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8

保福寺与护圣寺斗法的传说

旧时梅岭有两座著名的寺院,一座位于邬姚村叫做保福寺,另一座在清塘村叫做护圣寺。两寺原本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高僧、中国禅宗第代祖师——法常禅师(752-839),史称大梅法常所创建的,属同根同源。据说当年两寺的规模都很大,都可以千僧过堂。但或许是一山不容二虎,到清朝嘉庆前后,两座寺院终成夙敌,他们相互对立相互指责各不相让。由此他们彼此之间也便开始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两寺的争斗以佛学中的风水论为依据,主要手段就是破坏对方的风水龙脉。护圣禅寺首先派出了上百个僧侣,在保福禅寺的坐山(燕墩岗至西彰山系,山林产权归护圣禅寺所有,保福寺的僧侣们认为那山是保福寺的龙脉)山系中间挖掘了一块面积达四五亩的水稻田。据说挖掘时那山上的泥土都是活的,僧侣们每掘一洞,泥土自己就会涨满一洞。见泥土挖不成,最后他们从护圣寺提来了大量的狗血和犁铲,挖一锄犁铲插一把,狗血淋一勺,上百人这样一点一点挖总算在一整天内挖出了一块四五亩大的水田。按阴阳学说,如此一来保福禅寺的发展命根就被拦腰砍断了。为了报复,保福禅寺连夜也派出了一百多位僧人,来到护圣禅寺的寺前(那寺前的土地产权恰巧是保福禅寺所有,据说那块土地刚好抵在护圣寺龙脉的龙头上)开挖了一块面积一亩左右的水田,把护圣禅寺的龙脉也切断了。如此,两寺的龙脉都被对方在相互斗争中给断了,从此就双双走向了衰落。这件事听起来充满传奇色彩,不足以全信,但给后来的两寺院僧人及周围的居民留下了一个深刻教训。为教育后人,当时人们把保福禅寺坐山上的那块田称之为烂摊(造成烂摊子的水田),给护圣禅寺前的那块水田称之为占头丘(占据了龙脉龙头的水田)。

大梅山山名的传说

大梅山坐落于宁绍平原东南面的鄞州区横溪镇,山海拔不高但富有灵气。其四周有诸多山峰,形状犹如莲花的花瓣,紧紧地把大梅山簇拥在莲花的中心。其山名的来历,传说与山上曾经孕育的一棵巨梅有关。此梅树为天地之灵物,为龙的化身,自盘古开天辟地,就已经生长在大梅山的正山顶,树身粗大,需六人合抱,高则直插云霄。传说唐朝太和年间,位于会稽郡的大禹陵需要重新修缮,急需找一根优质的栋梁柱。大禹陵始建于南朝梁初年间,是大禹王的死后陵寝。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特意在大禹陵上修建了大禹庙,可历年来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木材,所以没几年大禹庙就需要换栋梁,这也让管大禹陵的官员感到头痛。说来也很神奇,就在大禹庙就要修建的前日正午,那位主管大禹陵的官员正在批阅公文,此时天忽然变得一片漆黑,转而在公堂照壁上出现了一座奇幻的锥形小山,那山不高,周围却被众峰所怀抱,像一朵美丽的荷花,且该山山巅还有一根金光闪闪的龙柱矗立。那是什么?官员看得出奇,可转眼又是烈日高照了。官员于是急忙召集一班人马,紧急询问会稽之地是不是有形如莲花的群山。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名僧人,此僧自称姓张,说在会稽郡的东南就有一座莲花宝山,山上有一棵巨龙演化的神梅,大人正可以用那棵大梅树的上半截来做大禹王神殿的正栋梁,贫僧可以帮你一起前去采伐。官员一听,已知那一定是菩萨点化,

当地老公公传说。

忙下殿,来到殿外,向南跪下,足足磕了个响头。随后就跟随张僧,带着一班人马向鄞州而来。他们走了半个月,终于来到了莲花山下,抬头果见一棵巨大的梅树耸立在群山的正中。砍伐开始,这一班人先在张僧的带领下,在梅树脚下烧香念经忙活了四十九天。祷告完毕,只见张僧拿起一根清香在梅树根部轻轻一划,梅树就自己缓缓地倒下了。倒地后,张僧又跑到梅树的中间,用清香再划,梅树又居然断成了两截。面对如此大的梅树,又该怎样运到会稽呢?正当大伙犯难时,张僧就说不难不难。只见他拿出一支毛笔,在梅树的上半截画了一条巨龙,不时那半截梅树居然化成了一条神龙,并腾空而起向会稽的鉴湖飞去。飞入鉴湖的梅树水淋淋的,浑身都是绿萍,人们把它用铁链锁了,然后就做成了大禹庙的栋梁,经千年而不腐。而那个张僧,事后也不知哪儿去了,没了影踪。巨梅留下的下半截,不久修建鄞县它山堰时成了堰梁,至今犹存。此后,当地人们也就把此山称之为大梅山。

