军,为此粟裕详细计算了南京、芜湖、镇江南逃之敌的路线、速度,认为我军先期或与敌同时到达长兴、广德之地是可能的。1949年4月20日,西集团华野七、九兵团率先渡江,21日占领铜陵、繁昌等地将国民党江防彻底截断,21日粟裕亲自指挥东集团八、十兵团渡江,由于江阴要塞被成功策反解放军迅速过江切断京沪公路。东、西集团渡江后按照粟裕的设想迅速向纵深推进,与此同时中野在安庆段成功渡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千里防线被切成数段。

东、西两线成功破防让沿线敌军彻底陷入了混乱,从前线返回的情报来看,敌人阻击的积极性并不高,敌军很有可能按粟裕预测的第三种设想向南退却,21日午时粟裕收到总前委电报,要求华野中集团七、九兵团渡江后于25日前清理沿江之敌,26日开始向纵深推进,并要求战术上“稳扎稳打,不可轻敌乱碰”,这与粟裕的战前部署大相径庭,如果大军滞留沿江一带,则敌军可能从容南退并于浙赣线组织第二道防线,为此粟裕与张震联名致电中央和总前委,我军渡江后应携胜利之势迅速向纵深发展,以造成敌更大之恐慌,西集团渡江后当迅速向东北挺近与东集团于预设地点会和

粟裕电报发出不久又收到中集团指挥谭震林电报,具体涉及到7兵团渡江后各军的前进路线和进军速度,总体意思与总委电报一致,粟裕深感时间紧迫来不及拟电报请示,下令七、九兵呈梯次向东北推进,部署妥当后粟裕、张震再次联名致电中央并总前委,“此间各部已照上述部署进行,请总前委追认批准”;这又是一次“先斩后奏”,在粟裕的军事生涯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身为前线指挥员粟裕一直秉持着“失掉战机就是犯罪”思想,本着为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不计较个人得失,是一位纯粹的军人。

整个战局正如粟裕所料,南京、镇江、芜湖之敌沿着京杭公路两侧向杭州溃退,粟裕已经详细计算敌南逃的距离和时间,预设围歼战场在郎溪、广德、长兴地区,为此他与张震多次致电前线,“迅速猛进、阻击、截击与属追”发挥我军运动战的优点务必先敌一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华野许多抗日时期的老战士们都知道,跟着粟裕打仗必须脚板要快,“跑得、饿得、打得”是这支百战之师的特点,纵深穿插如一柄锋利的钢刀、阻敌打援如老松盘根纹丝不动。

4月24日,两线追歼部队还在路中,总前委致电粟裕、张震,认为此时渡江战役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但歼敌数量不多,除一部继续追击外,主力部队应就地整顿,克服并停止渡江追击所形成的紊乱现象,与此同时前线指挥员也来电提出:“预计在宜兴、吴兴等地不会有大战,不可能在该处包围敌人,因为敌人退得太快了,请执行第二阶段作战任务,进攻杭州或上海。

影视资料

到底能不能兜住敌人,只有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才具备发言权,不能仅靠战场表象就断定某一战略部署的可靠与否,对国民党南逃之敌粟裕可是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的,南京、镇江、芜湖之敌如果向杭州退却,直线距离有140公里,国民党在我军过江后不可能立即南撤,再加上山路阻碍跑到广德、吴兴等地至少需要四、五天,而华野西兵团在芜湖段渡江后没有任何耽误,连南京城都没进就开始向东北挺进,粟裕计算西兵团推进到广德、吴兴也需要四至五天,因此粟裕确信敌军目前还未跳出预设包围圈。

为此粟裕下令东西两线部队加速钳形攻势,4月28日东线部队切断南京退向杭州的道路歼敌两个军,从南京、芜湖南撤的五个军不敢继续沿京杭路退却改向溧阳以西的山区,正式进入粟裕预设阵地,几乎同时西线兵团进入吴兴、广德与东线部队会合完成对敌人的包围,经过两天的激战共歼敌五万多,至此粟裕战前设想的东西对进大量歼敌的战略部署完美画上句号。

影视资料

渡江战役是粟裕大兵团作战的又一经典案例,战略目的与战役结果完美吻合,对于两次机断专行张震战后给出非常高的评价,他称粟裕总能坚定不移地执行战略部署,对大兵团作战的决心异常的坚定,当敌情发生重大变化时他又能及时地做出调整并果断执行,在战役组织上为了抓住战机有时一边执行一边报告

补充:

南线战略决战从军事角度来讲华东野战军确实在整个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管是歼敌数量还是对战役指挥的影响力上,粟裕功劳之大无可厚非,回过头来看总前委对渡江的战役部署应该不是很完善或者说不能达到歼敌的效果,如果真把长江下游的渡江作为辅助,仅凭中野是无法在浙赣线上拦住敌军的,国民党很可能缩回上海或逃入杭州,不管是哪种可能都将给下一步解放上海或杭州造成巨大困难,而粟裕提出将三江营到张家港同样作为突破口,造成了于运动战中歼敌的战略态势,对解放军来说是最好的歼敌方式,杭州不战而回归到人民手中,因此从战役的部署上来说粟裕思考更加长远。

粟裕大将

1949年8月,毛主席谈论到渡江战役时说:“渡江战役时,我们有的同志对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缺乏信心,粟裕他们几个同志有信心,结果我们胜利了,比预想的要顺利、要快。”其实何止是渡江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粟裕都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信心,怪不得陈老总说:“粟裕浑身是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计划一个半月完成的战役,粟裕半个月解决,陈毅高度评价
渡江战役,粟裕突然更改作战计划,且不等毛主席答复,就展开行动
1962年吴化文病重,他拉着兄弟的手满怀感慨:我最后的选择是对的
渡江战役参战人数到底多少?三大集团如何分工?对手是谁?
吴化文的35军攻入总统府,粟裕急调24军到南京:去把他们换下来
刘伯承、粟裕的指挥能力都比谭震林强,为何渡江战役谭先一天进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