过年的传说

的原意是指谷物成熟。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的字是由两个字加在一起组合成的“”。这个字的意思很明显,表示谷物累累,收成好。以后便把谷物一熟算做一年。到了周代,正式以名首,一年的开头叫做岁首。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主持制定太初历,正式确定每年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太初历继承夏历的历法,以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所以才叫做农历1949年,新中国成立,正式采用公历,将每年日定为元旦,把农历元旦改称春节。说起还有不少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身似牛的凶恶怪兽叫,常年在深山中捕食百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兽吃兽。因此,在人口稀少、工具简陋,没有什么防身武器的远古时代无法对付这凶恶的怪兽。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好东躲西逃,去躲避的侵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虽然凶狠,却也非常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共同商量,只要家家户户都备上这三样的东西,也许不敢进村了。到了冬天,凶恶的又要进村侵袭人畜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各家各户的门口都挂着用红色涂抹的木板,门口燃烧着火堆,夜间派人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响声。夜深了,果然蹿到村口,只见到处一片鲜红,处处是火光普照,”“的响声响彻云霄,吓得夹着尾巴掉头就跑,躲进深山老林。从此,就不敢进村,不再来危害村民,伤害牲口了。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日子!从此每到冬天来临,人们都像那年防御进村那样,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的木板,点上火堆,通宵敲敲打打,驱赶怪兽。这样代代相传,慢慢变成现在的贴春联、挂红灯、放爆竹、放焰火,春节敲敲打打舞龙灯、跑马灯、演戏等各种风俗习惯。

横溪楼君庙的传说

横溪楼君庙有上下两庙,建于原上街王家村头的称上庙,建于下街的称下庙。周夹岙、栎斜等村也有楼君庙的分祀。横溪一带自古就有沿山十八楼君庙之说。楼君,即唐咸通青光禄大夫楼茂郏,懿宗年间远近闻名的一位四明兵马使,他是浙东平贼定乱的显赫战将。奉祀楼茂郏的庙宇不但鄞县民间有,奉化、象山、宁海、慈溪、余姚、镇海及舟山、定海等各地也有。解放前,横溪楼君庙青瓦红墙,五开大门,前台后殿,廊院宽敞,建筑雄伟,非一般庙宇所能比拟,因而有横溪大庙之称,又称楼将军庙。楼茂郏字希哲,原籍在苏吴,后任四明兵马使,曾一度驻守奉化黄蘖隘口(鄞奉交界口,即现在的奉化市莼湖镇楼隘村),后来他将虎帐移至横溪鲫鱼山附近安营扎寨。据《奉化县志》记载,楼茂郏魁梧雄伟,耕居隐士珂之仲子,十二岁通《尚书》,习韬略,善骑射,窥黄石之兵书,洞晓白猿之剑术,苏人蒋师玉器之。唐咸通元年(860月,浙江沿海乱贼为患,掳壮丁,抢民女,劫财物,百姓遭殃,叫苦连天。这时,浙江东道观察使王式便命楼茂郏带兵来宁波一带平定匪乱。楼茂郏到了横溪,见到的几乎是一处处无人无禽的荒村。横溪河已成了一条横尸的血河,惨不忍睹。楼茂郏咬牙切齿道:不平贼寇,誓不罢休。我一定要把贼寇掳劫去的百姓一个个地救回来!于是,楼茂郏便指挥官兵昼夜不停地朝贼寇流窜的各个方向追赶。楼茂郏带兵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他自己身先士卒,爱兵如子。他说:杀人者,如杀我父;淫人者,如奸我母;挞人者,如挞我双亲。楼茂郏在浙东宁波一带平贼治乱一年零八个月,获救青少年女子几千名,获救青壮年男子达万余众,因此深受百姓爱戴。楼茂郏忠心耿耿,为国为民建立了不少功勋,然而受朝廷排挤贬黜,回到他的宅第——鄞阳山下,即现在的奉化莼湖镇楼隘村度晚年,成为楼隘的祖先,终年九十七年,可谓是寿星。据传,他临终时,有人听到天上传来笙歌弦乐之声。当地老百姓说,这是玉皇大帝把楼茂郏接到天上做菩萨去了。历史上,民间对这位楼君菩萨充满敬仰。古时《鄞县志》、《奉化县志》中,对他都有记载:楼将军显神灵,驱蝗、逐虎、水旱、疾疫之祷有求必应。

横溪赵君庙的传说

姓相传北宋庆历年间,鄞县县令王安石巡视横溪一带水利,发现前塘河两侧孔家潭与河头交界处的稻田是靠天田,几天不下雨,禾苗枯黄,一下暴雨,洪水横溢,居民遭殃,稻田淹没。于是,王安石择定在孔家潭和河头之间,向奉化白杜方向开凿一条横塘河,东与前塘河接通,西与白杜河相连,既可防洪抗旱,又可和奉化水路相通,但因资金短缺,劳力不够,与下属押司赵察、捕快赵定商量。赵察、赵定是亲兄弟,他俩想横溪人民所想,急横溪人民所急,没有资金便愿卖掉祖传七十亩良田和两栋房子,劳力不够就到奉化老家至横山一带招募。赵察、赵定兄弟俩带着开凿横塘河的图纸,实地测定,率领四五百名民工,日夜挑土挖泥,奋斗在工地上。哥哥赵察从小读书,文质彬彬,体质较差,由于劳累过度至第二年十二月口吐鲜血倒在工地上再也不能起来。悲痛的泪水没有动摇弟弟赵定开挖横塘河的决心,他草草在附近掩埋兄长后,继续带领民工奋战挖河工地。至第三年秋天,身体强壮的赵定也抵挡不住夜以继日的劳累,昏倒工地。他被民工扶起,又不听劝说,不休息也不看病,争分夺秒咬牙苦干。终于,在开挖成功前一个月,栽倒河底,再也起不来了。民工们边嘘叹边哭泣,将他埋在哥哥赵察墓旁。十里长横塘河挖开了,这一带稻田旱涝保收了,可是赵察、赵定兄弟俩为孔家潭、河头村民造福捐躯了。后人为纪念他俩捐尽家产,又相继献出年轻生命的崇高精神,便在他俩的墓旁建了庙,塑了他俩的神像,称之赵君庙,又因他俩为开掘横塘河而献身,所以人们也称为横塘庙。原来的赵君庙一直为孔家潭、河头两村村民所供奉。可惜旧时雄伟的赵君庙毁于解放后土改期间,原址已作他用。现在的赵君庙是1994年孔家潭村村民自发集资,择地孔家潭村西北而新建,被村民称为自己的村庙。赵氏兄弟被村民视为保护神,香火不断。每逢初一、月半,人们进庙焚香叩头;遇到节日(特别是大年除夕),不少老年人伴神坐夜到天明,祈祷赵君菩萨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龙王堂、龙王庙、仙人井龙潭传说

龙王堂、龙王庙(亦称龙宫),重建于清末,由芝山徐三槐、陈水生先生(教书)二公发起,并由同乡邬姚村邬米夫等公筹建,同时受到咸祥慈善人士王正比等先生赞助,在四方乡邻大力帮助下重建了龙王庙。龙王庙十分庄严:庙中有大殿五间,左右两廊,中间戏台一座。大殿正中暖阁,飞檐翘角,暖阁的盘龙柱精工细雕工艺精致。中座香樟木雕像龙王菩萨一尊,后坐龙王娘娘。墙上画麒麟一只,神韵兼备,确系丹青妙手之作。二旁武将菩萨四尊。正殿左右正栋梁上塑有雷公雷婆二尊。雷公鹰嘴,肩生双翅,右手捏斧,左手拿凿,双脚踏鼓司打雷;雷婆也肩生双翅,双脚踏鼓,双手拿镜司闪电,形象十分威严。芝山龙王堂在民国初年寺庙清册上还有记载,后建乡政府时拆毁。龙王堂、龙王庙有传统庙会,影响甚大。为庆祝风调雨顺,每年在六月十五、十六日演戏两天,赶庙会的人士来自四面八方热闹非凡。龙王庙两侧离庙30米溪坑中生有天然水潭,名叫仙人井龙潭。此潭形成非常奇特,潭四周都是由光滑天然岩石组成,潭侧上面有一块既平又光滑的巨石。潭呈自然圆形,潭水深不可测,潭口小肚大,潭水由上面独一岩槽流入龙潭。潭上面自然形成十分相似的石步梯阶,实为十分奇妙。仙人井龙潭上游有龙尾潭、思古潭、三角龙潭、双连井到梅龙潭。龙潭下游有基潭、澄水潭、右路潭到洗脚龙潭。仙人井龙潭久旱不涸,源出烟墩岗、大梅山,上游山深林密,水源充沛。仙人井龙潭威名传四方,远离百里之外的何步苏、松岙,本地的咸祥、大嵩、管江、东山等地民众每逢夏秋季节久旱无雨的时候,都来仙人井龙潭求拜老龙,希望它能够德泽四方,雨救生灵百姓。请龙圣时,地方族长坐竹竿软轿,带领威严的仪仗队,敲锣打鼓到龙王堂仙人井龙潭旁边,族长跪拜,巫师念咒,谨慎乞求雨。还龙圣时则更为热闹。讲述人还能讲述一些民间传说、神话、谚语、岁时节令等。古村芝山有历史悠久的舞龙传统,到清末形成了组织,名为聚兴会。该会组织以青壮年为主的舞龙队,借助仙人井老龙的威名,每逢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计时六天,举行舞龙活动。所到的村社,民众出资出物,所聚集的资金全都用于修桥铺路。

另有传说二则:

一、徐氏祖先见龙的传说

从前徐氏高祖公府君没有富时,背着竹簟到仙人井去卖,猛见一物自井中跃起,有头有角;遍身黄鳞,目光如炬。他知道一定是龙,于是把簟放于路旁,忙下跪拜,一会儿龙没有了。于是又背簟前行,走了不到一里路,遇见一位老人问他:你在路上有什么东西看见?府君回答:没有。老人说:你可以富了!说完老人不见了。府君又惊又喜,后来果然应了老人的话,府君家一天天富了起来。

二、仙人井龙潭请龙圣的传说:

某日有一次请龙圣,一面铜锣掉入龙潭中。有人下潭捞锣。龙潭底见一位老人在做草鞋。该人问老人:有否见到铜锣?老人答:没有见到铜锣,只有一块瓦片。该人拾起一看,实是铜锣。该人又问老人如何回去,老人说:前门开出大嵩江,后门走出横溪后寺河。后来该人回家,反比其他请龙圣人先到。

的传说

在横溪镇金山村(钱家山)的宗祠内悬挂着一块匾,匾上写着表忠堂三个字,别看这简单的三个字,它有着深刻的含意和典故。追溯历史,钱氏源远流长,这三个字高度地概括了钱祖孙三代的丰功伟绩,是钱姓先祖在当时为国为民的历史见证。钱出身低微,从一个盐贩到官至唐王朝的兵部尚书,他的命运无疑是将相本无种这一古谚的注脚。钱青年时期正处在唐朝末年。当时,各地军队割据,朝廷已无力控制局面,因此,他凭着自己掌握的兵力,据两浙十三州之地。904年闰四月,封为吴王。907年五月契丹遣使与梁通好,梁以钱为吴越王。吴越王传位三代:武肃王钱;子,文穆王钱元(原名传);孙,忠献王钱弘佐、忠孙王钱弘、忠懿王钱弘,历时八十多年。值得称道的是吴越王三代五主都不是恋权私己,占山为王式的人物。在位期间做过不少好事。如893年七月,征调民夫20万人以及十三都的军士修造杭州的外围城。四周有70里长。尔后,又在太湖流域大力兴修水利,工作十分踏实,做到了凡河浦都造堰闸,大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他还关心百姓疾苦,经常减免赋税,深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钱深知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言传身教,要子孙后代在久分必合的时候,如果遇到能统一天下的明主,不能与之抗拒。所以,当新生的大宋政权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为扫平各地的地方武装,每次战斗激烈,付出的代价惨重,直至来到江南,吴越的国君,钱之孙钱弘不烦干戈,纳土归宋,献上版图,和平过渡。吴越百姓免受了战争的苦难。宋皇赵匡胤也十分感激。宋朝在编撰的《百家姓》中竟把姓编排在赵姓的后面,这也是历史的见证。他不恋权私己,还光明磊落,疾恶如仇。85年二月初五,董昌自作主张,穿着皇帝的服装,登上越州城,即位称帝,命令部下称自己为圣人。董昌任命钱为两浙都指挥使。钱写信给董昌说:您与其关起门来称帝,使得家族和百姓一同遭受灾祸,还不如打开大门,堂堂正正做节度使,取得终身富贵啊!如今悔改还来得及!董昌不听。于是,钱率领军队三万赴越城下,到了越州西门与董昌见面,再次劝告董昌说:您位居节度使和宰相,为什么要舍弃安宁而自取危险呢?我钱军到这里来,就是等着您改过,即使您不顾惜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但是乡里的士人和百姓有什么罪过,要跟着您一起遭受灭族的灾祸!董昌害怕了,送上二百万钱给钱犒劳军队,将首先为他谋划称帝的吴瑶,以及几个男女巫师送交钱,并且向皇帝请罪等待处治。钱领军返回,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是年六月初四,皇帝任命钱为浙东招讨使,委派钱去讨伐他,钱再次出兵攻打董昌。钱不徇私情,尽职尽责,严于律己,赏罚分明。919年他的宠姬郑氏的父亲违犯了法律应当处死,左右大臣们都纷纷替他求情,钱说:怎么因为一个妇人就乱了我的国法。于是,他把郑氏逐出宫去。然后,把她的父亲处斩了。钱从小就在军旅中生活,夜里从未上床睡过觉,实在是困极了,就靠在一个圆木做的小枕头上,或者枕在一个大铃上休息,睡熟后小木枕或大铃一斜就会醒过来。他把这种枕头叫警枕。又在卧房内设置了一个粉盘,有什么事情要记下来的话就写在盘子里。一直到老都是这样孜孜不倦。有一次,他微服出行,半夜里回来敲开北城门,守门的官吏不肯开门,说:就是大王来了也不能开。于是,他只好从另一个城门进城。第二天,他把这个守北城门的那个官吏召来,给予他丰厚的赏赐。钱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诚。深得唐王朝的信赖,曾赐其玉册金券,能免九死。当时,他们三代五主正处于唐末、五代十国至北宋的这个战争不息的年代中,而吴越是最安定的地方。境内相对而言轻徭薄赋,政治上比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渔盐蚕桑之利,甲于江南,中外经济交流频繁,文艺也称盛于时,深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故此钱氏宗祠命名为表忠堂,昭示后人。

杨苗的传说

栎斜人杰地灵,出过较多的仁人贤士。明朝期间栎斜有一位大财主杨苗,因为响应朝廷号召,献粮2500石,支援军队守边疆,皇帝赐给他一块义门匾额。关于他的故事在鄞南地区的流传颇多颇广,可谓是家喻户晓。传说杨苗自幼父母双亡,平时以卖海货度日,生活非常贫困,到了二十几岁还没人嫁给他。一日清早,他照例去贩海货,还是走那条必经的山路。到了山岙,他抬头看了看山冈,好像比平时高了很多,心中有些疑惑,走近细看吓了一跳,原来是一条似蛇非蛇,满身鳞爪的东西横躺着,正呼呼地睡着。杨苗怕这怪物醒后发威,生命危险,便想悄悄跨过它。由于怪物太大,跨过去时,杨苗用手在怪物身上扶了一下,谁知这怪物竟是天龙,是玉皇大帝的坐骑。这日,玉皇大帝升天议事,天龙偷喝了御酒,私自下凡到横溪栎斜游玩,谁想半路酒性大发,便醉卧在大路上。玉皇大帝的坐骑被凡人乘骑,那还了得,如果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天龙是要被斩头的。多亏了千里眼还没有看到,暂且无事。可天龙不放心,怕杨苗走漏了风声,被玉皇大帝知道自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于是天龙就想来试试杨苗,看他会不会把秘密说出。天龙就分别化做老头,老太婆,少女来试他,试了杨苗三次,他就是说没有骑过天龙,且也不为财色所动,不怕死,于是就放心了。从此杨苗不管贩到啥臭烂水产,只要用手一摸,这臭烂货就马上会变得透骨新鲜,因此生意便红火,越做越大,银子也越来越多,便成了大富翁。相传当时天下有两户富翁,南方就是宁波横溪栎斜杨苗,北方为山西狄国富。两户曾经比过富,但不分上下。有一次杨苗为接待山西狄国富的到来,把谷仓里的谷子统统搬出来,撒在从栎斜自己家门口到孔家潭北面一座桥头的路面上(约长2.公里)与狄国富比谁富。第三天狄国富来横溪栎斜,当时因河床变浅,船只不能进,只能停在外面,改作骑马到栎斜。当踏上此路,见满地金黄,便问这黄澄澄的是什么东西,家人说这是谷子铺路迎接你大老板。狄国富叹道:黄金铺路的人就在眼前,自己不值得去,就勒马拔脚回去了。从此孔家潭北面那一座桥头也改为同谷桥了。义 牛

肉不上灶的家规

  横溪镇金山村的山顶上多是黄颜色的土,那里土层较深厚。古时,村民们在山冈上挖洞以贮藏种子,故称种洞。种洞深度达二至三丈,洞底离洞口有2~3层楼这么高。由于洞内的温差较小,有冬暖夏凉之效果,因此,在此贮藏的种子也不易变质或腐烂。先前用以贮存靛青种,后来贮藏番薯种。因为年深日久,各个山冈上有坍塌和废弃的种洞,洞口被灌木或杂草所掩没,不易发现。那时,还是一个农耕社会时代,在农村大部分农户都饲养了耕牛,利用牛来耕田、拉车、碾米、车水等。所以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耕牛,牛是农家的宝贵财产。一天,季大房太公上山牧牛,不慎跌入种洞,种洞口小,下面渐大,形如一只很大的葫芦。因为,种洞内四周的土壁都是倒悬,人在洞内是根本无法攀登上来的。任凭他在下面千呼万唤,他的喊叫声始终无人听到。况且那里人迹罕至。此时,太公沉浸在无奈和失望之中,预感死亡即将来临。当时,太公所放牧的那头耕牛,似乎颇通人性,它目睹主人跌入洞中,急得在洞口四周徘徊不停,而且始终不愿离开洞口,以待人来救助。家中人见太公从早晨赶牛上山放牧,直到天黑还不见他回家,再去看牛棚,棚内牛也不在,全家人心急如焚,就召集村庄内的四邻八眷,组织发动人员上山四处搜寻,可是未见踪影。直到第二天,在一处茅草丛中的山冈中发现了他们家的这头耕牛,走近一看,种洞口旁边的草被牛吃光了,有的连草根也被牛啃过,也有的茅草是被牛踩倒或踏得粉碎了,只见中间明显地露出一个洞口,洞口中隐隐约约地传出嘶哑的人声,寻找的人终于知道,原来太公跌入了种洞。家人急忙回家,召集多人,搬来木梯,拿着绳索等工具,将太公从洞中救了上来。只见太公脸色苍白,人们急忙把他送回家。如果没有这头牛的守候提示,太公跌入茅草丛中的种洞里,根本无法被人发现,要想生还的希望是极其渺茫的,是牛给了他生命的希望。太公被救后,为报答耕牛救命之恩,他们把那头牛一直抚养到老,让它安度晚年。最后,把它安葬,还立下家规:凡下代子孙不准食牛肉。这样,历经数代,季大房的子孙们都遵奉这个家规,直到解放初期,他们仍是遵循牛肉不上灶的家规。

周仓背大刀的传说

众所周知,三国时的关公——关羽,有一个马夫叫周仓,力大无比,走路如飞,关公骑着赤兔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周仓拉着赤兔马的马缰绳,也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还能马前三步呢!周仓有这么大的本领,为什么会服服帖帖的给关公当马夫呢?这里有个原因。周仓原来占山为王,以收取买路钱为生。一日,关公要过他的山,但又没带银两,二人互不相让,就打了起来。打了几个回合,不分胜败。这时关公心生一计,这猛将不能力攻,只能智取,就按下刀来,对周仓说:都说兄弟力大无比,不如我与你比试比试。周仓说:如何比试?关公指着地上一只蚂蚁说:呐,这里有一只蚂蚁,你用你的大拳,三下也打不死他。周仓说:你且看看。二话没说,抡起大拳,直打蚂蚁,谁知他紧握拳头,拇指朝上,打在蚂蚁正中,正好是着手心,空心的,根本没有碰到蚂蚁的汗毛,三下之后,蚂蚁依然活着。关公哈哈大笑,你这个笨蛋,看我的。他只用食指压在蚂蚁身上,轻轻一揉,蚂蚁就粉身碎骨了,周仓看了十分佩服。这时关公又生一计,随手在地上拔了一根青草,要周仓扔到小溪对面去,周昌接过青草,用力一扔,小草早已被风吹落在小溪,随水漂走。关公抓好一大把青草,还把青草扎成了捆,对周仓说:看你这么没用,连一根草也扔不过去,你看我,把这一捆草也能扔过去。说着,轻轻一用力青草捆就落在小溪的对岸,周仓这时赶忙跪倒求饶:大哥的确了不起,我连一根草也扔不过去,大哥你扔过的青草少说也有五六十根,真了不起,以后我心甘情愿跟着你,为你牵马,为你背刀,老老实实服侍你。这就是周仓无计搞,一世背大刀,成了关公的马夫了。

少爷下田的故事

从前,有个有钱的少爷,平时很少出门。一日,心血来潮,带着三个家丁去乡下游逛。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农夫在稻田里来来回回,戴着草帽,穿着短裤,跪在田间在耘田。心想这一定很好玩吧,田里的泥土软绵绵的,光溜溜的,冷悠悠的,很舒服吧。想到这里,命家丁帮他脱去鞋袜,脱下裤子,一下子扑到田里,跪在稻田里玩了起来,不一会,一条凶恶的虫子,在他的大腿里狠狠地咬了一口后,迅速逃离。这可把少爷痛得站起来嗷嗷直叫,打从娘胎里出来,他还从来没有尝到过这样的滋味,一时火冒三丈,叫家丁赶快把一丈周围的地方围起来,在泥土里找那条可恶的虫子。他叫家丁挖遍一丈见方的泥土,找不到虫子的影踪,倒捉到了一条泥鳅,大家从来没有看见过虫子,认为这条泥鳅就是咬少爷一口的虫子。少爷叫家丁把泥鳅捏得死死的,只听到泥鳅发出的一声,少爷说:还要讲只一蛀,就是你这一蛀,痛得我差点哭起来,我一定要斩你的头吃,你的肉,才能解恨。便命家丁将这条泥鳅在池塘里洗一洗。不料,泥鳅一用力,挣脱了家丁的手,一头钻到池塘底下去了。这回不好,怎么办?少爷叫家丁雇了几个农夫,把池塘里的水淘干,来个池塘底朝天,再叫农民与家丁在池塘底里寻找可恶的泥鳅。可是生性活泼的泥鳅,早已钻到池塘底里去了,倒捉到一只大乌龟。少爷气不打一处来,说:我看你有这么狡猾,你道穿上一件背心了,我就认不出来了吗?闹得农夫与家丁哈哈大笑。

象牙、小菜、车的故事

从前,有两位老者,是好朋友。有一日,一位老者到另一位老者家做客,两位老人相见非常亲热,各叙别后情况,互相问候后,主人搬出象棋,两人对弈。几个回合下来,主人说:兄弟,当心抽车(ū)将。客人说:哪里车(ū),就明明是车(ch),为什么要叫车(ū)?主人说:车(ch牘字在这里要念车(ū”“喔,车(ch牘也可以读车(ū客人心里想道。下完象棋后,主人拿出丰盛的酒菜招待客人,二人对饮。主人斟好酒,客人拿起筷,哟,这筷子怎么这么重,问主人,这可是骨筷?主人说:这是象牙筷。”“明明是骨制的筷,为什么叫象牙筷呀?主人说:骨制成的筷子就叫象牙筷。”“喔,骨也可以叫象牙。客人心里想。几杯酒下肚,主人用筷指指中间的红烧肉说:这小菜你怎么不吃呀!快吃小菜,快吃小菜。客人又犯疑了:这明明是肉,为什么偏偏叫成小菜?主人说:在我们这里,肉就叫小菜了。”“喔,肉也可以叫成小菜。客人心里又想道。吃过饭,二人又聊了一阵,客人回家了。过了一些日子,这做客的老汉,在庄稼田用脚踏水车去车水,由于心急,用力过猛,踏了空,重重地跌了一跤,皮肤擦破了,出了许多血,差一点骨头也跌断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朋友知道后,买了礼品来看望他,还没等朋友坐定,老汉一股脑儿地说:前天我在庄稼田里车(ū)车水.

赵君庙菩萨破张府坟风水的故事

河头与孔家潭两村之间有一条河,叫横塘河,横塘河边上有一座庙,供奉着赵定、赵察兄弟俩的神明,这座庙被称为横塘赵君庙。再说张府坟墓主张帮奇,鄞县布政(今古林镇)张家潭村人,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做过礼部侍郎,后又升作礼部代理尚书,是位学识渊博的大官。但他仕途上并不得志,常遭宰相严嵩排挤,提早告老还乡。张帮奇五十几岁还乡后,就为自己的后事——死后墓地操心起来。他到宁波请了人称李半仙的风水先生,请他在鄞西一带名山好水处看墓地。李半仙化三个月时间,不知爬了多少山巅平冈,不知越过多少山岭溪流,也未找到理想的风水宝地。张帮奇心里很纳闷。这时,他的母亲指点说,鄞西一带没有好地方,可以到鄞东、鄞南去看看,据说鄞南横溪那边风水很好,可以带李先生到那边去看看。张帮奇是个孝子,一听老母发话,便连说:是,儿子明天就与李先生一起去横溪。布政到横溪,从鄞西到鄞东南,有100多里路,还要渡过奉化江,足有两天两夜的水路路程。第二天一早,张帮奇雇了一条大船,带了几名随从与李半仙一起前往横溪。第四天早晨,船到横溪河头择阳桥边埠头靠岸,上岸后准备坐轿去横溪之南金峨一带探寻。然而,这时李半仙一抬头,就把目光凝视在埠头对岸的金溪山上。随从已雇来两顶轿子过来,叫李半仙上轿。李半仙不但不上轿,反而将即将入轿的张帮奇拉住,说:恭喜大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李半仙指着对面的金溪山说:张大人,这座山的形状像不像一头眠卧着的牛?你看,这择阳桥东的山头是牛头,那边是牛腿,北那边小山上是牛尾。张帮奇学识渊博,经李半仙这么一指点,手捋胡须,也点头微笑,也说:倒是一处难寻的眠牛形风水地。两人边走边看边谈起,这足有一里多大山,择定的穴位究竟在哪里,这一点两人的看法几乎相同,即要选择的阴丸之地,阴囊安棺定穴。李半仙说:阴囊是牛聚精养气之所,如果那里有点温热或会冒热气,或会有龙蛇驻住,自然便是定穴之处。李半仙捋着山羊胡子,笑着继续说:穴择眠牛阴囊,子孙将立朝纳,阴囊作墓地,百里村庄皆我田。贵人睡阴囊,金银元宝用船装……”李半仙还想将下面两句话下去。这时,一位府内派来的家人,匆匆跑上山来说:老爷,老夫人派小人叫您即刻回府。张帮奇一听老母叫他,便无心再听李半仙说话,便问报信家人:府内出什么事?老夫人她可安康?报信人说:万岁派钦差给老爷送来五千两银子,说是给老爷作安家资费,老夫人叫您回府接旨。想不到今天刚决定择眠牛阴囊处当百年后的风水地,金银元宝就用船装来了,此处风水真的如此灵验。张帮奇边走边想,转身对李半仙说:李先生,我先回府接旨,你嘛,干脆住在横溪旅店,慢慢将穴位定准确,到时自有重谢。”“一定效力,请大人放心。李半仙回答说。张帮奇回府后,李半仙夜宿旅店,日踏山冈,为选择这眠牛的阴囊之穴尽心尽力。这处风水宝地的大致方位已基本确定,只是找不准放棺穴的最终地点。目标越来越缩小,李半仙在横溪旅店一住已有八八六十四天。他总觉得这座金溪山好像是活的,昨天看见这片大刺棚在水沟那边,今天则在水沟这边了。有时他记得那块凸出的岩石在南面山沟,有时却在北面山沟看到。所以他每天难以准确确定穴位,他怀疑自己的眼力和记忆力有问题。其实李半仙的眼力与记忆力都是好的,造成这种错觉,是因为金溪山对面横塘赵君庙两位菩萨在戏弄他,目的是要他定不准,定不下基穴的地点,或放弃在这阴囊之地安葬。那么赵君菩萨为啥要来干扰李半仙择风水宝地呢?原因就是李半仙还未说出的两句话:阴囊作墓地,百里村民皆奴隶,墓主困阴囊,对面村庄子孙绝。赵君菩萨是河头、孔家潭、禄广桥等横塘河诸村的一方保护神,让张帮奇在此造坟,其子孙可以升官发财,而河头、孔家潭百姓却要遭殃,赵君菩萨自然要千方百计出来阻挠。九九八十一天快要到了,这是神灵菩萨为难俗人的最后期限。过了这一天,赵君菩萨对李半仙就无能为力了。到了第八十一天,李半仙突然感到自己头脑清醒了许多,那天他正站在一个高处,细细观察一个又大又嫩的刺棚。一个不过十一二岁的牧童,牵着一头黄牛,朝他走来,并笑着唱道:李半仙不是仙,一支坟墓七尺地,牛眠山上走几遍,时光会用八十一天。看你可怜不可怜?李半仙看了一眼牧童,回敬道:二六年纪小牧童,一根牛绳拉不动,莫管大人择风水,'阴囊宝地你不懂。牧童牵住牛,朝李半仙微笑道:阴囊宝地在眼前,有眼无珠看不见,无能别称李半仙,看你急回张府地。说着,翻身骑上牛背便走了。牧童的几句话,李半仙听听也有些道理。难道我真的有眼无珠,也许土生土长的他,对这里的地形比我了解得多,于是李半仙马上赶上去:喂,小兄弟,请你停一停。小牧童转过身,问什么事。李半仙笑呵呵地说:小兄弟,你认识这山岙岗坑?你叫什么名字?牧童说:我叫赵口尹,生在孔家潭,七岁就放牛,今年已十二岁了,还能叫不出山头岙坑?然后他手指着周边说:这里是后腿岙,这边是牛尾巴,那边是牛背脊……”,他像阿宝背书一样边指点边说。李半仙说:小兄弟你说得很好,但不知有没有叫阴囊的?”“阴囊是不是叫'牛乱团?我当然晓得,但不告诉你。李半仙想:阴囊是书上的名称,牛乱团好象是俗称,应该是同样的地方。看来小牧童知道这地方。小兄弟,请你指点一下,这牛乱团的地方是哪一处?告诉我,我会用银子谢你的。李半仙和气地说。牧童赵口尹笑着说:我当然知道,也可以指给你看,但我不要银子。我只要那里挖出来的两颗小卵石子,送给我玩就好了。李半仙说:那太谢谢了,我们一言为定,拉勾。李半仙边说边伸出手指与赵口尹约定。牧童指着远处的大刺棚说:那个大刺棚正中往东三尺,就是牛乱团,我们孔家潭人都知道。说着牵着牛绳下山去了。照牧童指点的地方,第二天李半仙雇了些民工,砍了大刺棚,命人挖地担土,挖到两尺多深,果然看到两颗拳头大小的卵石子,颜色殷红的。他小心地把它捡起来,一摸,还有些热乎乎的,于是什么都明白了,忙叫民工把卵石子重新埋在地里,用土覆盖。这时牧童赵口尹突然出现在李半仙面前,嘿,你不是答应把大刺棚下挖出的卵石子给我玩吗,我们还拉过勾,怎么你想赖了,不肯给我了?李半仙顿时脸色发红,羞愧难当,只好叫民工把这两颗卵石挖出来,交给赵口尹。赵口尹说声谢谢,便骑上牛背,扬长而去。李半仙越想越懊悔,我在这里花八十多天,不就要保留这两颗阴囊之丸吗?这卵石被牧童拿去,墓地还有什么风水。此事传出去,如何向张府交代。我要多花些银子,将这两颗阴丸追回来。于是,他迈开大步,朝牧童骑牛去的方向追去。李半仙看得清楚,小牧童骑牛,过择阳桥往北,向孔家潭村去了。于是一直追到孔家潭村口。他问正坐在村口讲聊天的几位老人:几位老丈,刚才有一位小牧童,不知哪里去了,他家住哪里?老人们听李半仙问言,都有些惊呆,异口同声说:我们在这里谈坐多时,从未看见有人来过。再说河头到孔家潭只有一条路,难道他会飞进来的。一位老人问李半仙:那牧童多大年纪?叫什么名字?李半仙说:他今年十二岁,姓赵名口尹,他说家在孔家潭。老人思忖说:村里十二岁的孩子倒有,但没有姓赵的,我们村子人都姓张。没有一个姓赵的。另一位接着说:谁说阿拉村无人姓赵,横塘赵君庙菩萨不是姓赵吗?横塘庙不也属于我们孔家潭村吗?又有一位老人这么说。赵君庙李半仙重复着这三个字,自言自语地说:姓赵名口尹,口尹二字不是君字拆开吗?难怪呀,原来是赵君庙菩萨在破风水。菩萨安排,天意难违呀。他便进旅店,打点行装启程回去了,把卵石之事隐瞒下了。墓地风水被赵君菩萨破了后第三年,张帮奇便离开了人世,安葬在已破了风水的墓穴中。坐东朝西,左青龙山冈高过右白虎山冈,后有金溪山为座山,前面正对奉化江口,墓前地势开阔,按明代大官墓式建造,规模庞大,近百里少见。张府坟虽然建造在这块阴丸之地,但生气已被赵君菩萨取走,所有张府后代子孙也不能世代升官发财。而张府坟对面的孔家潭、河头两村村民人畜两旺,年年有余,太太平平地过着好日子。

赚头与赚浦的故事

录从前,有一个杀猪屠,买卖公平,老少无欺,大家很欢喜到他的店铺买肉。他每天卖一只猪头肉。早上,开秤前,先把舌头割下来,放在最后卖。这天,他把猪头的面肉、耳朵、嘴都全部卖光了,算了账,清点了铜钱,刚好卖够了原先的成本,剩下的这个舌头就是今天的工钱收入了。但是,宁波话舌头的与蚀本的同音,很难听,极不吉利,再说,这个舌头,已经卖足了本钱,是今天的赚头,索性把舌头叫做赚头,于是大声叫嚷,卖赚头罗”“卖赚头罗,大家都觉得好奇,从来没有听说过卖赚头,都来看赚头到底是什么东西?当大家听了原委后,都说这叫赚头好,也是图个吉利,你买点,我买点,一会儿就把赚头买完了,赚头的收入进了杀猪屠的腰包。后来大家跟着叫,也就把舌头都叫成了赚头。无独有偶,宁波人习惯把姓的叫成姓,因为宁波话同音,叫起来很难听,听的人也很不舒服,因此把读成,把老石叫成老叶,听起来很顺耳。然而,象山县有一个渔港,叫石浦,直叫石浦很难听,把字读成字吧,叫成叶浦,你说渔港还会有谁敢出海捕鱼呢?根据杀猪屠的道理,人们把象山石浦叫成赚浦,这个渔港也就逐渐兴旺发达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荣县故事 | 双古仙人山传说
财神潭的传说
暑期自驾打卡05:五台山中
★盘古古庙
观世音菩萨对老修行说了什么?(虚云法师)
不老蔡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